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洋地黄类药物所致在体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的特征,评价延迟后除极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静脉注射哇巴因结合程序电刺激建立三度房室阻滞犬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并采用Franz接触电极记录13只犬左室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结果 10/13(77%)的犬在MAP记录中观察到DAD,DAD幅度为1.09±0.53mV.DAD的发生率呈现快频率依赖性。起搏周长与DAD配对间期呈直线正相关(r=0.877,P<0.01)。62.8%室性早搏(室早)记录到DAD,室早出现于DAD峰上或稍后出现。室早配对间期与DAD配对间期存在显著直线正相关r=0.9875,P<0.01)。在诱发的54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中42次(78%)表现为每个室性异位激动起自MAP上DAD的峰顶或稍后,在非持续性室速终止时MAP记录到DAD。9/12(75%)的犬持续性室速中记录刊DAD。结论 哇巴因所致在体犬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是延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在体MAP记录技术为延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和分析了152名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全部病例按其是否伴有右室梗塞而分成两大组,每组又根据是否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异阻滞而又各分两个亚组,比较各组间的部分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完全性房屋传导阻滞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组。而在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当中,病死率明显增高仅发生在伴有右室梗塞的病人。该组病死率增高可能是大范围心肌梗塞的结果,但右室梗塞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本身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25例报告刘维宇,孙跃民,陈琚,张文娟,石嘉玲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科(天津300000)于1995年4~6月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患者25例,应用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的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以下各指标的变化及评定其疗效。结果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选择长期有效和适宜的低起搏器输出,方法:23倒心动过缓患者檀人起搏器Minix 2台,Prevail2台及Premier19台.激素电极4023型4条和4003型19条。用9710E程控器(Medtronic)以手控测阈值法和遥测技术(RTT)随访慢性起搏阈值,平均电池耗电(μA)和脉冲瞻量输出(μ)等参数3~27个月以上。结果:1.6V和0.8V的慢性起搏脉宽阈值分别为0.11±0.04(0.06~0.18)ms和0.20±0.08(0.12~0.42)ms.并发现1.6V和2倍于其脉宽阈值起搏的电池耗电量(5.45±0.59μA)比0.8v和3倍于其脉宽阈值起搏的5.96±0.88μA更低(P<0.05)而1.6V起搏的脉冲能量输出(1.74±0.53μJ)则比0.8V起搏(0.92±0.40μJ)更大(P<0.001)。设置1.6V和其脒宽阈值的2倍(脉宽阈值0.06ms时置于0.18ms)的平均安全范围(能量输出/能量阈值)为5.6倍,随访16~40个月证明起搏良好,预期平均寿命为21.2±2.13年,均明显优于设置输出为0.8V和3倍于其脉宽阈值的工作寿命(19.5±2.65年)及其安全范围(3倍)。结论:本结果提示起搏器输出1.6V比0.8V的预期起搏器寿命更长(21.2比19.5年).且其平均安全范围更大(5.6比3.0)。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住院号203873),女,52岁,已婚,吉林省人,农业社员。1972年12月26日入院。诉右上腹痛一月余,持续性,咳嗽、深呼吸及变动体位时痛加重,放射至右肩。严重影响睡眠。自觉心里发热感,但测体温不高。恶心,无呕吐。每日进食甚少,迅速消瘦,衰弱无力。尿色深,量少,大便干,3-4天一次。过去体健,近7-8年来每年均有腹泻发作,未往意有无脓血便,服磺胺药可缓解。月经不规则,20天-1月1次,每次4-5天,量正常。妊娠8次,生产7次,5年前因患葡萄胎刮宫2次。家族史无可述。查体:体温37.3℃,脉  相似文献   
7.
8.
应用特异性抗体建达了人心肌肌凝蛋白轻链的双相非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并检测了20例健康人和1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清心肌肌凝蛋白轻链。结果在健康人血清中未见有可测定的心肌肌凝蛋白轻链存在。而所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6~12小时血清心肌肌凝蛋白轻链水平开始升高,其释放形式均呈双峰图形,高水平的心肌肌凝蛋白轻链在病人血中保持11±3天。心肌肌凝蛋白轻链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而且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它在血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因而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理想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