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田雅慧  浦生忠 《吉林医学》1999,20(4):234-235
大面积烧伤患儿术中管理比较复杂。烧伤后全身反应比成人严重[1]。我院自1990年~1998年10月,共收治50例小儿大面积烧伤,计行手术67次。现将手术中麻醉管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患儿,男26例,女24例,年龄3岁~8岁,体重10kg~24kg。Ⅱ°~Ⅲ°烧伤总面积26%~45%。沸水烫伤38例,火焰烧伤12例,伴轻度呼吸道烧伤10例,吸入性肺炎8例。12 术前准备:术前改善贫血、低蛋白血症,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呼吸道烧伤患儿超声雾化吸入。加强呼吸道管理,适…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35例大面积烧伤病人麻醉的技术方法比较难掌握。各类大面积烧伤合并症较复杂。在患者生理条件不佳状态,进行早期清创、切痂、植皮多次手术治疗,要求麻醉者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及药物配伍。对特殊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判断血压、心率、心电图、尿量,纠正低血容量,提高血氧浓度,防止心律失常,使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1958例剖宫产术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统计分析1958例剖宫产术实施不同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法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总结麻醉后并发症如低血压的处理。结果从起效时间看,CEA组比CSEA组、SA组明显较慢,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效果3组产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SBP下降30mmHg的例数CEA组比CSEA组、SA组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各组内使用麻黄素干预与发生麻醉后SBP下降30mmHg后通过快速输液处理的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麻醉后血压下降大多数病例都通过加快输液就能缓解;731例术后镇痛中大多数病例VAS评分均为优良,709例自控镇痛按压次数2~5次不等,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29例。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及镇痛方法多样,椎管麻醉尤其是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因其效果确切、操作方便、并发症容易处理而且还能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是目前剖宫产手术麻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放置口咽通气管在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无痛人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00例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9例患者(观察组)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后经口放置口咽通气管面罩吸氧下行无痛人流术,对同期29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同样麻醉手术方法但不放置口咽通气管。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反应性症状,包括人流综合征、体动、鼾声呼吸、呼吸困难(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需采取托下颌或人工辅助吸氧处理)及各时段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效果比较无差异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人流综合征;术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8例和40例轻微体动;观察组没有病例出现鼾声呼吸,仅有8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对照组有80例出现鼾声呼吸,56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时段HR、SpO2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放置口咽通气管能有效缓解无痛人流手术中静脉麻醉所致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保持良好通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AE)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镇痛效果,乳汁分泌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手术,临床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共400例。结果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可靠,持续时间长,不影响子宫复旧,利于消化道功能恢复,加速乳汁分泌,促进母乳喂养,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产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静注纳络酮用于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后催醒,用量0.4-0.8mg/次,注药后观察唤醒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催醒有效率达95%。使用纳铬酮能加速病人清醒,增加呼吸幅度,缩短病人从麻醉状态恢复清醒及拔出导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管在静脉全身麻醉下结肠镜检查(无痛肠镜)的临床应用。方法 300例无痛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9例患者(观察组)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后经口放置口咽通气管面罩吸氧下行无痛肠镜检查,对同期14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同样麻醉手术方法但不放置口咽通气管。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主要反应性症状,包括人体动、鼾声呼吸、呼吸困难(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需采取托下颌或人工辅助吸氧处理)及各时段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效果比较无差异;术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9例和20例轻微体动;观察组没有病例出现鼾声呼吸,仅有5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对照组有38例出现鼾声呼吸,27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全过程麻醉前、操作中、苏醒后患者无任何不适感觉,两组此时段HR、SpO2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给药后2min的SpO2比观察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置口咽通气管能有效缓解无痛肠镜检查中静脉麻醉所致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保持良好通气,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