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7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和脑损伤组,损伤组按伤后1、6、24、48、72和168 h观察时间点分为6个亚组(n=10).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荧光探剂JC-1标记的活体脑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动态变化,应用Hochest33342荧光染色和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损伤组脑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在伤后1 h即开始显著降低.24h降至最低,之后一直无恢复(P<0.01).(2)Hochest33342荧光染色发现神经细胞呈现凋亡的特征.(3)Tunel染色显示损伤组在1 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6h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48h达峰值,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时间比较延迟24 h.(4)电镜发现脑损伤后6h神经细胞核发生染色质散在,核仁边集.细胞核核膜增宽等凋亡特征;24h出现核皱缩,核内染色质溶解. 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早期(<1 h)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即下降.并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血液滤过用于亚低温治疗脑水肿的可行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血液滤过用于创伤性脑水肿的亚低温治疗可行性和方法,血液滤过方法与传统亚低温疗法的降温效果差异;以及血液滤过对脑水肿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血液滤过组(A组,6只),传统降温组(B组,6只)。采用改进的Feeney法自由落体致犬脑损伤,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伤后6h,A组在采用血液滤过体外循环降温,血流量为90-100mL,置换液为500~800mL/h;B组采用冰敷头部及腹部降温。持续监测肛温、生命体征,每2h检测血气分析,乳酸和细胞因子;伤后24h动物处死做脑组织水含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犬肛温可在15~18min后下降并维持在29~32℃;A组在开始时平均动脉压低于B组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氧分压(PO:)显著优于B组;在治疗过程中,A组的外周血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低于B组(P&;lt;0.05-0.01),A组脑组织含水量(77.23&;#177;0.68)%也明显低于B组(79.32&;#177;0.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血液滤过用于脑损伤后的亚低温治疗,安全可行,其降温快速,体温容易控制;另外,高容量血液滤过能较好地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细胞因子和乳酸等炎症递质,这对保护脑组织,减少继发性脑水肿有益。  相似文献   
3.
乙酰半胱氨酸水平与单胺类物质所致神经元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在高浓度单胺类物质(MA)条件下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定性定量分析5、10、20μmol/L乙酰半胱氨酸(NAC)对300μmol/L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处理24h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诱导神经细胞的死亡具有凋亡特征。乙酰半胱氨酸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且在5-10μmol/L范围内有剂量效应,20μmol/L较5-10μmol/L乙酰半胱氨酸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高浓度单胺类物质诱导神经细胞凋亡,适当浓度乙酰半胱氨酸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经验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9年8月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病人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近2年6例行后颅窝骨瓣成型术,术后大部分予放疗与化疗。结果肿瘤均位于颅后窝,其中小脑蚓部26例,小脑半球8例。肿瘤全切除25例,大部切除7例,部分切除2例。随访2~10年,平均6年,最长生存为10年以上,最短为3个月。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可全切除肿瘤,解除导水管梗阻,术后予全脑加全脊髓放疗及化疗,可延长生存期。后颅窝骨瓣复位符合解剖学的要求,对后颅窝内的正常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CHF)用于脑损伤后治疗的可行性和作用机制。方法 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只),对照组(6只)。采用改进的Feeney法自由落体致犬脑损伤,治疗组在伤后6小时后采用血液滤过治疗,血流量为90~100ml,置换液为500~800ml/h。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每2小时检测血气分析,乳酸和细胞因子;伤后24小时动物处死做脑水含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研究期间,治疗组动物无死亡,犬肛温可在15~18分钟后下降并维持29~32℃之间;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乳酸、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液滤过可用于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同时,血液滤过能较好地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细胞因子和乳酸等炎性介质,这对减少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浓度多巴胺 (DA)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 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DA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毒性 ,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 结果  (1)高浓度DA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2 )给予 80、16 0、32 0 μmol/LDA处理 2 4h后神经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41 49± 1 32 ) %、(6 5 6 7± 1 6 8) %、(84 6 5± 2 2 1) % ,明显高于浓度效应对照组〔(2 0 7± 0 2 6 ) % ,P <0 0 5〕 ;(3)在给予 30 0 μmol/LDA处理的条件下 ,经过 12、2 4、48h后 ,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37 90± 0 39) %、(6 9 34± 3 31) %、(82 0 7± 0 86 ) % ,明显高于时间效应对照组〔(2 30± 0 11) % ,P <0 0 5〕。 