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以及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和艾滋病(AIDS)的出现,免疫抑制人群不断增多,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抗深部真菌药的研究是目前抗微生物药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内科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内科学术会议暨内科学分会专业委员会换届会于 2004年 8月 21日至 2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代表 2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论文 373篇,其中专题讲座 18篇、临床病例(理)讨论 15篇,大会报告 16篇,交流  相似文献   
3.
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的肿瘤患者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从 1 978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1月以不明原因发热收治于我科 ,最终确诊为肿瘤的 4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过程。确诊有赖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二、结果1 .一般资料 :42例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患者中 ,男 2 9例 ,女 1 3例 ;年龄 1 8~ 75岁 ,平均年龄 (43 4±1 4 1 )岁。从发热至确诊时间为 2 0d到 5年 ,中位时间 4个月。患者中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最多共 35例 ,其中淋巴瘤2 4例 ,恶性组织细胞病 1 0例 ,多发性骨髓瘤 1例 ;非血液系统肿瘤 7例 ,包括左房黏液瘤、肾血管平滑肌…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女,18岁,因高热2月于2006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1月初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超过40℃,伴乏力、盗汗.当地医院予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2006年2月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0.6,血红蛋白92 g/L,血小板466×109/L.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示右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肝脾肿大,脾脏片状低密度影.外院曾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d治疗17 d,仍持续高热.  相似文献   
5.
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4个单位共同协作,于1993年4月至1994年11月进行了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健康献血员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北京协和医院的结果发现,献血员中抗-HCV的阳性率以市区志愿献血员为低(0.42%),其次为农村献血员(5.60%),市区职业献血员最高(14.49%)。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在随访3个月以上的受血者中,抗-HCV阳性率分别为:北京协和医院15.34%(14/91),华西医科大学24.59%(15/61),上海医科大学13.18%(12/91)和北京医科大学1.53%(1/65),而同期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以往相比明显下降。表明现有献血员的各项筛选尚不能完全排除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SARS恢复期血清治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是一种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重症可引起死亡。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虽然科学家们正在加紧研究,但毕竟时间短暂,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血液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血液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探讨相对危险因素。采用第二代ELISA检测抗-HCV,逆转录巢式双PCR法检测HCVRNA。结果发现:45例血液病患者11例抗-HCV阳性,34例抗-HCV阴性患者中,3例HCVRN阳性。综合评价,HCV感染率14/45(31.1%)。相关危险因素为反复大量输注注未经抗-HCV筛选的血液及血制品和免疫功能低下。结果表明:血液病患者HC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  相似文献   
8.
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观察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AIDS并发CMV视网膜炎的5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结果 5例CMV视网膜炎患者的9只眼均经眼底散瞳检查确诊.全部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3~36/mm3,在确诊CMV视网膜炎时均已合并其它机会性感染.平均年龄29.2±5.1岁.临床症状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眼底检查有典型的视网膜血管炎,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黄白色病损、黄白色颗粒及视网膜出血,但玻璃体透明或轻微混浊.4例接受更昔洛韦(GCV)治疗的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眼底病变消退,但其中1例视力丧失(失明)无法恢复;1例患者未特殊治疗死于多种机会感染.结论中国CMV视网膜炎的表现和国外文献报道的类似,多发生于晚期AIDS患者,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视力丧失,早期诊治非常重要.建议对于CD+4 T细胞计数<50/mm3以及存在眼外CMV感染的AIDS患者,应常规作眼底检查;反之,对于拟诊CMV视网膜炎的所有患者,均应常规筛查血清HIV抗体.  相似文献   
9.
全国内科合理用药与防止药物性脏器损害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于 2 0 0 2年 9月 7~ 9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了“全国内科合理用药与防止药物性脏器损害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市内科学界代表共 30 0名出席了会议 ,入选资料汇编论文 1 50篇。是一次多专业的横向学术交流 ,现将大会交流的主要内容报道如下。一、抗感染药的合理应用1 .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姚光弼教授做了“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的合理应用”专题报告。报告指出 ,目前国际上公认和正式批准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有α 干扰素 (IFNα)和拉米夫定 ,其他抗病毒药尚未批准用于临床或未能证实确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并对…  相似文献   
10.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治疗深部真菌病的高效低毒药物不多,仍选用延用了近40年的二性霉素B,但其毒性较大,应用受限。5-氟胞嘧啶抗菌谱窄,易产生耐药,一般不单独使用。60年代末合成克霉唑和咪康唑。80年代后,酮康唑,康唑等新的抗真菌药相继问世,其中氟康唑是目前临床了广,效果最好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