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术中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电刺激术定位脑功能区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手术中利用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0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手术,利用皮质SEP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占区,住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7例病人利用SEP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4例利用SEP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3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病人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术中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最大程度地保护功能,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5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病人在神经导航下行锁孔开颅,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灶。结果本组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均取得了显微镜下全切除。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病变,锁孔手术又是处理颅内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正确应用这两项技术,结合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巧,可明显提高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 FGF)作为新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再生的研究是近年的热点 ,研究表明 ,b FGF能促进体内外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广泛分布于成熟和未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内 ,主要由神经元、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产生 [1 ] ,b FGF是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多肽 ,具有促进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存活化以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其神经活性广泛 ,能保护神经元 ,促进神经生长 ,b FGF在保护神经元免受各种因素所致神经元变性和死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 FGF参与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eclinJ基因对U87胶质瘤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pSUPER—Bec组(表达BeclinsiRNA)与其阴性对照组(pSUPER—non组),pcDNA3.1-Bec组(表达BeclinJ基因质粒)与其阴性对照组(pcDNA3.1-non组)。分别转染U87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检测Beclin1、LC3和p62蛋白在各组的表达;用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结果转染后48h,pSUPER—Bec组Beclin1、LC3B—11蛋白表达下降,p62蛋白表达升高。pcDNA3.1-Bec组Beclin1、LC3B-Ⅱ蛋白表达升高,p62蛋白表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或pcDNA3.1-non组相比.pcDNA3.1-Bec组细胞增殖速度降低(P〈0.05),其他各组细胞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胶质瘤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j表达下降,过表达Beclinl蛋白能增强细胞的自噬活性,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幕上动静脉畸形栓塞后脑内巨大血肿急诊开颅手术的意义,并研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5年间对60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了1066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24例栓塞后出现了颅内血肿,14例发展为巨大脑内血肿并导致昏迷(GCS≤6分)。对12例病人在发现颅内血肿170min内进行了开颅手术,其中6例行血肿清除+畸形血管完整切除,2例行血肿清除+畸形血管的部分切除,4例仅进行血肿清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上述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病人恢复满意(4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1例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恢复满意病人的出血至手术时间明显短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一些疾病中,病人会出现类别特异性的识别和命名障碍,但有关名人面孔、动物和人造物三种不同类型命名任务的脑定位研究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这三种不同类型命名任务的脑激活特点。方法采用SPM8软件进行脑功能图像分析,命名任务与基线任务采用t检验统计,然后进行群组分析,结果用MNI坐标表示,解剖位置用XJview8自动标记。结果名人面孔命名区主要位于双侧前颞叶包括海马和杏仁核,且存在左侧优势,同时还激活双侧颞下回三角部和盖部;命名动物主要激活左侧辅助运动区;而命名人造物主要激活左侧运动前区和右侧辅助运动区,三种任务均有双侧梭状回激活,但命名人造物激活区范围比其余两种任务都大。结论人、动物和人造物三种不同类型命名任务的脑定位存在差异,这提示在术中定位功能区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命名任务,以减少阴性刺激和术后永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胶囊(TMZ)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对一个单位30例术后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且使用TMZ化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近期治疗反应、生存期,并分析常规病理和分子病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TMZ治疗结束时,30例患者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3.3%和80.0%,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对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而不同病理类型的近期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间共有12例患者死亡,生存期为0.7~3.7年,中位生存期为1.5年。MGMT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年和1.5年,无明显差异(P:0.31)。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年和2.0年,亦无明显差异(P=0.28)。不良反应包括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11例(36.7%),白细胞减少3例(10.0%),假性进展2例(6.7%)。结论TMZ对恶性胶质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治疗方案简便,是一种理想的恶性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2002年来对37例病人行经鼻蝶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17例。女20例:年龄23~79岁.平均48岁。泌乳素腺瘤15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非泌乳性腺瘤16例。头痛11例,视力减退37例.闭经泌乳13例,肢端肥大4例。垂体瘤卒中9例.均出现术前视力、视野障碍。术前均行MRI确定蝶窦界限.估计蝶窦的对称性和通气情况,辨认蝶窦与鞍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神经导航引导下取出颅内金属异物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CT定位,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取出颅内金属异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颅内金属异物经CT导航定位,在术中神经导航的直接引导下,利用锁孔神经外科技术在微创的条件下直接将异物取出。结果:手术定位非常精确,异物均成功取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CT定位神经导航引导下利用锁孔神经外科技术在微创的条件下取出颅内金属异物是此类手术的最佳选择之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直接皮质电刺激在脑功能区手术中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重要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直接皮质电刺激联合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16例脑重要功能区病变的患者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利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病变。结果:12例位于运动感觉区的患者利用体感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6例利用体感诱发电位总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记录到明显的P20-N25倒置波形,波幅最大及波形分化最佳,经直接皮质电刺激确认为运动区。4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患者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无一例出现长期的功能障碍加重,并且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皮质电刺激未出现特殊并发症。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功能,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