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线钡棉检查食管鱼刺异物10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异物是临床上常见急诊,异物种类较多,其中食管鱼刺异物占相当大一部分.本文着重探讨食管鱼刺异物X线钡棉检查方法及相关X线征象,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P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儿,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常伴有紫绀、三凹征等临床症状。病变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PHMD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32例PHMDX线表现特征,旨在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高空间分辨率。本文总结了60例经临床证实的膝关节外伤患者低场MRI检查资料,旨在探讨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及其附近的恶性肿瘤常引起左、右肝管和胆总管的高位梗阻,黄疽程度严重,病变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院对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2例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EMBE)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肾结核的CT、肾盂造影表现与病检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 ,也是输尿管、膀胱、生殖系结核的重要细菌来源 ,正确诊断是及时治疗泌尿系结核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 3 2例肾结核的CT、肾盂造影表现 ,并与病检对照分析 ,以提高对肾结核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 1 992年 7月 -2 0 0 2年 7月经手术病检证实为肾结核且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齐全者 3 2例。其中男 2 0例 ,女 1 2例 ,年龄 1 7-68岁 ,平均 3 7岁。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 ,其次为血尿、脓尿、腰痛、低热甚至症状不明显等。所有患者均摄有腹部平片 ,静脉肾盂造影 ,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其中 5例行逆行…  相似文献   
6.
急性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如处理不当或抢救不及时常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我院自1993年来经介入方法治疗44例急性出血性疾病,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的分析,探讨患儿CCAM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CAM患儿的临床资料、胸部CT影像学特点,复习相关文献,并对3例患儿随访2年。结果3例CCAM患儿均累及单侧单一肺叶,且位于下叶,其中左肺下叶2例,右肺下叶1例;2例可见多个含气大囊,1例见多发蜂窝样小囊。依照Stocker组织病理学分型,3例患儿中Ⅰ型2例,Ⅱ型1例。手术证实病变均为单侧,并侵犯一个肺叶,不与支气管相通。所有患儿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年结果显示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为发现和诊断CCAM的主要依据,其CT表现具有特征性,根据CT表现可推测其病理分型,熟悉其临床及CT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小儿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是小儿急腹症之一。空气整复小儿肠套叠即结肠注气诊治小儿肠套叠具有简便易行、整复率高、整复时间短、污损少等特点,但仍有部分病例不能整复。笔者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5年间整复成功与失败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整复的因素,以提高整复率,避免盲目整复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对76例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治疗1月后复查,疗效CR(完全缓解)13例(17.1%),PR(部分缓解)39例(51.3%),NC(无效)12例(15.8%),PD(进展)7例(9.1%)。缓解率(CR PR)68.4%,有效率(CR PR NC)84.2%;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3.1%(48/76)、38.1%(29/76)。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确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适当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携带血管生成素基因(Ang-1)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材料与方法 将8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钻孔注入组、动脉灌注组、双介入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经皮穿刺股骨头钻孔,直接注入携带Ang-1的MSCs,和/或经颈动脉穿刺,行超选择插管至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缓慢注入携带Ang-1的MSCs,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2、4、6、8周分别进行DR、CT、MRI、DSA检查,观察骨质及血管情况。结果 (1)DR显示实验组股骨头密度增高,尤以双介入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2)CT、MRI灌注成像见实验组4周后血流量增多,尤以双介入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3)DSA可见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及侧支循环数目增多,尤以双介入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携带Ang-1的MSCs经双介入治疗对ANFH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