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微等离子束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激光美容中心应用该方法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56例,观察记录临床皮肤反应及数码照相记录恢复过程和不良反应.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和皮肤反应评价.结果 术后3个月皮损有效率80.36%,治疗后皮肤出现显著红斑和肿胀,局部可出现少量点状出血和渗出,患者有较强烈疼痛感和烧灼感,术后平均疼痛指数显示:术后即刻79.23,术后1h 为55.72,术后2h为 42.39,术后4h 为27.56;平均红肿消退时间(3.4±1.5)d,平均脱痂时间(6.7±3.8)d;2例患者出现全面部肿胀及局部皮炎,未见色素变化及瘢痕形成.其余患者满意.结论 微等离子束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是一种疗效较好,治疗过程安全,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微等离子束对皮肤组织的结构变化及其超微结构变化的作用效应,初步探讨微等离子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3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40 W、10 kJ,60 W、10 kJ和80 W、10 kJ的微等离子束照射,每只豚鼠背部划分为实验侧和空白对照侧2个等分区域,于作用后即刻、1周后和1个月后分别切取实验侧及空白对照侧皮肤行组织病理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不同剂量设置作用于豚鼠皮肤即刻变化明显不同,40 W、10 kJ作用时,表皮基本完整,真皮浅层胶原组织可见轻微均质化;60 W、10 kJ作用时,表皮局灶性出现点阵状改变,真皮浅层胶原组织出现点阵化和明显均质化;80 W、10 kJ作用时,表皮完全汽化缺失或者坏死变性,真皮浅中层胶原组织出现大面积均质化.1周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结构逐渐致密,排列有序,1个月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明显增厚,排列致密.透射电镜显示,作用后表皮细胞较完整,细胞间结构正常,但真皮胶原丧失正常结构,细胞结构消失,大量细胞凋亡明显,1个月后仍可见少量细胞凋亡,但胶原结构逐渐恢复.结论 微等离子束对皮肤组织作用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其主要靶组织为真皮胶原组织,可以明显刺激皮肤新生胶原的增生.  相似文献   
3.
血卟啉单甲醚在银屑病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体内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银屑病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体内分布情况,为光动力疗法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HMME10mg/kg,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在小鼠体内各脏器的分布,并比较HMME在银屑病皮损中与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比。结果小鼠静脉注射HMME后,迅速分布于除脑外的其它各组织,注射1~3h后各组织药物浓度分别达峰值,其中以肝脏含量最高。给药后3h,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内的药物分布比差距最大。于注射后24~48h,除肝脏和银屑病皮损尚存少量药物外,其余各组织未检测到药物存在。银屑病皮损中药物清除速度最慢。结论 HMME在银屑病免疫缺陷小鼠模型体内正常组织分布与代谢速度较快,正常皮肤的光敏风险较低;HMME不能透过小鼠血-脑屏障;给药后3h,HMME在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中分布比差距最大,此时做光动力诊治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效应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探讨微等离子束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15只豚鼠,每只豚鼠背部划分为实验侧和空白对照侧2个等分区域,给予60W/10 kJ微等离子束照射,于作用后即刻、1周后和1月后分别切取实验侧及空白对照部位皮肤行组织病理维多利亚-立春红染色,透射电镜分析和羟脯氨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含量测定。结果60 W/10 kJ即刻表现为表皮局灶性出现点阵状改变,部分表皮出现汽化缺失或者坏死变性,真皮浅层胶原组织出现点阵化表现和明显均质化;特殊染色显示微等离子束主要影响真皮胶原纤维,形成局灶性胶原纤维凝集和变性。1周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结构逐渐致密,排列有序,有少量组织细胞。1月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粗并排列致密,弹力纤维呈局灶性增粗。透射电镜显示微等离子束作用后表皮细胞较完整,细胞间结构正常,但真皮胶原丧失正常结构,细胞结构消失,大量细胞凋亡明显,1月后仍可见少量细胞凋亡的表现但胶原结构逐渐恢复,浅层胶原纤维排列明显致密。羟脯氨酸测定显示微等离子束作用1周后羟脯氨酸含量要高于作用之前,但是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羟脯氨酸含量要明显高于作用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其主要靶组织为真皮胶原组织,可以明显促进皮肤新生胶原的增生。  相似文献   
5.
淋巴瘤样丘疹病(lymphomatoid papulosis,LyP)是一种慢性、周期性复发、可自愈的坏死性丘疹或丘疹性小结节,具有CD30+淋巴瘤的组织特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对皮肤淋巴瘤的分类将该病归于无痛性皮肤T细胞淋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1例并发皮肤松弛症的Costello综合征患者,并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 收集1例合并有皮肤松弛症的Costello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提取该患者皮肤组织和其父母及150例无关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HRAS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测序.结果 患儿女,13月龄,生长发育迟缓,重度营养不良,面容粗糙,四肢皮肤严重松弛,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患儿HRAS基因第2外显子出现突变c.34G> T(p.Gly 12Cys),但其父母及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 HRAS基因第2外显子c.34G> T(p.Gly12Cys)突变可能为该例Costello综合征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庞红艳  周海兵  石翠萍  刘继旭 《吉林医学》2012,33(20):4361-4362
目的:分析晚发性Vit K依赖因子缺乏症(VKD)的诱因、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总结分析31例(VKD)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儿的男女比例无差别,喂养方式以母乳喂养为主(23例,占74.2%),出血部位以颅内出血常见(19例,占61.3%),死亡率高,颅内出血随诊5例,智力异常3例,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结论:VKD发病与喂养方式有关,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本病预后差、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应重视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8.
9.
石翠萍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894-1896
自1868年Darsonval首次将射频技术运用于活体组织以来,射频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近20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射频技术飞速发展,由单极向双极、多极到冷却电极,临床上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射频治疗方法,如射频消融、射频外科手术等,使其在心脏病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