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心导管测量左室压力上升速度最大值( dp/dtmax)为标准,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左室收缩功能。方法健康杂种犬6只,开胸后游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使用自制动脉血管缩窄器制备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测量不同血流状况下二尖瓣环水平4个心室壁处(左室间隔、下壁、侧壁、前壁)心肌收缩速度,同时进行心导管检查,测量 dp/dtmax。结果使用V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水平心肌收缩速度与左室 dp/dtmax呈正相关(r=0.883),P<0.001;使用QT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处心肌收缩速度与 dp/dtmax呈正相关(r=0.715),P<0.001,两相关系数行Z检验,Z=2.981,P=0.0028。结论VVI或QTV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水平心肌收缩速度均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好方法。相对于QTVI而言,VVI与 dp/dtmax的相关性更高,可能更加适用于对左室收缩功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性能,以确定临床使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qPCR检测临床骨髓标本中的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BCR-ABL、PML-RARα及AML1-ETO的RNA,验证准确性、特异性、最低检出限、精密度、抗干扰和融合基因亚型检出能力等性能指标,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RT-qPCR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BCR-ABL、PML-RARα及AML1-ETO的阴阳性符合率为100%,特异性和准确性得到验证;该方法检测下限为100 copies/每反应,其批内和批间精密度CV值均<10%;精密度符合实验要求;胆红素、甘油三酯和血红蛋白对该方法无明显干扰作用;均能检出融合基因亚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融合基因表达为阳性,完全缓解、巩固、维持各期的相关融合基因表达均为阴性,此结果与疾病进展关系一致。结论采用RT-qPCR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试剂盒符合规定的性能指标,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等优势,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疗效和体会。方法选取于2012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滴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心功能治疗有效率和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心功能恶化、房室传导阻滞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发生率,但对心功能变化不明显,同时血糖、血脂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40)、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几丁质酶(ChT)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6 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1 例 AS 患者,分为非活动期组(41 例)和活动期组(60 例),另选择 53 例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 YKL-40,Galectin-3 和 ChT 水平,分析其与 AS 疾病活动度以及颈动脉内 - 中膜厚度(IMT)、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组血清 YKL-40,Galectin-3 和 ChT 水平高于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35,13.787,10.753;11.072,25.964,24.184,均 P < 0.05),非活动期组血清 YKL-40,Galectin-3,ChT水平高于对照组(t=8.016,26.088,23.085,均 P < 0.05)。活动期组 BASDAI 评分、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高于非活动期组(t=13.311,15.236,均 P < 0.05),活动期组 IMT,cfPWV 高于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t=6.243,68.401;13.057,71.880,均 P < 0.05),非活动期组 IMT,cfPWV 高于对照组(t=8.126,12.154,均 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 患者血清 YKL-40,Galectin-3 和 ChT 水平与 BASDAI 评分,BASFI 评分呈正相关(rs=0.541,0.437;0.423,0.426;0.513,0.406,均 P < 0.05),与 IMT,cfPWV 呈正相关(r=0.501,0.414;0.524,0.509;0.433,0.469,均 P < 0.05)。结论 AS 患者血清 YKL-40,Galectin-3 和 ChT 水平均升高,YKL-40,Galectin-3 和 ChT 升高与 AS 活动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声破坏微泡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靶向性。方法 Wister大鼠10只,离断右侧股动脉后7d,经颈静脉输入白蛋白微泡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6×106/ml~7×106/ml)的混悬液2 ml的同时用参数为1.9 W/cm2的超声间断作用大鼠右侧缺血下肢骨骼肌180s.处理后第7d,取右侧缺血下肢骨骼肌及各重要脏器,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移植的MSCs。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下肢缺血骨骼肌及脾脏均可见较多移植的MSCs,而在心脏、肝脏、肾脏组织未检测到移植的MSCs。结论 利用超声破坏微泡技术联合MSCs移植具有较好的靶向性,有希望成为一种介导干细胞移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前体(pro BNP)和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和c Tn I)联合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同龄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浆pro BNP、c TNI、CK-MB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浆pro BNP、c Tn I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严重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均P<0.05);死亡组患者其血浆中的pro BNP,c TNI和CK-MB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严重脓毒症组患者血浆pro BNP水平与c Tn I及CK-MB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血浆pro BNP水平、c Tn I水平、CKMB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pro BNP及c TnⅠ水平可有效反映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受损程度,早期血浆pro BNP、c Tn I、CK-MB水平联合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可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深入分析笔者医院住院患者中的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TP-ELISA法对49773例住院患者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用TPPA法进行确认试验,用TRUST检测其效价,对TP-ELISA法结果分组进一步分析假阳性的来源和患者疾病谱,并分析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科室分布特点。结果 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1.87%,TRUST阳性150例,TP-ELISA法假阳性50例, TP-ELISA法的1 < S/CO值 < 4组假阳性率高于S/CO值≥4组(P<0.01),假阳性患者疾病谱主要以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人多发病为主;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梅毒抗体阳性率排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肿瘤放化疗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及消化内科。结论 在梅毒抗体的检测中,TP-ELISA虽可用于大批量筛查,但由于其局限性需联合TPPA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率随年龄递增。笔者医院梅毒抗体阳性患者分布于各临床科室,应全面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住院患者的梅毒筛查和确诊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监测相关lnc-LOC100506453的微滴式数字PCR(ddPCR)定量检测方法,完成方法学评价,并用于APL患者的外周血检测。方法 设计和合成lnc-LOC100506453 ddPCR的引物和探针,优化ddPCR的反应体系和条件。评价所建立ddPCR的方法学性能,包括重复性、特异性、检测下限与定量检测范围。最后用于APL患者的外周血标本的检测。结果 lnc-LOC100506453 ddPCR方法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9℃,最佳引物浓度为900 nmol/L。该ddPCR方法的特异性为100%,批间和批内重复性的CV值均<10%。ddPCR方法的检测下限达到0.5 copies/μl,定量检测值为0.5 copies/μl~5 000 copies/μl。在对临床标本的ddPCR检测中,APL患者外周血lnc-LOC100506453表达量明显高于非APL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01)。APL患者诱导分化后的外周血lncLOC100506453表达量低于APL治疗前(P<0.001),APL患者完全缓解后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0.
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21只Wister大鼠分为3组:干细胞静脉移植组(MSCs-iv)、超声+干细胞组(US+MSCs-iv)、超声+微泡+干细胞组(US+MB+MSCs-iv).各组分别取1只大鼠的骨骼肌行HE染色观察显微结构.移植后7 d取各组剩余大鼠下肢股薄肌、半膜肌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MSCs移植数量;另外US+MB+MSCs-iv组同时取重要脏器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靶向性.结果 US+MB+MSCs-iv组大鼠股薄肌、半膜肌染色可见红细胞外溢到组织间隙,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股薄肌、半膜肌及脾脏可见较多移植的MSCs.而其他组骨骼肌未观察到阳性细胞.结论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有可能成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效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