结论 高浓度DA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具有细胞毒性 ,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具有时间及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细胞色素C(ctyC)与凋亡诱导因子(AIF)的变化及其对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7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损伤组(n=10)和脑损伤组,脑损伤组按伤后1、6、24、48、72和168 h观察时间点分为6个亚组(n=10).用Feeny氏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利用免疫荧光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定损伤后不同时间点CtyC和AIF的荧光表达强度.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观察损伤后24 h时CtyC及AIF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 (1)脑损伤后脑组织中CtyC变化:伤后1、6、24、48 h,皮层CtyC分别增高为1.89±0.03、2.69±0.07、2.99±0.06、3.05±0.05,海马CtyC分别增高为1.34±0.04、1.87±0.03、2.60±0.03、2.80±0.06,明显高于假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皮层与海马CtyC分别降为1.94±0.05及1.12±0.04,亦明显高于假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 h皮层与海马CtyC与假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损伤后脑组织中AIF变化:伤后1、6、24、48 h,皮层AIF分别增高为1.82±0.16、2.16±0.34、2.75±0.22、2.87±0.12,海马AIF分别增高为1.27±0.06、2.01±0.05、2.49±0.02、2.62±0.05,明显高于假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皮层与海马AIF分别降为1.35±0.09及1.32±0.05,亦明显高于假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 h皮层与海马AIF恢复正常水平,与假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tyC与AIF都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后CtyC和AIF可从线粒体释放,并起到凋亡因子的作用,诱导神经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9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组(B组)、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常规治疗组(C组)、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D组),每组24只;D组在模型建立后根据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点(3、12、24、72 h)分为4亚组(D-3 h组、D-12 h组、D-24 h组和D-72h组,每亚组6只).B、C、D组采用大鼠侧位液压冲击构建脑外伤模型后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应用水迷宫试验对比评价各组大鼠模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变. 结果 在相同时间点寻找水下平台的潜伏期方面,B组最长,其次为C组、D组、A组,且D组中D.72 h组最长,其次为D-24 h组、D-12h组、D-3h组;在穿过原平台区域的次数方面,A组最多,其次为D组、C组、B组,且D组中D-3 h组最多,其次为D-12 h组、D-24 h组、D-72 h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颅脑损伤大鼠的学习能力,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高压氧治疗的时间最好在损伤后12 h内完成,并且宜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9.
瞿文军  杨俊  林劲芝 《广东医学》2008,29(9):1531-1533
摘要] 目的 观察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脑脊液引流加置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37例伤后24h内入院原发性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无有手术指征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实施颅内压控制在70~200mmH2O之间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加置换。对照组:仅行腰穿引流,不做颅内压控制及脑脊液置换。两组均进行包括预防感染、脱水、止血、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同时监测生命征、意识改变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脑脊液蛋白变化、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例数及GOS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亦加快(P<0.05);疗效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 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脑脊液引流加置换治疗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型颅脑损伤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 颅内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引流 重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单胺类递质对神经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浓度单胺类(monoamice,MA)递质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毒性,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显示;(1)高浓度MA引起神经细胞凋亡;(2)给予80.160、320μmol/L DA、NE及320μmol/L 5-HT处理24h后,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浓度效应对照组(P<0.05);(3)给予300μmol/L DA、NE处理12、24、48h后,或300μmol/L 5-HT处理24、48h后,神经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时间效应对照组(P<0.05)。提示高浓度MA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具有细胞毒性,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时间及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