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18岁.自幼无明显诱因间断脐周痛,时伴恶心、呕吐,无心慌气短.体检:双肺呼吸音清,心区听诊未闻及杂音,脾区空虚,右肝下缘边界不清.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肾髓质间质细胞瘤(renomedullary interstitial cell tumor,RMICT)是50岁以上人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肾肿瘤,但肿瘤一般很小,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多不能发现,国内外文献鲜有报告.笔者在临床当中遇到1例巨大RMICT,特结合文献报道如下,以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病例 女,25岁,主因复视半年,右眼睑下垂10余天伴头晕,恶心入院。  相似文献   
4.
5.
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与多田公式对比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并与多田公式对比,应用该软件对脑出血后血肿体积动态变化进行评价,为临床用药、术式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制作水模型进行CT扫描,分别用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与多田公式对其测量,比较两者的精确性,之后使用该软件对102例脑出血病例血肿体积动态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较多田公式对体积测量更精准。该软件测得脑出血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肿体积,并计算平均体积缩小(吸收)比率分别为9.31%、16.04%、28.05%;首次出血量分别为〈10ml、10~20ml、21~30ml血肿平均体积缩小(吸收)比率依次减小。结论 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较多田公式对体积测量更精准,有推广价值;血肿体积缩小速率与初始出血量相关,初始出血量小变化快,出血量大则变化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叶内型肺隔离症的CT影像特征,分析疾病发病机理,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对1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发病部位、形态、病变周围情况、病变与血供关系等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16例中病变位于右下肺5例,左下肺11例。表现为大片状不均实变其间囊状透亮区8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或囊实性肿块影4例,表现为单纯囊性肿块3例,仅见到异常供血动脉而肺组织未见明确异常1例。除以上表现外,异常供血区内肺组织见到肺气肿8例,支气管扩张4例。所有病例均经MPR、MIP及CPR等重组方法发现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体循环供血动脉均来自主动脉,供血动脉1支15例,2支1例,只有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无隔离肺肿块1例,引流静脉为肺静脉14例,引流入奇静脉2例。供血动脉分支范围在病变范围内10例,供血动脉分支范围大于病变范围6例。结论叶内型肺隔离症实质是局部肺血供的异常,体循环异常供血动脉既供应影像学表现异常的肺组织,同时也可供应其周边的影像学表现正常的肺组织;异常供血区内可见到正常、支...  相似文献   
7.
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模式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模式。资料与方法将1081份正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图像定义为一般国人脑血管形态类型,与4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脑血管形态类型进行对照。结果49例前交通动脉瘤中一侧A1优势型45例(占87.76%),与正常国人一侧A1优势型和其他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中左侧A1优势型(33例)约为右侧A1优势型(12例)的3倍,与一般人群左侧A1优势型与右侧A1优势型比(11.19%/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一侧A1优势型前交通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起始部夹角测量有瘤患者夹角平均值为174.5°,无瘤患者平均值为113.45°,两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8,P=0.002)。结论一侧A1优势供血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相关,造成前交通动脉瘤左右侧差异的原因是一侧A1优势型发育左右侧存在差异,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夹角增大更易形成动脉瘤。对发现的此种血管模式应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背部弹力纤维瘤影像学表现,增强对背部弹力纤维瘤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背部弹力纤维瘤的26例患者(男6例,女20例)计28个病灶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手术26例患者共28个病灶全部经超声检查,其中15例患者同时经胸部CT检查(9例胸部平扫,6例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经MRI检查.结果 本组背部弹力纤维瘤发病部位均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肩胛下角、前锯肌与胸壁间.超声表现为肿块无包膜,以中强回声为主,其内可见索条样高低回声相间排列.回顾15例CT检查中初次诊断6例,漏诊9例,共发现病灶27个(10例临床单侧手术,CT检查发现对侧同位置同性质病灶),CT表现为扁平椭圆状与肌肉近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其内均可见索条状脂肪密度间隔,脂肪间隔与人体长轴平行.16个病灶前后缘呈毛刷状,内部索条状脂肪与病变前后缘脂肪呈移行,11个病灶前后缘较规则,脂肪间隙清晰.6例增强扫描5例未见明确强化征象同肌肉密度,1例实质期轻度强化.1例双侧病灶内发现点状钙化.3例磁共振检查共发现6个病灶,MRI平扫病灶T1WI及T2WI信号同肌肉信号,DWI无异常信号改变,正反相位有助于其中脂肪间隔检出.结论 背部弹力纤维瘤具有特定发病部位及特殊影像学表现,影像学检查可有效诊断,增强对该病认识可有效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6岁.因反复鼻腔黏膜出血7年、活动后气短10余年、手指青紫2个月入院.体检:消瘦,面部、唇部、手指及趾尖可见红紫色毛细血管扩张,口唇发绀,杵状指(趾).  相似文献   
10.
经上肢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经上肢动脉脑血管造影156例与同期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278例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操作曝光时间比较,同时分析经肱动脉穿刺颅内支架成形术2例.结果 经上肢动脉穿刺成功率100%.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96.8%(151/156),低于经股动脉成功率99.2%(276/278),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上肢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5.8%(9/156)低于经股动脉入路11.1%(31/27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上肢动脉造影平均曝光时间明显高于经股动脉造影曝光时间,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及操作医师可承受范围之内.经股动脉途径失败的2例颅内支架成形术经肱动脉途径成功.结论 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