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单静脉入路法和动静脉双入路法治疗PDA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为PDA患者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03例PDA患者经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单静脉入路超声法37例,单静脉入路造影法14例,动静脉双入路法52例。PDA的位置、形态、大小经不同方法观察,单静脉超声法经超声观察,单静脉造影法在PDA内或降主动脉近PDA口外造影观察,动静脉双入路在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察。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伞经股静脉建立的轨道进行封堵。术后15 min经胸超声及心脏听诊判断有无分流。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3 d、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103例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操作平均透视时间(10.45±4.35)min,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轻度增高[(33.2±3.11)mmHg]降为正常[(22.03±5.3)mmHg]。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未发生动脉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再通。结论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简化了手术程序,不用或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了操作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不同人群健康膳食模式特征及其与乳腺癌的关联证据,为我国乳腺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中文文献检索1997年1月-2014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文生物医学文献库和维普电子资源,英文文献检索1997年1月-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database、Medline和Google Scholar.检索词包括膳食模式/饮食(dietary pattern/ food pattern)和乳腺癌/乳腺肿瘤(breast neoplasma/breast cancer/breast carcinoma/mammary cancer).文献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仅保留样本量大、信息全的一篇.(2)内容为男性乳腺癌的文章.(3)实验性研究、综述、Met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以及信息不全的文章.用Meta分析对高摄入蔬菜、水果、鱼类和豆制品的膳食模式与乳腺癌关联的效应量进行合并.总结在该类膳食模式上高摄入人群与低摄入人群乳腺癌患病率的合并效应量.合并效应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统计分析采用Stata11.0软件完成.结果 最终纳入英文文献12篇,均为队列研究,未发现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队列研究样本量总数为623 536例,乳腺癌病例为19 707例.结果显示以高摄入蔬菜、水果、鱼类和豆类健康膳食模式对乳腺癌具有保护作用.在这类膳食模式上高摄入人群同低摄入人群相比,队列研究合并乳腺癌发生的风险比(95%可信区间)为0.86(0.80~0.92).结论 富含蔬菜、水果、鱼类和豆类的健康膳食模式对乳腺癌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岁7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2年入院。查体:BP120/80 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肋间隙无增宽,胸部叩诊清音,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心率9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连续性杂音。既往有“左侧腹股沟直疝”。超声心动图示:右冠状动脉内径增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时置入支架的时机.方法入选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时,有28例在球囊扩张后未置入支架,23例于两周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梗死相关动脉是否需要置入支架.结果本组病例约15.6%的患者不需要置入支架.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时应采用必要性支架置入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右优势型右冠脉急性闭塞导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手术时低血压状态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11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右优势型右冠脉急性闭塞导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当患者在PPCI治疗术中开通冠脉病变血管时出现低血压状态时,先给予静脉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治疗,若血压不能恢复正常,再酌情使用阿托品、多巴胺及临时起搏治疗。结果全组有103例病例在PPCI手术中出现低血压状态,有59例通过单纯静脉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治疗后得以纠正。结论在右优势型右冠脉急性闭塞导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PPCI手术出现低血压状态时,可以先尝试使用静脉快速补充生理盐水的治疗方法来纠正。  相似文献   
6.
尹淇  雷芸  赖碁  杨芳 《云南医药》2009,(6):696-696
病例 男,23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及右室双腔心”于2007年2月在我院胸外科行“室间隔缺损及圆孔未闭修补和右室双腔心矫治术”,手术顺利。心脏复跳后心电监护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0bpm,当时给予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近1月后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不能恢复,心室率50bpm左右,QRS形态稍宽,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相似文献   
7.
接种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联合疫苗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情况患儿,男,2003年12月11日出生。第1胎,出生时轻度窒息,曾有抢救史。出生时体重2·25kg,混合喂养。已完成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免疫及流行性感冒疫苗第1次接种,均无过敏史。2005年1月13日15:15于皮下注射冻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疫苗(MM,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05154-1,生产日期2004050,有效期2005-10)。注射完毕后小孩啼哭不止,随后发现小孩额头冒汗,口唇紫绀,面色苍白,并出现抽搐。2抢救经过16:05患儿入院,当时患儿神志不清,处于浅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额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不同梗死部位和冠脉病变血管血浆hs-CRP、Hcy的变化。方法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冠脉造影分为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37例和急下壁心肌梗死组32例。于发病24h内抽取静脉血行血浆hs-CRP、Hcy检测。结果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早期血浆hs-CRP和Hcy均高于正常值,且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的hs-CRP和Hcy要高于下壁心肌梗死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Hcy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且可反映心肌损害和血管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X综合征演变为急性完全闭塞病变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历报告患者男,35岁。因阵发性劳力性胸痛9年,加重1个月于2004年7月2日入院。1995年起病,活动时发生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向肩背部放射,持续3~5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症状可缓解。有20余年吸烟史,20支/d。曾于2002年第一次住我院。胸痛发作时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mV,活动平板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无夜间心绞痛发作及发作时ST段抬高,诊断为“X综合征”给予硝酸脂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治疗。近1个月来劳力性心绞痛频繁发作,药物治疗不能缓解而再次入院。入院时体查:P70次/min,BP120/80mmHg;双肺无异常;心界不大;心…  相似文献   
10.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us,PCI)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MI)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逐步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对于AMI患者,单纯使用传统的PCI术,常常导致血栓的碎裂与脱落,引起远端大量微小血管栓塞,造成“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增加急诊PCI患者的病死率[1].目前,急性心梗患者在行急诊PCI治疗时,对于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从而减少“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已经达成共识.然而,对于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如何,是否会造成不良事件,尚有疑惑.为此,本文通过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