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对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异型增生结节(DN)的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期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检查并获病理学证实的39例患者的39个高分化肝细胞癌病灶和7例患者的8个DN病灶,分析其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表现特征。采用χ2检验,计算Kappa值,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一致性;绘制不同检查方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 结果2种诊断方法中,69.2%(27/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动脉期表现一致(Kappa=0.482),53.8%(21/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延迟期表现一致(Kappa=0.168)。DN病灶在超声造影的主要表现呈“等增强-等增强”模式(87.5%,7/8),增强MRI主要表现为“高信号-低信号”模式(62.5%,5/8),所有DN病灶在超声造影延迟期均未出现廓清。超声造影、增强MRI、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同时满足或只满足一种)4种检查方法中,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只满足一种)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敏感度(66.7%)和准确性(61.7%)最高,而超声造影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特异度(100%)和ROC曲线下面积(0.658,95%CI:0.482~0.834)最高。 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有助于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DN的鉴别诊断,而超声造影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性表现与病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脾脏SANT患者的病理和MRI资料,8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对SANT的临床、MRI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例脾脏SANT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多为单发、类圆形、无包膜、坏死及囊变,T2 WI多为低信号,增强呈渐进性向心性充填的辐轮状强化,并伴有始终无强化的星芒状瘢痕病理特征,脾脏纤维硬化性间质中间见多个血管瘤样结节,结节内或结节周围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及结节间纤维化.结论 脾脏SAN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特征性表现对诊断脾脏SANT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在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iCCA)靶免联合治疗无进展生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3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iCCA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Gemox化疗联合伦伐替尼和PD-1单抗治疗。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后疾病进展的临床-影像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无进展生存预测诺莫图。结果:23例患者中15例在随访期间出现疾病进展,总体1年无进展生存率仅为33.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瘤周异常强化(风险比=5.747,P=0.029)、出血(风险比=5.460,P=0.033),表观扩散系数(ADC)值≤1.273×10-3mm2/s (风险比=6.261,P=0.004)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动脉期瘤周异常强化、出血和低ADC值的iCCA患者1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低于无动脉期瘤周异常强化(P=0.0045)、无出血(P=0.013)和高ADC值(P=0.002)。联合上述3项独立影像特征构建的诺莫图具有最高的无进展生存预测效能,C指数值为0.856 (95%CI:0.785~0.927),优于任一单一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上皮样型及经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d non-epithelioid hepatic angiomyolipoma,Epi-HAML和non-Epi-HAML)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1-2018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脏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AML的133例病例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Epi-HAML组及non-Epi-HAML组,根据肿瘤直径分为<3.0 cm、3.0~5.0 cm及>5.0 cm组,通过对比其MRI影像资料、肿瘤标志物等血清学指标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133例患者中,大多数患者(83.6%)无明显临床症状。相比于non-Epi-HAML组的患者,Epi-HAML组多因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P<0.05),两者在发病年龄、性别、慢性病史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141枚HAML病灶,其中Epi-HAML组87枚,non-Epi-HAML组64枚,后者影像学诊断准确率较高(P<0.05);对比两者的MRI特征,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强化方式及有无脂肪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肿瘤直径作为分组时(0.7~2.9 cm、3.0~5.0 cm、5.1~20.5 cm),其影像学上出现坏死、出血、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异常灌注等特征的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T2WI、DWI、强化方式及有无脂肪信号在两组HAML中有差别;肿瘤直径>5 cm时,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等影像学特征更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sHCC)(≤2 cm)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6例sHCC患者234个病灶,根据镜下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1组,轻度纤维化(F0-1);2组,中重度纤维化(F2-3);3组,肝硬化(F4).对三组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MR信号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分别有14、35及167名患者纳入1、2、3组.1组较2、3组患者年长(H=8.834,P=0.0121).三组病灶在T2 WI信号(P =0.383)、强化模式(P =0.559)、增强后三期信号特点(P =0.690,0.811,0.124)、(假)包膜征象(P=0.812)及表观扩散系数(ADC) (P =0.567)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增强扫描中三组病灶间信噪比(x2 =2.119,P=0.122)及对比噪声比(x2=1.533,P=0.218)总体上不存在组间差异.T2WI等低信号、动脉期相对低信号及进展强化模式等不典型表现仅见于2、3组患者中.结论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背景下sHCC的MRI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盛若凡  曾蒙苏   《放射学实践》2013,28(3):359-361
胰头周围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的解剖变异较为常见,清楚认识这些变异对于胰腺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本综述通过对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胰十二指肠静脉系等在内的胰头周围门静脉系统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结构、变异进行描述,旨在为外科医师更准确地进行胰腺肿瘤术前评估、减少术中出血等提供指导和帮助,推动胰腺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对肝纤维化的分级诊断价值,并进一步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对比。 方法建立SD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24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大鼠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4个亚组分别注射2、4、6、8周;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橄榄油。对所有大鼠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及DWI成像,测定肝胆特异期(HBP)T1弛豫时间、增强前后T1弛豫时间下降率(Δ%)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进行肝纤维化病理分级诊断。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T1弛豫时间及ADC值与纤维化分级间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Δ%-T1弛豫时间)或Kruskal-Wallis检验(HBP-T1弛豫时间及ADC值)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级组间参数差异,进一步采用ROC曲线评估T1弛豫时间及ADC值对轻度-重度肝纤维化、非肝硬化-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结果本研究纳入F0~F4级大鼠各6,5,7,5,7只。不同纤维化等级间HBP-T1、Δ%-T1弛豫时间及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1,P<0.001;F=19.37,P<0.001;χ2=18.50,P=0.001)。HBP-T1弛豫时间与纤维化分级呈强正相关性(r=0.927,P<0.001),Δ%-T1弛豫时间及ADC值与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r=-0.892,P<0.001及r=-0.778,P<0.001)。HBP-T1弛豫时间及Δ%-T1弛豫时间判断轻重度纤维化比ADC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49 vs 0.944 vs 0.8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3、1.495,P=0.135、0.732);HBP-T1弛豫时间及Δ%-T1弛豫时间在肝硬化判断上较ADC亦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88 vs 0.957 vs 0.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2,P=0.028;Z=2.004,P=0.045)。 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成像能较好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优于传统DWI成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