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从妇科神经解剖学角度入手,比较骶前孔阻滞和骶管阻滞麻醉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接受人工流产术者263例,随机分为骶前孔阻滞组(95例)、骶管阻滞组(90例)和无镇痛组(78例)3组.监测各组麻醉范围、双下肢皮温、肛温、血压、脉搏、呼吸、心率、临床效果及手术中视觉摸拟评分(VAS)变化. 结果 骶前孔阻滞组阻滞后15 min麻醉范围及皮温变化涉及臀中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分布区,与阻滞前比较,双下肢皮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无显著变化,术中及术后30 min骶前孔阻滞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骶管阻滞组及无镇痛组(P<0.01). 结论 骶前孔阻滞操作简便、安全,效果肯定,可作为人工流产镇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3.
骶前孔阻滞的临床应用及解剖学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简便有效的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痛经。方法:以神经解剖学及影像学为基础,采用骶前孔阻滞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71例,监测VAS评分、麻醉范围、皮温、肛温、及生命体征。结果:骶前孔阻滞疗法,药物在盆腔分布较均匀,阻滞后15分钟麻醉范围及皮温变化涉及臀下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分布区。双下肢皮温升高有非常 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无显著变化。VAS评分下降有非常生差异(P<0.01)。结论:骶前孔阻滞适用于痛经等盆腔痛乃至会阴、肛门和下肢疼痛的治疗。使用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神经阻滞治疗难冶性疼痛441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骶前孔阻滞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经第一骶前孔神经阻滞法 (骶前孔阻滞 )治疗痛经 71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999年 2月~ 1999年 8月在我院及石家庄市妇产科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 71例 ,均为在校学生 (城乡比例为 2∶1) ,经妇科检查、B超等辅助检查无异常 ,诊断为青春期原发性痛经。年龄 18~ 2 2岁 ,体重指数 0 2 9~ 0 34 ,月经规则 (初潮年龄 14~ 15岁 ,月经周期 2 7~ 31天 ,经期 4~ 6天 ) ,经量中等 ,白带正常。疼痛范围为下腹痛或下腹痛伴腰痛。疼痛性质为坠胀痛 ,伴里急后重感 ,二便正常。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方法,简便有效地治疗痛经。方法以尸检、解剖学基础为依据,对多种相关的方法进行影像学分析比较。结果骶前孔阻滞疗法,药物分布于上腹下丛、双侧腹下神经、下腹下丛、子宫阴道丛所在位置,影像学表现优于其他相关方法。结论骶前孔阻滞适用于痛经等盆腔痛乃至会阴、肛门和下肢的疼痛治疗。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实用,与其他方法比较,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7.
盆腔痛骶前孔神经阻滞疗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妇科神经解剖学角度入手,探索一种新的阻滞方法,简便有效地治疗盆腔痛.方法:以尸检、解剖学基础为依据,提出骶前孔阻滞法, 并与多种相关的方法进行影像学分析比较.结果:骶前孔阻滞疗法,影像学观察药物分布及临床效果优于其他相关方法.结论:骶前孔阻滞操作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骶前孔阻滞行人工流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骶前孔阻滞组(n=35)和对照组(n=30)。监测各组麻醉范围、双下肢皮温、肛温、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临床效果及手术中VAS评分变化。结果:骶前孔阻滞麻醉范围及皮温变化涉及臀中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分布区。手术前后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骶前孔阻滞操作简便,效果肯定,可作为人工流产镇痛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