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目的评估两窗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月沈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髋臼骨折手术患者42例.分为改良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采用了标准的三窗髂腹股沟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据Matta影像学评分进行疗效判断。结果对照组和改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8.15±10.23)min和(55.46±9.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0,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0.4±54.0)mL和(232.0±25.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6,P〈0.05)。据Mmta影像学评分进行疗效判断,对照组和改良组优、良、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17、2、1、0例和16、4、2、0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比91%,P〉0.05)。结论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人路与标准三窗髂腹股沟人路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解剖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椎弓根RSS内固定系统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RSS内固定,其中11例行椎管切开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总优良率86.5%。结论:后路椎弓根RSS内固定系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扩展的髂骨股骨,即延长S-P入路,经髂腹股沟入路10例,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8例.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0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影像学显示无断钉及松动现象,疗效优良.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应用重建钢板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髋臼稳定性,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和正常头臼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掌侧支具外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锤状指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新鲜闭合性锤状指患者(腱性锤状指20例,骨性锤状指12例),腱性锤状指采用闭合穿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过伸5°位,掌侧低温热塑板材支具全指固定6周,然后改为仅固定远指间关节的短支具固定3周,最后3周白天取下支具并辅以积极功能锻炼,夜间继续佩戴支具至第12周。骨性锤状指采用改进的Ishiguro法固定折块,余同腱性锤状指的治疗方法。结果采用Dargan法评价治疗效果,优25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6.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针孔感染、皮肤溃疡或坏死、指甲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在新鲜闭合性锤状指的治疗中,采用内、外固定相结合,辅以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可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 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39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掌部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远侧纤维束、前臂远端深筋膜,行腕管减压,局部注射激素,部分重度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正中神经外膜间断切开松解减压。结果 术中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术后无感染,无血肿形成,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2周拆线。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柱状痛,无屈肌腱弓弦样畸形发生,无手部握力下降。至随访结束:麻痛症状完全消失37侧.明显缓解1侧,仍有部分麻痛症状1侧。优33侧,良5侧,可1侧,差0侧,优良率为97.4%。结论 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 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2例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临床资料,并对复发手术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复发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肿胀为主,复发部位、影像学和病理级别基本与首发情况一致。随访再复发率是7.89%。结论:应进行长期随访,定期检查;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临床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本组90例患者100髋,平均年龄(58.7±0.4)岁(42~78岁)。依据arco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Ⅲ-c期40髋,Ⅳ期60髋。手术均行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采用生物型假体。手术前后均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2.0±8.4)min(50~110min),平均切口长度(8.2±1.9)cm(6~10cm),平均出血量(200.0±13.3)ml(100~500ml),平均输血量(130.0±20.1)ml(0~400ml),平均引流量(300.0±9.4)ml(200~400ml),X线片显示髋臼杯外展角(45.1±15.2)°(40°~55°),平均术后(4.0±0.8)周(3~10周)弃拐行走。无假体松动、下沉。平均随访时间(28.0±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0±7.7)分改善为(93.0±11.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晚期股骨头坏死均可采用小切口THA治疗,创伤小、出血少、下床早,临床效果好。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手术满意率在90%以上,对于年纪相对年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较好选择。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围术期出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通过规范的技术操作步骤和针对不同髋关节疾病注意事项的妥善处理,可以达到比传统方法更优异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孟氏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损伤,早期闭合复位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1].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陈旧孟氏骨折,严重影响前臂旋转功能,需手术治疗.我院1993~2004年共收治儿童陈旧孟氏骨折19例,其中16例获得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骨二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及钛网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采用JOA评分方法评价脊髓功能。结果45例患者进行6-25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无失访者。钛网植骨均在11周左右达到临床愈合,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d、12、24、48周行CT扫描,结果湿示JOA脊髓功能评分南术前平均6.8分上升至术后13.5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2,P〈0.05);钛网植骨均与上下椎体融合,可见骨小梁通过。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