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言语性沟通是护患心理沟通中的一种形式,是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它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即正确辨认语言和正确使用语言,是护患沟通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用放免法测定了偏头痛病人发作期血浆TXB_2和6—keto—PGF_(1α)的含量,结果显示;偏头痛发作期血浆TXB_2的含量稍高于对照组(P<0.01);6—keto—PGF_(1α)的含量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偏头痛发作期存在血浆TXB_2和6—keto—PGF_(1α)的失衡,以血浆TXB_2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溃疡是各种危重症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有关资料报导,危重症及重度损伤病人采用内窥镜检查,80%的病人都有发生应激性溃疡,但属亚临床期,多数不发展为出血.可见防止已有的黏膜病变不在恶化尤为重要,对病人的观察、护理不容忽视.现将我们在临床中对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分光法测定了声信息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5一羟色胺(5一HT)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偏头痛病人发作期血浆5—H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声信息治疗后血浆5—HT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推测偏头痛发作期存在的血浆5—HT含量的异常可能是其发病的基础。声信息可能通过调节中枢和全身 5—HT的合成、代谢,使其保持在生理平衡状态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30例(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58.76±22.56)ng/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40.39±12.27)ng/L,P<0.01,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内皮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39.87±15.27)ng/L,较对照组(55.67±13.36)ng/L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声信息对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浆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论著摘要)王德超,李会敏,田玉萍,张平,田文艳,张杏红,代瑞亭,苏立凯(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院神内科,保定071000)关键词声信息,偏头痛,5-羟色胺中图号R747.2将不同频率、声强和相位的声音,自...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治疗恢复期面瘫1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改琴  田玉萍 《广东医学》2007,28(1):148-14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灯盏细辛对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2例面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同时使用针刺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灯盏细辛,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66.7%,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47.1%,有效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6.84,P<0.01及χ2=6.44,P<0.05).结论 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治疗面瘫比单纯针刺的疗效高.  相似文献   
8.
中风患者载脂蛋白A—1.B100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中风患者150例:皮层动脉脑梗塞50例,穿通动脉脑梗塞50例,脑出血50例,并选用正常对照50例,对其载脂蛋白APOA—1,B100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学处理,发现脑皮层支梗塞与穿通支梗塞其ApoA—1,ApoB100变化值不一致,提示二者发病机理不同,ApoA-1/ApoB100比值异常可能是提示皮层支脑梗塞风险度指标之一,血清ApoB100值可能为反映中风患者As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CT定位、颅骨钻孔抽吸引流治疗脑出血是我院神经内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自1991年以来应用此项技术共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5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项技术手术简单,创伤小,易在内科广泛开展.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加强护理是很重要的环节.现将我们所进行的观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酯质过氧化物(LPO)在脑出血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测定了60例脑出血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血浆ET和血清LPO的水平,并分别与单纯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各30例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血浆ET及血清LPO水平升高(P<0.01),其升高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出血量呈正相关,血浆ET含量与血清LPO呈直线相关关系。结论:ET与LPO在脑出血病理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加重出血后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