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卡介苗是唯一应用于临床的结核病疫苗,但是其对成人结核病的保护效果仍存在不确定性。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可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效果,且成分明确、安全性好,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作者对结核病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组分(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和免疫佐剂)、临床研究现况、应用策略及研究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结核融合蛋白Ag85B-Mpt64190-198-Mth8.4(AMM)和佐剂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DA)、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构建的亚单位疫苗强化BCG初始免疫的免疫效应.方法 将融合蛋白AMM、佐剂DDA和BCG-PSN混合构建AMM亚单位疫苗.实验1组BCG初免后第10周用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小鼠一次;实验2组BCG初免后分别于第8周、第10周用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小鼠一次.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及仅BCG免疫两个对照组.BCG初免后第14周、第22周,应用ELISPOT、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同时在第22周用BCG活菌攻击被免疫小鼠,间隔4周后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技术检测T细胞分型及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1)IFN-γ水平:BCG初免后14周,特异性抗原Ag85B刺激后实验2组分泌IFN-γ的细胞数(135±14)明显高于仅BCG免疫组(194±16),t=10.98,P<0.01;BCG初免后22周,实验2组(208±11)同样高于仅BCG免疫组(57±18),t=6.43,P<0.01.(2)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实验2组的IgGI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实验1组,而作为反映Th1型免疫反应指标的IgG2a/IgG1比值,强化免疫两次组低于强化一次组.(3)BCG模拟攻击被免疫小鼠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实验1、2组均高于仅BCG免疫组(t1=3.08,t<2>=3.16,P<0.05).结论 BEG免疫-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两次能够引起较强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同时激活调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CD8^+T细胞在人体肺结核干酪样坏死病理组织中的增值情况及分布特点,探讨结核病理发生机制,为新型结核疫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12例肺结核干酪样坏死组织石蜡切片中CD4、CD8分子的表达,分析阳性细胞分布特征。结果结核病灶周围CD4^+和CD8^+T细胞增值明显,CD4^+T淋巴细胞数目高于CD8^+T细胞;它们主要以两种方式浸润存在于结核病灶:在干酪样坏死组织周围浸润存在,包围甚至分割坏死组织;在干酪样坏死组织外周形成类似于淋巴小节的结构。结论CD4^+T和CD8^+T淋巴细胞在抗结核免疫病理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型抗结核疫苗应该具有能激活CD4^+和CD8^+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HBsAg阳性孕妇产前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用乙肝疫苗阻断胎儿HBV宫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6个数据库,手检9种期刊,并追查参考文献,纳入国内外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用Revman 4.2.1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鉴定研究间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果.结果 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总剂量600 IU,胎儿HBV宫内感染率<空白对照组(RR=0.42, 95%CI= 0.21~0.83, P=0.01),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低于空白对照组(RR=0.30, 95%CI=0.10~0.85, P=0.02),新生儿HBeAg阳性率Anti-HBs阳性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剂量大于600 IU时,宫内感染率<空白对照组(RR=0.39, 95%CI=0.26~0.58, P<0.000 01),新生儿Anti-HBs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总剂量>600 IU,胎儿HBV宫内感染率、新生儿HBeAg阳性率、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新生儿Anti-HBs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剂量600 IU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和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可降低胎儿HBV宫内感染率;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持续刺激致T 细胞功能耗竭的机制,探究补肾健脾方对T 细胞功能耗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BCG 初免,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持续刺激C57BL/6 小鼠,模拟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在病人体内持续存在所造成的慢性感染病理过程,构建T 细胞耗竭模型。在T 细胞耗竭模型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方灌胃治疗。治疗3 周后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免疫水平,包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和CD8+ T 细胞数目,以及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 的表达水平;利用ELISA 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 和IFN-酌的水平;利用CFU 菌落计数检测肺脏BCG 攻击后的抗感染免疫能力。结果:与抗原短暂刺激组相比,免疫耗竭未治疗组CD4+和CD8+ T 细胞数目显著下降(P<0.05),细胞表面PD-1 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脾淋巴细胞分泌IL-2 和IFN-γ明显降低(P<0.01);小鼠经BCG 攻击后,抗感染保护效果显著下降(P<0.01)。经补肾健脾方治疗后,脾脏CD4+和CD8+ T 细胞数目得到明显恢复(P<0.05),CD4+ T 细胞PD-1 的表达得到显著降低(P<0.01);脾淋巴细胞分泌IL-2 和IFN-酌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小鼠抗感染的能力显著性增强(P<0.01)。结论:通过结核抗原PPD 持续刺激成功构建T 细胞耗竭模型;补肾健脾方能逆转抗原持续刺激导致的小鼠T 细胞功能耗竭,可为临床治疗肺结核T 细胞功能耗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抗菌肽的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秉东  黄宁  王伯瑶 《现代免疫学》2001,21(4):255-256,F003
抗菌肽在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是天然免疫的重要介质。果蝇抗菌肽受imd基因编码物质通路和TollNF κB通路的调控。人α 防御素主要在中性粒细胞、帕内特 (Paneth )细胞分化过程合成并贮存于胞浆颗粒中 ,于感染时释放。β 防御素主要由上皮细胞生成。LPS、TNF α、IL 1β等炎症介质可诱导人β 防御素hBD 2基因的表达 ,但hBD 1基因对这些刺激因子却不起反应。hBD 2的诱导性表达与其基因调控序列中κB元件有关。  相似文献   
7.
铁筷子多糖抑瘤效应及对荷瘤机体抗氧化活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动物模型上观察了铁筷子多糖(HFPS)对实体型S180肉瘤生长的抑制效应,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比了局部肿瘤细胞的生长特征,并有生化方法对各组动物血SOD、GSH-Px活力及MD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FPS具有确定的抑制S180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限制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蛋白诱导宫颈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结核疫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结核病缺乏有效的疫苗保护,发病率持续增高,成为人类传染病中继艾滋病之后的第二大杀手。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卡介苗是目前许多国家批准应用于人体的惟一结核病疫苗。然而,卡介苗对成人肺结核的保护效率很低,研制新型结核病疫苗迫在眉睫。多种类型的新型疫苗,包括重组卡介苗疫苗、营养缺陷型结核分枝杆菌疫苗、蛋白质多肽疫苗、DNA疫苗、以病毒为载体的结核分枝杆菌亚单位疫苗等被广泛研究。至2005年,已有120种以上的疫苗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至少有5个疫苗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在MTB的利福平耐药菌株rpoB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CR扩增MTB的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扩增产物与野生型DNA链形成异源双链,在65.4℃柱温下进行DHPLC分析.对DHPLC不同峰型菌株的rpoB基因片段进行测序,评价DHPLC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分析46株MTB菌株,其中42株对利福平耐药,4株对利福平敏感.经DHPLC分析,产生15种不同图谱.测序结果表明,各图谱菌株突变特征不同.除D108和D24菌株的DHPLC峰形相同而突变特征不同外,其他菌株均为DHPLC峰型与基因多态性相一致,即DHPLC峰型相同则基因多态性相同,DHPLC峰型不同则基因多态性不同.结论 DHPLC具有简便快捷、高通量和自动化的特点,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可用于快速检测耐药MTB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