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麦氏二验梯运动试验,—般以双倍运动试验阳性率较高,1959年全国心脏血管疾病学术报告会議及1964年中央卫生部召开的第一次保健学术座谈会,亦以双倍运动试验做为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正常人对单程与双倍运动量,两者反应无明显差别,说明运动量提高一倍并不增高假阳性率。我们在对舟山地区渔民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发病率的调查中,凡有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病史者,以及休息时心电图不正常或可疑者,共计190例做了麦氏二级梯双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肝炎的心电图变化,国内外资料较少。我们于1963年3月作了182例传染性肝炎患者的心电图描记,并选择其他肝病38例及正常人17例作为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以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所有病例根据接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肝功能检查、超声波检查,且大部分病例经肝组织活检均确诊为传染性肝炎。182例中黄疸型肝炎57例,无黄疸型肝炎115例,肝炎基本痊癒10例。对照组中血吸虫病22例,特发性肝病16例,正常人17例。以上各例既往无心脏病  相似文献   
3.
洋地黄类药物为治疗心力衰竭重要药物之一,但因其有效量与中毒量甚为接近,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兹将附属一院及二院四年来经心电图确诊的52例洋地黄类药物所引起的各类心律紊乱加以分析,供监床工作参考。材料来源本组病例系附属一院(1955年1月—1958年12月)及二院(1957年2月—1959年8月)52例住院患者临床材料符合于洋地黄中毒者,且经心电图检查符合于下列条件之一者。  相似文献   
4.
杜礼义  瞿月英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76-176
目前,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输液的应用日益广泛,在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也被世界医药界人士所重视,世界大多数国家药典都对不溶性微粒的数量及粒径大小做了限量要求。不溶性微粒通过静脉输液经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右心窍,随之进入右心室,由肺动脉进入肺部微循环,在肺部进行微循环交换时,一部分微粒可通过微循环中间微动脉直接进入静脉,再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并由主动脉进入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不同部位组织器官的栓塞,不溶性微粒进入体内后,还可引  相似文献   
5.
二度Ⅰ型窦房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存在是非常少见的,复习文献仅有三例报道。现将我们遇到二例分析讨论如下。病历摘要例1:男性,41岁。经常有头晕,胸闷、气急一年。体检:血压130/80mmHg,心界不大,无明显杂音,心率58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间歇漏搏5~6次/分,肺部、腹部无特殊。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常人的心电图分析已有报道,但对从事不同职业的心电图统计资料尚少。兹将舟山地区,1,211名健康渔民的心电图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检查对象:1960年5月我们对1,625名舟山渔民进行冠心病患病率调查,对象全系男性。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胸部透视、眼底检查、血清胆固醇测定及心电图描记,确定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常见而重要的心脏疾患,其发病率占各类器质性心脏病的17.7—31.4%,仅次于风湿性心脏病,本病且为高血压病的主要死亡原因(60—75%)。关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心电图变化,目前国内尚缺少有系统的专文报告。作者等收集附属二院1957年3月—1959年6月高血压门诊及内科病房经X线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例,作一次全面的心由图分析,并就左心室肥厚引起心电图变化及高血压性心脏病u波改变问题,作了初步观察研究,今将结果提出报告,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单独出现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前者,但两者同时存在则很少见。1975年Frey和Grant曾报告1例,他们查考文献,仅发现Wenckebach于1906年也曾提到过1例,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2例,1例为双结病,不但窦房与房室交界处都有文氏型传导阻滞,而且窦房结与房室结自律性也都有障碍。另1例为不典型的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