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绝经期妇女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因素。方法:对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社区50~79岁绝经期妇女中高血压患,应用标准问卷询问高血压病史、治疗情况及家庭月经济收入,并测量其体重指数。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一个应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610例绝经期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治疗率为58.7%,高血压控制率为21.3%。家庭月收入对高血压治疗率起正面影响(b'=0.535),年龄对高血压治疗率起负面影响(b’=0.446)。联合应用降压药对高血压控制率起正面影响(b’=0.703),体重指数对高血压控制率起负面影响(b’=0.277)。结论:本社区50~79岁绝经期高血压妇女的高血压治疗率低可能与低经济收入和高龄有关,而正常体重和联合应用降压药可能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时较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早)或成对室早发生率87%,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45%[1]。慢性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猝死的关系如何是人们研究的焦点。慢性心衰心源性猝死率很高,占其总死亡率的50`%。防治慢性心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确切降低心源性猝死率,还有待于对其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本文旨在从“机械电反馈”,心肌微小纤维化所引起的“电负荷改变”、心肌钾通道下调所引起的“电不稳定”,以及“电重构”四个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综述慢性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1 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eardia,PSVT)主要是激动经房室结双通道或房室旁道折返所致,在急诊工作中相当多见,可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自1988年起我们对32例PSVT患者进行了心房调搏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1 对象、方法及结果 1.1 对象: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3岁;其中明确诊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病人的预后。方法:从社区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并经过心脏超声检查的2487名居民中筛选出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EF≤50%)92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2395例,进行长达12年的随访,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率及死亡率。评估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或正常左室收缩功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或死亡率的影响,用Kaplan--Meier曲线表示,并作对数秩检验。影响预后的因素用Cox风险比例模型鉴定。结果: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92例,患病率3.7%。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随访0.5~12,平均(6.1士3.0)年,检出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平均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率6.4%;随访1~12.平均(6.7±2.5)年,检出死亡病人78例,平均年死亡率12.7%。而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随访1~12,平均(9.4士2.3)年,检出充血性心力衰竭97例,平均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0.4%;随访1~12,平均(9.5±2.2)年,检出死亡病人261例,平均年死亡率1.1%。Kaplan—Meier检验显示两组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率和死亡率均有显著差别(P=0.000)。Cox回归显示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既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HR-6.6,95%.CI3.9~11.1,P=0.000),又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5.3,95%CI3.7~7.5,P=0.000)。结论: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病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 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因素。方法 30 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培哚普利组和安慰剂组 ,每组各 15 0例 ,在治疗糖尿病等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采用双盲法进行培哚普利 (4mg/d)或安慰剂 (4mg/d)治疗并进行随访。主要终检标准 :发生心血管事件。影响心血事件的因素用Cox风险比例模型鉴定。结果 30 0例病人中平均年龄 6 2岁 ,平均随访 3 2 1年 ,发生心血管事件 4 9例 ,平均年发生率 15 2 6 %。Cox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 (HR =12 0 4 ,95 %CI为1 0 93- 1 32 6 )、合并肥胖 (HR =2 2 6 9,95 %CI为 1 199- 4 2 96 )、合并血脂异常 (HR =2 36 1,95 %CI为 1 16 4 - 4 790 )、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HR =2 80 7,95 %CI为 1 2 86 - 6 .12 8)、合并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HR =2 5 2 4 ,95 %CI为 1 2 92 - 4 934)、合并高血压 (HR =3 6 4 9,95 %CI为 1 6 17- 8 2 36 )是引起高龄 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 6个独立危险因素 ,培哚普利 (HR =0 36 4 ,95 %CI为 0 .195 - 0 6 80 )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龄 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合并肥胖、合并血脂异常、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合并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合并高血压 ,培哚普利能有效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 符合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400例随机分成阿司匹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00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基础上采用双盲法进行肠溶阿司匹林(0.3 g/d)或安慰剂(0.3 g/d)治疗并进行随访.主要终检标准:发生血栓栓塞.评估阿司匹林或安慰剂对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用Kaplan-Meier曲线表示,并作对数秩检验.结果 400例病人中平均年龄59岁,平均随访3.6年,血栓栓塞61例,总血栓栓塞率15.3%,平均年血栓栓塞率4.3%.其中,阿司匹林组平均随访3.7年,血栓栓塞18例,血栓栓塞率9.0%,平均年血栓栓塞率2.4%;安慰剂组平均随访3.6年,血栓栓塞43例,血栓栓塞率21. 5%,平均年血栓栓塞率6.0%.阿司匹林组血栓栓塞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血栓栓塞率(对数秩检验:统计量为12.4,u=1,P=0.0004).结论 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率.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200例病人均具有南心房颤动引起的头晕、心悸、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记录,每次心房颤动发作能在48h内自行终止而恢复窦性心律,且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症状,左室射血分数〉40%,临床基础特征基本相似的。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人,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胺碘酮组:胺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第4日起改为0.2g,每日1次,维持180d。安慰剂组:安慰剂0.2g,每日3次,口服,第4天起改为0.2g,每日1次,维持180d。每月随防1次,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维持窦性心律的百分比。结果:在6个月随防期内胺碘酮组病人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6%(16/100),而安慰剂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87%(87/100,P=0.000)。结论:小剂量胺碘酮用作预防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在女性绝经期门诊中高血压病检出率逐渐增高,但对绝经期妇女高血压流行病学、治疗和控制状况知之甚少。本文探讨绝经期妇女高血压患病率、治疗和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PAO)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 D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305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 入院均接受单纯PAO治疗。其中左髋关节发育不良123例, 右髋关节发育不良131例, 双髋关节发育不良51例, 共356髋。患者术前和术后第2天均行X线检查, 比较手术前后双髋站立正位髋臼指数和髋臼外侧CE角(lateral center edge angle, LCEA), 假斜位(65°斜位)髋臼前CE角(anterior center edge angle, ACEA)。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髋关节功能评估, 比较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 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手术前后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术后第2天, 30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脉压和病程的关系。方法根据7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入院时的血压计算脉压,并根据这些病人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确定有无左心室肥厚,由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肥厚与脉压和病程的关系。结果左心室肥厚35例,脉压(OR1.3)、高血压病程(OR 2.1)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脉压、高血压病程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正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