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rush技术置入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处理左主干Ⅳ型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Crush技术处理患者左主干Ⅳ型分叉病变29例。即在左主干及分支中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主支支架部分压住分支支架2~3mm,并行对吻扩张。记录手术操作及住院相关资料,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记录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冠状动脉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以改良Crush术式完成国产DES置入术,并全部完成最终对吻扩张。平均操作时间36·2±9·4min,平均透视时间为18·3±3·5min。其中13例经桡动脉路径完成,16例经股动脉完成;17例(58·6%)患者为前降支开口病变,12例(44·8%)行球囊预扩张;23例置入PARTNER支架,6例置入EXCEL支架;主支支架直径为3·76±0·25mm,长度为18·19±3·40mm。本组病例无严重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临床随访时间为14·2±5·2个月,无猝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无再狭窄及靶病变血运重建。14例(48·3%)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5±2·7个月。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基线开口狭窄率为78·4%,平均靶病变长度为13·20±4·71mm,主支支架即刻获得管腔为1·92±0·22mm,晚期管腔丢失为0·06±0·10mm,无主支支架再狭窄发生;边支晚期管腔丢失为0·21±0·12mm,无再狭窄发生;左主干晚期管腔丢失为0·09±0·12mm。结论Crush技术置入双国产DES处理左主干Ⅳ型分叉病变手术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临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即刻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404例,按急诊PCI前WBC水平分为3组:≤10×109/L为A组,>10×109/L~≤15×109/L为B组,>15×109/L为C组.以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评估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并观察住院期间发生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 B、C组较A组年轻,B组吸烟率高于A组,C组CK-MB峰值高于A、B组,C组EF值低于A组,TMP灌注不良及住院死亡,MACE事件发生率高于A、B两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MP和前壁心梗、年龄、胸痛、发作至PCI时间、术前CK-MB 峰值、WBC升高明显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WBC 水平的升高与介入治疗后TMP不良及院内病死率的升高明显相关,是预测院内生存率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炎症反应激活的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8h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患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因此早期发现识别支架术后炎症反应对于支架置入术患的危险分层以及给予早期的干预治疗是有益的。目前多数研究主要观察支架置入术术后24~72h患炎症标记物的变化,但对于术后数小时内的变化则较少关注。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测定支架术后早期多种上游炎症因子的浓度,希望及时并尽早发现支架术后患的炎症状态,为下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应变及应变率分析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再灌注时间条件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方法:选择125例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分析前降支供血区在不同再灌注时间条件下收缩期最大应交及峰值应变率.结果:早期组前壁中段的最大成变和峰值应变率优于中期和晚期组,中期和晚期组无差异.前间隔中段早期组的最大应变优于晚期组;峰值应变率优于中期和晚期组,中期和晚期组无差异.早期组的射血分数(EF)优于中期和晚期组,中期和晚期组无差异.结论:PCI治疗AMI,再灌注时间小于3小时的局部心肌应变及应交率优于中晚期再灌注(3~24小时).应变及应变率能反映早期血流再灌注对局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及其分类中性粒细胞(neutro)、单核细胞(mono)对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行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并发症及EF值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3例行择期PCI的患者.观察与术前WBC计数、neutro计数、mono计数及CRP水平与介入术中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及EF值的关系,结果:PCI术中并发症共28例,其中无复流3例;血栓5例;夹层20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冠脉死亡1例,总死亡3倒.结论;CRP水平及WBC计数升高与EF徝降低有关.年龄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可预测术中夹层的风险.CRP、WBC、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均对EF值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未发现CRP,WBC、neutro,mono与术中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18岁男性献血时发现心律不齐,ECG检查发现室早(PVBs)。既往史,数年前有流感,无其他疾病,无风湿热。其母亲说此青年出生时正常,小儿时无心脏杂音,病人不知道自己有早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2例。11例患者(尿激酶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20×104U;21例患者(硝普钠组)于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μg,2 s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10 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 MI分级及校正TI MI帧数(cTFC)。结果:尿激酶组用药前后cTFC帧数分别为(73.87±10.76)和(73.16±11.45)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用药后80.95%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恢复TI MI 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76.15±12.92)帧降至(27.29±9.13)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普钠组用药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状态者4例。尿激酶组出现股动脉血肿及致死性消化道出血各1例。结论:经冠状动脉内快速注射硝普钠200μg能有效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再流现象。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长期以来,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视为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急性期反应的非特异性产物。CRP增高,意味着机体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由于它不能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多年来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忽视。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发现CRP增高可强烈预测未来冠状动脉事件,从而激发了广大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强烈兴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炎症标记物的血浆水平有助于区分高危心血管病患者。这些标记物包括P选择素(P-selectin)、白介素-6(IL-6),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因子和CRP。新近的临床荟萃研究表明,所有的炎症与细胞因子中,CRP是预测未来心血管危险最有力的炎症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55岁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多年。8小时来严重胸骨后疼。全身大汗,呕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在冠心病的始动阶段和进展阶段均起着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以下简称CRP)作为一项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被认为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血清CRP水平与冠脉严重程度以及与支架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评价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138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血管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级根据国外文献标准。其中94例行冠脉支架治疗,对支架术后患者随访两年,随访内容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衰、猝死及脑出血脑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所有统计学分析在SPSS11.0统计软件包完成。结果①与正常CRP组相比,高CRP组患者高血压所占比例更高,冠脉病变程度更严重,冠心病家族史少,有统计学意义。②相关分析显示,CRP与冠脉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③虽然通过冠脉支架治疗,高CRP组患者冠脉狭窄得到改善,但随访过程中充血性心衰及心绞痛发生均显著高于正常CRP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生物标记物,在判断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以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充血性心衰和心绞痛的发生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