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霜  张继荣  郑栋华  裴强  石成龙 《山东医药》2010,50(11):107-107
2008年5月,我们对39例汶川地震伤员进行综合康复与心理疏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39例地震伤患者,男28例,女11例;年龄8~81岁,病程(4.50±4.22)d。其中多发性骨折21例,颅脑损伤1例,脊髓损伤2例,其他复合伤15例。疼痛评分为(3.39±1.98)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总分〉7分。予相应专科治疗,并同步介入心理疏导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作者基于临床经验,在病人机体中原来有损伤的部位(如痢疾后的大肠或其他肠道传染病),由于新的感染,此部位,可以重新出现病患。为了阐明此问题,作者采取了以下的实验。用家兔进行实验,将1%硫酸铜溶液3毫升注入家兔胸膜腔内造成无菌性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性胸膜炎。每天取1毫升渗出液作白血球计数、分类以及渗出液中的  相似文献   
3.
4.
<正> 近年来,关于甲基汞中毒的研究日益深入。但现有的文献只报道了关于甲基汞在肝脏的蓄积作用以及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关于甲基汞中毒对肝脏功能的损害问题,迄今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动物实验对甲基汞中毒造成大白鼠肝脏功能的损害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5.
用126只大耳白家兔分成三部分进行实验,每部分动物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实验,均用内生致热原复制发热模型。前者实验动物,针刺“百会穴”,后者实验动物,针“刺非穴位”,均观察对发热的影响。第三部分实验动物,均不注射内生致热原,但针刺实验组动物“百会穴”,观察对正常体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 针刺内生致热原发热家兔“百会穴”,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在体温上升期,发热高度降低,抑制体温上升、加大退热幅度和加快退热速度;(二) 针刺内生致热原发热家兔“非穴位”。没有显著的退热作用;(三) 针刺正常家兔“百会穴”,体温不因针刺而发生显著波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共分二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观察柴胡注射液解热效应,第二部分,观察柴胡注射液解热时对脑脊液cAMP含量变化的影响。用家兔内生致热原复制发热模型,剂量(1×10~6 cells/ml)0.5ml/kg。目前认为:cAMP是一种重要的中枢性发热介质,脑脊液中cAMP含量与发热效应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柴胡注射液(250mg/kg)对内生致热原性发热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脑脊液中cAMP含量也明显低于发热对照组。作者推论:柴胡注射液可能通过某些环节减少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元cAMP合成和释放,从而抑制发热效应。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ds-DNA抗体是主要的自身抗体之一。一些研究表明,SLE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免疫网络学说的理论,抗ds-DNA抗体的可变区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白细胞致热原(LP)复制家兔发热模型,并针刺其相当于“督脉经”上的三个不同部位降热时,测定家兔脑脊液(c.s.f)中环核苷酸含量,实验结果发现:LP性发热家免c.s.f中cA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cAMP含量为18.60±1.56 pmol/ml,LP组为25.30±1.14pmol/mlP<0.01),cGMP含量则低于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值为14.10±1.33pmol/ml)LP组值为8.95±0.72pmol/mlP<0.05)。三个针刺“穴位”LP组针刺后体温高度明显受抑制,其c.s.f中cAMP禽量亦明显低于LP组(LP组cAMP含量25.3)±1.14 pmol/ml,三个针刺“穴位”LP组cAMP含量分别为15.00±1.37;17.31±2.27;和16.09±1.35pmol/ml);cGMP含量则高于LP组(LP组cGMP含量为8.95±0.72pmol/ml,三个针刺“穴位”LP组cGMP含量分别为:14.68±0.86;13.93±0.83和16.70±1.95pmol/ml)。表明针刺“督脉经”上三个部位均有明显降热作用,但针刺“封穴”LP组,针刺“穴位”正常组及针刺“非穴”LP组均未发现有抑制体温升高的作用,对c.s.f环核苷酸含量亦无明显影响。我们推理;针刺发热家兔的三个不同部位降热效应机制,可能是针刺该部位的神经解剖装置发出冲动并可能通过神经传至中枢并使环核苷酸含量变化,从而达到降热目的的。  相似文献   
9.
选用大耳白家兔100只,分成两部分进行实验。第一部分:封闭“百会穴”对家兔针刺降热效应的影响。实验分为针刺——封闭穴位组,针刺——未封闭穴位组;发热对照组(各组动物耳缘静脉注入含EP的上清液引起发热反应)和空白对照组。第二部分:封闭“百会穴”对家兔发热效应的影响。封闭实验组动物穴位,对照组动物穴位不作处理。两组动物耳缘静脉内均注入含EP的上清液引起发热反应。实验结果发现:针刺发热家兔“百会穴”具有明显的降热作用,但针刺封闭发热家兔“百会穴”基本无降热作用。“百会穴”封闭本身对发热没有任何影响。由此,我们推论:针刺“百会穴”的降热作用与该穴位的神经末梢或感受器受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43例SLE患者和19例健康女性的血清PGE_2、IL-1含量和外周血HLA-DR~ 单核细胞表达率检测研究。结果表明,SLE活动期患者HLA-DR~ 单核细胞表达率(77.3±9.51%)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52±14.74%)和健康人(52±5.88%)(P<0.O1)。而SLE稳定期患者血清PGE_2含量(298±220pg/ml)显著高于活动期患者(106±64pg/ml)和健康人(113±34pg/ml)(P<0.01)。SLE患者HLA-DR~ 单核细胞表达率与血清PGE_2含量之间呈现较好负相关(r=-0.65,P<0.05)。活动期患者血清IL-1活性水平(2.58±0.62)高于稳定期患者(1.78±0.44)(P<0.05),但两者血清IL-1活性水平与健康人(1.98±0.3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然而SLE患者血清IL-1活性水平与HLA-DR~ 单核细胞表达率之间也存在弱正相关(r=0.58,P<0.05)。本实验研究表明,SLE患者的HLA-DR~ 单核细胞表达率变化与血清PGE_2和IL-1含量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