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胸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收治的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采用双盲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胸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患者T2~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T0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1时的HR与T0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T4的MAP与T0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1~T4的HR、MAP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3的血氧饱和度(SpO2)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5~T9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在罗哌卡因胸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加用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确切,且能够提高镇痛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黄力  盛雪  李琳 《北京中医》2011,(6):436-441
日前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所并发的靶器官损害仍然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充分认识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从而解决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实际和现实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一条途径。从六个方面提出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探讨了相关对策,认为中西医结合是防治高血压病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对患者麻醉效果、术后清醒时间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47例/组。观察组静脉注射50μg/kg地佐辛及1 mg/kg丙泊酚,对照组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和2 mg/kg丙泊酚,术中以0.2~0.5 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_0)、胃肠镜置入时(T_1)、胃肠镜置入后5 min(T_2)、胃肠镜置入后30 min(T_3)、检查结束出镜时(T_4)]心率(heart rate,HR)、麻醉深度指数(Narcotrend,NT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检查时间、醒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T_1~T_3时间点HR高于T_0(P0.05),观察组T_1~T_4时间点NTI及T_2~T_4时PT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高于观察的2.13%(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效果好,能有效缩短术后清醒时间、抑制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黄力  盛雪  李琳 《北京中医药》2011,30(6):436-441
日前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所并发的靶器官损害仍然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充分认识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从而解决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实际和现实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一条途径.从六个方面提出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探讨了...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当前的关键发现并对当前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叙述了肠道菌群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及影响。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微生物细菌分泌物对AD发病产生相关影响,如脆弱拟杆菌释放的脂多糖(BF-LPS),暴露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后,促进AD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对机体免疫反应和认知功能产生显著改变。其次通过益生菌治疗影响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饮食方面的自主改变等外界干预,对逆转AD病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蒙药复方制剂壮伦-5汤处方中肋柱花药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解决肋柱花材代被替代现象。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观察粉末中花粉粒;獐牙菜苦苷对照品和肋柱花药材为对照,以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12∶2∶2∶0.5)为展开剂进行薄层鉴别研究;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0.2%磷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以獐牙菜苦苷为对照品对不同厂家壮伦-5汤,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2批壮伦-汤中8批次为肋柱花,2批次为紫花地丁,2批次为其它药材。8批壮伦-汤中獐牙菜苦苷含量范围较大,在0.2~11.7 mg·g-1之间。结论:建立的鉴别方法简单、有效,含量测定方法稳定、专属性强,可为该制剂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对传统中蒙药制剂标准的提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肾上腺素致大鼠慢性血瘀证模型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小剂量连续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构建慢性血瘀证模型,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测进行模型判断,血生化测定肝功能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对大鼠肝脏组织样本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获取慢性血瘀证模型的生物标志物及相关生物途径。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全血黏度在不同切变率下均显著升高(P<0.01),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P<0.01),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模型组肝脏组织中鉴定出56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血小板活化与聚集等关键通路;蛋白互作分析结果发现,细胞色素P450 2C11(cytochrome p450 2c11,CYP 2C11)、环氧化物水解酶(epoxide hydrolase, EPHX)1、补体因子(complement factor,Cf)b、激肽原(kininogen, KNG)1、纤维蛋白原γ(fibrinogen gamma chain, FG...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与其颈动脉超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将纳入的5 999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分为HHcy组与无HHcy组,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生化化验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HHcy组患者脑卒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无HHcy组,TIA、血脂异常、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于无HHcy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BMI、HDL、吸烟、饮酒是HHcy的危险因素。HHcy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比例高于无HHcy组,多发斑块的比例高于无HHcy组,单发斑块或无斑块的比例低于无HHcy组。HHcy组的内火、痰湿证候要素所占的比例较高,无HHcy组的患者内风、气虚、阴虚所占的比例较高。结论:HHcy与脑卒中、高血压病有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年龄、BMI、吸烟、饮酒是HHcy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蒲黄榆社区、王佐镇、花乡、方庄街道筛查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8 045例,将人群分为有无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有无斑块形成组,分别对比2组人群存在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根据吸烟、高血压、糖尿病3个危险因素的有无,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人群分为3组,分别为同时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合并1至2个危险因素组、不合并危险因素组,另外斑块形成人群同上分为3组,依次进行危险因素的相互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斑块形成均与年龄、脑卒中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冠心病、体育锻炼层增厚呈正相关;均与受教育程度、脑卒中家族史、常吃水果呈负相关。另外内膜中层增厚还与TIA呈负相关,与常吃蔬菜呈负相关;斑块形成还与饮酒、常喝牛奶或酸奶呈正相关,与明显超重、瓣膜性心脏病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斑块形成均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与年龄、脑卒中、糖尿病病史、吸烟、体育锻炼呈正相关。另外内膜增厚还与饮酒习惯成负相关,与明显超重成正相关;斑块形成与饮用高度白酒呈正相关。中医症状分析:根据危险因素多少分组比较发现多个症状存在差异;中医证型分析:在内膜中层增厚人群的2组比较中,痰湿证、内火证均有差异,而气虚证在同时合并3个危险因素与不合并危险因素的人群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斑块形成的2组人群比较中,痰湿证和内火证均有差异。结论: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个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形成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我们可通过控制上述可干预因素达到早期防治脑卒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房颤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选取脑卒中高危人群5999例,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对比,观察2组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观察2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房颤组在吸烟、血脂异常方面较无房颤组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较无房颤患者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房颤、高血压病、吸烟、饮食习惯、脑卒中家族史、缺乏体育锻炼等相关;中医证候要素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和血脂异常是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组更易出现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房颤组痰湿证、内风证较多出现,但房颤与否并不影响中医证候要素类型及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