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组和VATS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及创伤应激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开胸组比较,VATS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胸引流管留置时间、ICU入住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量更少,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R)、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更高,术后第1、3、5、7天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术后第7天P物质(SP)、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神经肽Y(NPY)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死亡。结论 与开胸手术比较,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迟发表现的胃肠道创伤诊治病例,提高对此类损伤的认识和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8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迟发胃肠道损伤患者17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17~58岁,平均39.3岁;道路交通伤9例,坠落伤5例,击打伤2例,砸伤1例。受伤当时表现不能确定胃肠道破裂,通过动态观察症状体征改变结合辅助检查后进行剖腹探查手术,受伤后2~21d手术后确诊。治疗方式:十二指肠破裂行引流,备二期修补,小肠和胃创伤行吻合术治疗,结肠损伤行造口治疗,二期再行吻合术。结果其中2例胃壁挫伤坏死,行部分切除修补;2例十二指肠破裂行引流、空肠造口;5例小肠破裂坏死行部分肠段切除,端端吻合;1例回肠破裂行造口。2例横结肠坏死行部分坏死切除近端造口,2例乙状结肠破裂,1例坏死行乙状结肠造口;2例回盲部和升结肠破裂行回肠造口;3~6个月再行造瘘吻合回纳。本组病例2例十二指肠破裂引流好转出院,其他均治愈。结论对迟发表现的胃肠道创伤病变应详细追问病史、连续动态观察、全面体检、合理辅助检查可较早发现并诊断此类损伤,及时手术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科开展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早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2014-01—2016-12期间对我院急诊科的26例胸腰椎骨折实施早期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减压术(微创手术组),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42.5岁;T12 6例,L1 9例,L2 7例,L3 4例;AO分型A3 12例,C1 10例,C2 4例;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A级9例,B级12例,C级3例,D级2例。记录入院到手术等待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伤口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伤椎Cobb角、椎体高度、椎管容积、神经功能变化,与28例同期住院行传统开放手术患者(开放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入院到脊柱手术等待的时间为(3.6±2.1)d,手术切口肌肉剥离长度为(6.9±1.2)cm,手术时间为(2.7±0.6)h,术中出血量为(220.0±152.6)ml,术后伤口引流量为(104.5±47.6)ml,术后伤口疼痛评分为2.3±1.3,住院时间为(7.8±5.6)d,开放手术组分别为(8.4±2.4)d、(18.6±2.4)cm、(2.2±0.7)h、(668.0±176.2)ml、(252.0±74.7)ml、(5.6±1.7)、(16.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伤椎Cobb角、椎体高度、椎管容积变化,随访1年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早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安全和可靠的,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在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时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血管活性肠肽及成骨标志性因子核心结合因子1(Cbfa1)在颅脑损伤合并骨折、单纯骨折、单纯颅脑损伤患者及正常志愿者中的表达,X射线评价颅脑损伤合并骨折及单纯骨折组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血管活性肠肽在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骨折患者和正常人; Cbfa1在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单纯骨折组,并且Cbfa1的表达强度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X射线证实血管活性肠肽和Cbfa1表达水平高的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加速。结论颅脑损伤导致的血管活性肠肽的高表达与骨折愈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锁定型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使用股骨近端锁定型钢板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65病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2周。无钢板及螺钉脱出、断裂、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髋内翻畸形等情况发生。治疗后Harris评分:优46例,良14例,可5例,优良率为92.9%。结论LPFP是一种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内固定牢固、操作方法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创伤患者的增多,急诊创伤专业在大部分医院已经独立。因此我科是较早独立成立创伤专业的学科[1],每年接受大量的进修医师,因此对进修医师的教学培训成为了我科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既培养了创伤骨干医师,又提高了创伤医学的诊治水平[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四肢近端多发闭合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四肢近端多发闭合性骨折患者90例,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18~50岁,平均35. 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所有入组患者在消除急性期水肿、生命体征平稳后,择期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分为外源性浓缩红细胞补充组(补充组),自体血回收组(回收组)。回收组: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18~50岁,平均35. 6岁;补充组: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18~50岁,平均35. 5岁。比较患者离开手术室时,其血常规结果中,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情况,干预后pH值、钾离子与钠离子水平,统计两组出现的围术期循环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干预后,回收组血常规相关指标中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红细胞压积分别为(10. 5±1. 1) g/L、(158. 8±5. 9)×10~9/L、(39. 6±2. 4)%均显著高于补充组的(8. 6±0. 9) g/L、(114. 6±3. 8)×10~9/L、(28. 7±1. 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回收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中PT、TT、APTT分别为(13. 7±1. 1) s、(11. 1±2. 4) s、(21. 6±1. 3) s均短于补充组的(23. 6±1. 3) s、(21. 6±2. 5) s、(41. 7±1. 9)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FIB水平(1. 7±0. 1) g/L高于补充组(1. 2±0. 1) 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回收组pH值、回收组钾离子和钠离子水平均基本正常,且pH值高于补充组[(7. 38±0. 01) vs.(7. 32±0. 01)],钾离子低于补充组[(4. 1±0. 2) mmol/L vs.(5. 6±0. 3)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回收组围术期循环系统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中,如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心率增快及麻醉苏醒延迟等比例显著低于补充组(P 0. 05)。结论针对四肢近端多发闭合性骨折而无法在术中使用止血带者,术中行自体血回收术,能有效地维持患者血常规与凝血常规稳定,保持内环境平衡,减少麻醉、手术对循环功能影响,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经支气管喷入高剂量贫铀混悬液染毒早期对机体的损伤特点.方法 高剂量贫铀(20 mg/kg)经支气管喷入染毒,建立急性肺损伤染毒犬模型.于沾染前,沾染后3、8 h和1、2、3、5、7d行血铀含量、动脉血气、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细胞因子等检测及胸部CT检查.结果 染毒犬沾染后各时相点血铀含量均高于沾...  相似文献   
9.
杨默  赵胤杰  田铸  王伟  向强  李科 《西部医学》2022,34(6):834-838+84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预测系统的初步建立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收治的282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分为进展组(n=62)和非进展组(n=220),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机制、损伤类型(单一/多发颅脑损伤)、对光反射、GCS评分、多项生理指标和CT分级等资料,采用ROC 曲线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β赋值后建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预测系统。 结果年龄(≥56.5岁)、合并多种颅脑损伤、对光反射(迟钝)、GCS评分(9~12分)、白细胞(WBC,≥14.76×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1.25 s) 、D-2聚体(D-dimer,≥10.51 mg/L)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7.4 s)等8个指标为进展性出血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赋分后形成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预测系统,并划分了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危险分层,四个危险分层患者进展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17.5%、46.4%、91.4%。结论建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的预测系统可以早期、方便、准确地进行伤情评估。  相似文献   
10.
食堂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用餐场所,为了解在校师生饮食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伊犁师范大学师生对中华美食苑膳食结构的满意程度。结果表明,中华美食苑的菜品种类丰富,但过于油腻,绿色蔬菜较少,菜品不够新鲜,日常饮食营养搭配不均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