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驳病1例     
患儿女,8岁。出生时即有多处白斑,额部白发,背部色素斑。其父有类似病史。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表皮突变平,基底层细胞间黑素细胞减少或消失。诊断:斑驳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B NB-UVB)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0例白癜风患者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前后的白斑部位和非白斑的皮肤组织液中IL(白介素)-1β及IL-6水平。结果:白斑区皮肤组织液IL-6值为(7.33±5.56)ng/mL,低于非白斑区的(20.76±15.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处理后的白斑区皮肤组织液的IL-6与处理前相比明显升高,分别为(25.26±27.24)ng/mL与(7.33±5.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在白斑区、非白斑区于NB-UVB处理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NB-UVB照射后皮肤组织液内IL-6含量升高,NB-UVB能促使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6,这可能是其光疗后引起白斑着色的机制之一,IL-6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ASST)阳性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的疗效。方法:对185例CIU患者采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将ASST阳性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雷公藤多苷和咪唑斯汀,对照组服用咪唑斯汀,记录临床症状评分及病史,治疗后第4周再次进行ASST。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33.3%,对照组为5.26%;有效率两组分别为71.4%和36.8%,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两组ASST的血清风团及组胺风团直径小于治疗前直径,药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两组对ASST的血清风团及组胺风团的影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能有效治疗ASST阳性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报告一例扁平苔藓合并假性指断症。患者女,21岁,双手红斑、指甲萎缩16年,右拇指环状缩窄12年。皮肤科检查见双手指、手背皮肤红斑,多甲萎缩,右拇指见环状缩窄带。皮肤病理检查符合扁平苔藓样改变。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2岁。患者怀孕8周时右上肢出现多发性红色丘疹、结节。皮疹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等浸润。诊断: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2岁,因四肢、躯干红斑、结节、肿块2年,加重伴溃烂3月,于2009年3月9日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报告见皮肤真皮内大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未侵及表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瘤细胞L26(+),Bcl-6(+),Mum-1(+),CD10弱(+),K i-67(+)约9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7.
4106例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培养及部分药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在性病门诊患者中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106例性病门诊患者的生殖道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及沙眼衣原体检测,部分标本做了淋球菌培养,其中398份标本作支原体药敏检测。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 1195例(29.10%),其中UU感染为1106例(26.94%),显著高于MH感染(18例,0.44%)和UU+MH混合感染(71例,1.73%)(P<0.001)。在119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中合并CT感染者96例(8.03%),8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治疗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宜选用交沙霉素、美满霉素、罗红霉素及强力霉素。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9岁.因颜面红斑、四肢乏力1个月,伴腹痛、发热1周于2002年8月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面颊部红斑,日晒后加重,四肢肌肉疼痛,1周前出现腹痛、发热,拟诊为: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②皮肌炎?体格检查:T 38.8℃,面部蝶形红斑,下唇糜烂.双手可见掌缘红斑和甲周红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性病门诊妇女宫颈糜烂与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活动感染的关系,并初步探讨用干扰素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10例不同程度(Ⅰ、Ⅱ、Ⅲ度)宫颈糜烂病人和29例正常对照检测血清HSV-2型特异性IgM抗体。同时用ELISA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宫颈糜烂面分泌物和宫颈表面分泌物检测HSV-2抗原。HSV-2抗原检测阳性的患者用干扰素栓治疗。结果 110例不同程度宫颈糜烂病人HSV-2型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为40.91%(45/110),宫颈糜烂面分泌物HSV-2抗原阳性率为34.55%(38/110),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感染率为20.00%(22/110),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2,0.0003,0.0076)。在病例组中,HSV-2抗原检出率随糜烂程度加重而增高。38例抗原阳性患者用干扰素栓治疗痊愈显效率为73.68%,病毒抗原转阴率为71.10%。结论 性病门诊妇女宫颈糜烂的产生与HSV-2的原发活动感染有关,用干扰素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性病门诊女性患者HSV-2抗体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612例STD门诊女性患者血清HSV-2 IgG和IgM的阳性率及相关因素。STD性病门诊女性患者较普通人群具有较高的HSV-2血清阳性率,以梅毒、尖锐湿疣患者的血清阳性率较高.提示有外用生殖器皮肤损害的STD可能是HSV-2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