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在体外研究ABCB1(1199G>A)基因多态性对多西他赛转运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将ABCB1(1199G>A)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分别导入HEK293细胞,研究2种重组细胞株对多西他赛的摄取以及跨膜转运的差异。结果:在细胞毒性分析中,ABCB11199A/mut细胞对多西他赛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多西他赛在2种重组细胞中的含量均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细胞,证实了多西他赛是由P-糖蛋白介导转运的,并且在ABCB11199A/mut细胞中跨膜转运更高。ABCB11199A/mut细胞介导转运多西他赛的P-糖蛋白的活性较ABCB11199G/wt细胞的更强。结论:ABCB1(1199G>A)基因多态性能够显著性影响P-糖蛋白转运多西他赛的能力,由ABCB1突变型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能够更有效的转运多西他赛。因此ABCB1(1199G>A)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P-糖蛋白的活性,并对药物的分布和消除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Akt/GSK 3β/β 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0,12.5,25,50 μg·mL-1)Art作用于人源肝星状细胞(LX 2),采用CCK 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确定给药浓度;给予不同浓度Akt抑制药MK 2206 0~8 μmol·L-1,Western blot法确定其最佳抑制浓度;给予Art、MK 2206、MK 2206+Art,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kt、p Akt、GSK 3β、p GSK 3β、β 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CK 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当选用25 μg·mL-1Art作用于LX 2细胞24h时细胞存活率约80%,Western blot法确定当MK 2206浓度为6 μmol·L-1时,可有效抑制p Akt的表达;Art组(25 μg·mL-1)、MK 2206组(6 μmol·L-1)、MK 2206(6 μmol·L-1)+Art(25 μg·mL-1)组与对照组相比,Akt、p Akt、p GSK 3β、β catenin蛋白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MK 2206(6 μmol·L-1)+Art(25 μg·mL-1)组分别与Art(25 μg·mL-1)组、MK 2206(6 μmol·L-1)组比较,GSK 3β、Akt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p Akt、p GSK 3β、β 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Art可通过Akt因子对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产生影响,进而抑制细胞增殖,缓解肝纤维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莪术水煎液、配方颗粒与莪术油对缩宫素所致大鼠痉挛子宫的解痉作用及缩宫素诱发小鼠痛经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痉挛子宫模型,采用累积加药方式,分别给予莪术水煎液(0.5g/L、1g/L、2g/L)、配方颗粒溶液(0.05g/L、0.1g/L、0.2g/L)及莪术油(0.01g/L、0.02g/L、0.04g/L),采用生物机能系统记录子宫收缩张力、频率和活动力;取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痛经宝颗粒5g/kg组、莪术水煎液10g/kg组、水煎液20g/kg组、莪术配方颗粒1g/kg组、配方颗粒2g/kg组、莪术油0.2g/kg组及0.4g/kg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药同时灌服己烯雌酚,连续7天。末次给药30分钟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缩宫素,观察小鼠30分钟内扭体反应次数,并检测小鼠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子宫组织一氧化氮(NO)、钙离子(Ca~(2+))含量。结果:莪术水煎液(1g/L、2g/L)、莪术配方颗粒(0.2g/L)及莪术油(0.02g/L、0.04g/L)均能明显降低大鼠痉挛离体子宫收缩张力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收缩频率和活力;莪术水煎液(20g/kg)、配方颗粒(1g/kg、2g/kg)、莪术油(0.2g/kg、0.4g/kg)均能明显降低缩宫素所致痛经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其机制与升高血浆6-Keto-PGF1α及子宫组织NO含量,降低血浆TXB2与组织Ca~(2+)含量有关。结论:莪术水煎液、配方颗粒及莪术油均有较好的抗痛经作用,其中以莪术油的效果最佳,水煎液与配方颗粒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葶苈生脉方中桂枝-白术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桂枝、白术挥发油,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桂皮醛、白术内酯Ⅰ进行含量测定,以收油率、桂皮醛、白术内酯Ⅰ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L_9(3~4)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倍)、浸泡时间(h)、提取时间(h)三个因素对桂枝、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桂枝、白术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10倍量的水,浸泡6 h,提取4 h。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的桂枝、白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合理可靠,可为葶苈生脉方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AK抑制剂(PF562,271)对人肝星状细胞(LX-2)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为抗肝纤维化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范围(0~7 μmol·L-1)FAK抑制剂(PF562,271)在12、24、48 h和72 h时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分析PF562,271对LX-2细胞中α-SMA、Collagen Ⅰ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PF562,271对LX-2细胞中Akt、p-Akt、GSK-3β、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评价PF562,271对LX-2细胞中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PF562,271能够抑制LX-2细胞增殖,且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qRT-PCR检测到PF562,271能够抑制LX-2细胞中α-SMA、collagen Ⅰ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PF562,271对Akt/GSK-3β的磷酸化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FAK抑制剂能够抑制LX-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缓解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炎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全完阐明。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其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的发展及药物治疗效果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临床预测和诊断以及实现个体化用药提供了依据。本文选取了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的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发展关系进行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LR4基因多态性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构建TLR4野生型(WT)、1196(C/T)位点及896(A/G)位点突变型质粒并将其稳转HepG2细胞株中;CCK-8法检测、Annexin V-PE/7-AAD流式细胞仪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TLR4基因多态性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三组TLR4过表达细胞株中TLR4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正常HepG2细胞相比,三组TLR4过表达细胞株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p65表达量均增加;与TLR4野生型组相比,两组突变型细胞株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p65表达量均减弱,且凋亡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4可能通过影响NF-κB p65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及迁移,其基因1196(C/T)位点及896(A/G)位点的突变会减弱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LR4基因多态性对索拉菲尼治疗肝癌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索拉菲尼对各细胞的抑制率,并计算索拉菲尼在不同组细胞的IC50;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使用索拉菲尼后的凋亡情况,再与未使用索拉菲尼时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进行比较;Western-blot检测TLR4信号通路蛋白JNK、P-JNK、ERK及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突变型细胞株能够显著性促进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率,并且索拉菲尼在突变型细胞组的IC50值显著性低于野生型细胞组,流式凋亡检测表明,索拉菲尼对突变型细胞株的促凋亡作用较野生型细胞株更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野生型细胞株中P-JNK和P-ERK的表达水平较突变型细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TLR4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调控JNK及ERK信号通路来促进肝癌细胞HepG2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P 糖蛋白(P-gp)活性和所介导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胞内累积量及药物跨膜渗透性的影响。 方法: 将构建的ABCB1 1199G/wt和1199A/mut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利用RT-PCR法考察细胞中P-gp的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中药物浓度和胞内累积量,跨膜电阻实验考察药物跨膜渗透率,评价P-gp活性对药物转运的作用。结果: 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转染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证明P-gp具有介导药物转出胞外的作用。HPLC和跨膜电阻实验表明,与野生型ABCB1(1199G)细胞相比,突变型ABCB1(1199A)细胞抗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作用更强,P-gp对介导甲磺酸伊马替尼外排转运的作用较强且药物的跨膜渗透性也相应较强。结论:实验表明ABCB1(1199G/A)位点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P-gp活性改变,该位点多态性会导致甲磺酸伊马替尼清除率增加,抑制了药物在靶细胞中有效药物浓度,因此临床上应对ABCB1基因进行分型,指导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