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鼠疫疫区夜行鼠寄生蚤种类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逐月捕获夜行鼠,梳检鼠体蚤,作种属鉴定并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二齿新蚤主要选择性寄生于黑线仓鼠,同型客蚤则以子午沙鼠为主要宿主。夜行鼠染蚤率和蚤指数消长曲线均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在4月和10月。二齿新蚤的季节消长同夜行鼠寄生蚤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同型客蚤仅出现于4-8月份,以5、6、7月为高峰期。结论同一蚤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其消长规律不同,研究当地不同宿主媒介蚤的种类和季节消长对于揭示鼠疫流行规律、有效预防鼠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定边县1983-2010年鼠疫监测结果,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进行。结果 1983-2010年未发现1例人间鼠疫,1987-1988年、2000-2001年、2006年3次发生鼠间鼠疫流行,染疫动物4种,染疫媒介3种,分离鼠疫菌80株。剖检活鼠类脏器22 195份,结果均为阴性,做自毙动物培养525只,阳性68只,阳性率12.95%,做媒介蚤细菌培养1 413组,阳性12组,阳性率为0.85%;检测各类动物血清26 105份,间接血凝试验结果阳性4份,阳性率为0.02%,放免检测11 914份血清,阳性18份,阳性率为0.15%。结论 1987年定边县被判定为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加强自毙动物病原学的有效监测可及时发现动物疫情并能控制鼠疫流行;3次鼠疫流行间隔时间分别为为3年、6年,当前形势下鼠疫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2003年陕西省鼠疫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定边县鄂尔多斯高原型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情况.方法 2003年在鼠疫监测中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间接血凝试验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结果对24只自毙动物、623只捕获鼠、53组蚤、1组鼠体蜱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全部阴性;做间接血凝试验661份,检出1份长爪沙鼠血清为阳性,效价达1:128( );做放射免疫沉淀试验407份,检出1份人阳性血清滴度为1:40.结论定边鼠疫疫区可能有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鼠疫疫区夜行鼠寄生蚤种类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 逐月捕获夜行鼠,梳检鼠体蚤,作种属鉴定并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 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二齿新蚤主要选择性寄生于黑线仓鼠,同型客蚤则以子午沙鼠为主要宿主.夜行鼠染蚤率和蚤指数消长曲线均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在4月和10月.二齿新蚤的季节消长同夜行鼠寄生蚤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同型客蚤仅出现于4~8月份,以5、6、7月为高峰期.结论 同一蚤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其消长规律不同,研究当地不同宿主媒介蚤的种类和季节消长对于揭示鼠疫流行规律、有效预防鼠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陕西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人群F1抗体水平。方法采集定边县动物间鼠疫活动疫源地居民血样832份、非疫区居民血样1 537份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放射免疫沉淀实验。结果共检测出阳性血清66例,阳性率为2.79%。其中在疫点乡镇发现阳性血清33例,阳性率为3.97%,非疫点乡镇33例,阳性率为2.15%。经统计学检验,疫区居民鼠疫F1抗体阳性率和非疫区居民鼠疫F1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陕西省鼠疫疫源地内存在一定比例的鼠疫F1抗体阳性人群,具体原因尚待调查。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鼠疫疫区媒介蚤季节消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鼠疫疫区媒介蚤种类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逐月开展鼠体蚤、窝巢蚤、洞干蚤、室内游离蚤种类及数量调查.结果发现长爪沙鼠鼠体染蚤6种、窝巢染蚤11种,均以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优势种;发现室内游离蚤1种,为中华昔蚤.鼠体蚤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窝巢蚤呈双峰曲线,前峰在4月份,后峰在11月份,前峰明显高于后峰.结论陕西省鼠疫疫区媒介蚤种类、数量、消长规律有别于邻省鼠疫疫区,灭蚤工作宜在春季和冬季进行.  相似文献   
7.
长爪沙鼠分布区灭鼠后鼠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爪沙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为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常见野栖鼠类 ,在我省定边县鼠疫疫区可以见到三者共存区域。为了研究其种间关系 ,从 1991年开始连续观察夜行鼠种类和密度变化 ,并开展了长爪沙鼠分布区灭鼠后鼠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生存空间的占据 ;种间斗争更为明显地表现在夜行鼠之间 ,以子午沙鼠、黑线仓鼠的竞争力最强 ;生态环境的改变在种群斗争中能够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灭鼠后鼠密度的回升与灭鼠效果有直接关系 ,生态灭鼠才是根本的灭鼠方法 ;随着退耕还林等生态型农业的进一步推广实施 ,可以使长爪沙鼠被其它鼠类取代 ,对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陕西省定边县一起动物鼠疫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区处理的结果 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动物鼠疫疫区的处用措施.方法 选择定边县红柳沟镇25 km2范围内为鼠疫流动监测点,进行宿主动物,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划分疫区类别,采取相应的火鼠,火蚤处理,开展鼠疫颅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对疫区居民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红柳沟镇平均鼠密度为8.38只/hm2,在疫区内鼠的平均染蚤率为50.4%(56/111),蚤指数为1.81.疫区划分为3类,采取处理措施后达到标准.问卷调查疫区居民50名,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合格率为62.00%(31/50),抽查57名医务人员,防治知识培训效果问卷调查的合格率为92.98%(53/57).结论 鼠疫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鼠疫疫情,因地制宜采取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布鲁氏菌病监测点三年人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陕西省2005-2007年人间布氏菌病监测点监测结果,了解全省人间布氏菌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方法根据《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进行。结果连续三年,血清学检查平均阳性率为6.44%,各年份阳性率逐年提高,波动在3.49-8.79%之间;感染率为1.20%。从病人关节液中分离出羊1型布氏菌。结论人间布氏菌病疫情形势严峻,局部地区疫情活跃,出现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的生态学特征。方法在不同生境内逐月捕获夜行鼠,并梳检鼠体蚤、解剖观察、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捕获夜行鼠类8种192只,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夜行鼠密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黑线仓鼠主要栖息于成年林地,子午沙鼠主要栖息于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夜行鼠繁殖高峰在夏季;主要夜行鼠能自然感染鼠疫。结论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生态学指征有别于邻省(自治区),开展连续系统的夜行鼠密度及血清学监测对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