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9年起笔者采用闭合复位可折断式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并得到了2年以上随访,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成功安置支架2个。结果:2例患者临床恢复满意,术后短期随访未发现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或卒中再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的可靠方法,但其患者太少,还需要临床积累。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19岁。因发作性失语3h,于2004年2月7日入院,8年前有过脑梗死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脑神经检查正常,颈部柔软,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双膝反射( ),双Babinski征阴性。感觉、共济运动均正常。脑MR及MRA检查后,发现右顶枕叶交界区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前和绝经后内脏脂肪面积(VFA)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并确定VFA诊断绝经前后女性MS高危人群的最佳切点值,为探讨VFA能否作为一种新兴指标判别MS高危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体检的20~70岁女性848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绝经前女性613人(72.3%),绝经后女性235人(27.7%)。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诊断MS,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VFA,并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Mann-Whitney检验和χ~2检验,用Spearman相关分析女性绝经前和绝经后VFA与MS组分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VFA诊断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MS组分的最佳切点值。结果绝经后女性VF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及血压均高于绝经前女性;绝经前及绝经后女性VFA与腰围、FPG、T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绝经前rs分别为0.813、0.259、0.424、0.281和0.260,绝经后rs分别为0.864、0.268、0.370、0.239和0.200),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绝经前rs=-0.275,绝经后rs=-0.27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正常组相比,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内脏型肥胖组的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低HDL-C的患病率均较高。VFA判别绝经后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曲线下面积(0.700)高于体质指数(0.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VFA判别绝经前后女性MS及其组分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传统肥胖测量指标。结论绝经前后女性VFA增加会增加MS及其组分的患病风险。与传统肥胖测量指标比较,VFA判别绝经后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能力高于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5.
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克雷伯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和土壤中,易在住院患者上呼吸道发生定植,是引起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耐药菌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9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其中10例患者行DSA检查均有脑底动脉粥样硬化;7例见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2例双侧椎动脉严重狭窄,基底动脉顶端未见闭塞,而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闭塞。2例患者后交通动脉发育异常。全部患者均有血液流变学异常。10例有房颤史。结论:基底动脉尖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其次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如合并后交通动脉畸形,则更易发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缺血后处理与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采用大鼠体外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缺血后处理组全心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0 s后,缺血30 s,反复3次,然后持续灌注57 min;对照组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灌流液腺苷(adenosine,ADO)含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结果:缺血后处理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15.32±2.05)%],与对照组比较[(40.2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ATP降解[(3.32±0.63)μmol/g],与对照组比较[(4.73±0.59)μ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冠状动脉流出液中ADO清除速率[(4.33±1.87)nmol.min-1.g-1]小于对照组[(6.17±1.80)nmol.min-1.g-1],P<0.05;心肌SOD、CAT和GR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更大的抗氧化能力。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延缓ADO清除,减少ATP的降解,减轻活性氧的损伤作用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泌乳素腺瘤是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即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中溴隐亭是代表性药物.泌乳素腺瘤的耐药性是多因素、多机制造成的,其直接原因是多巴胺D2受体数量下降,或受体亚型D2S/D2L的比例下降.而多巴胺D2受体水平下降的原因包括:mRNA交替剪接修饰缺陷、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下降及D2R基因调控因子(如NGF水平)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治疗髌骨骨折更有效且符合生物特性的方法,提高优良率和生存质量。②方法 对12上例髌骨骨折全部保髌治疗,采用医用硅胶带骨折固定、微乔(Vicryl)可吸收合成缝线髌腱修补、髌前腱膜重建。③结果 129例髌骨骨折术后取得明显效果,随访1一6年,优良率97%。④结论 硅胶带内固定、Vicryl缝线髌腱修补、髌前腱膜重建符合生物学原理,组织相容性好,勿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腺苷受体对缺血/再灌注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对于缺血缺氧的心肌复苏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缺血心肌在再灌注时也可导致心肌损伤。腺苷是组织缺血时所释放的一种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腺苷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倍受关注,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