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正畸治疗引起牙根吸收的影响及在前牙中的好发牙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60例拔牙后经直丝弓矫治完成的病例,分为成人组与儿童组,每组各30例。以上、下颌前牙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360颗牙。应用全颌曲面体层片,研究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指数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发生率明显升高;成人组与儿童组牙根吸收等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上、下前牙各牙位牙根吸收好发顺序是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下颌尖牙。结论:正畸治疗中,成人比儿童更易发生牙根吸收,上、下前牙各牙位牙根吸收发生率不同,中、重度牙根吸收易发生在成年人的上颌中、侧切牙。  相似文献   
2.
3.
OTX1基因与遗传性骨性反牙合畸形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与遗传性骨性反牙合畸形发生相关的基因,为阐明其分子遗传机制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利用表达序
列标签克隆策略选择了1 个可能与遗传性骨性反颌畸形相关的候选基因———OTX1 。采用PCR 扩增后直接测序的方法筛查该
基因的编码区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分布情况;应用SPSS13.0 软件进行字2检验,检测SNPs 在病例组和正常对
照组中的Hardy鄄Weinberg 平衡情况,并分析SNPs位点与遗传性骨性反颌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OTX1
基因外显子突变;rs17850223CG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 0.05)。结论OTX1基因SNPs和遗传性
骨性反牙合相关,OTX1基因可能是遗传性骨性反牙合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上呼吸道阻塞患儿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情况,并利用头影测量分析上呼吸道阻塞对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1)错牙合畸形患病率调查: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患儿176例为病例组(ENT组),另选取2017年6月于辽宁省沈阳市光明中学七年级和塔湾小学三年级进行口颌面错牙合畸形普查的中小学生485名为对照组(GS组)。比较两组人群不同牙合期和整体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并统计不同牙合期错牙合畸形的安氏分类构成比。(2)头影测量分析: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病例组(H组),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对照组(N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颅颌面软硬组织、气道矢状径间隙和舌骨位置进行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ENT组患儿替牙牙合期、乳牙牙合期以及整体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均高于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恒牙牙合期两组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组和N组患儿,在颅颌面软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仅下颌平面角(SNGoGn)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道间隙矢状径测量中,软腭上后气道间隙(PNS-UPW)、软腭中后气道间隙(SPP-SPPW)、气道间隙最窄处距离(Mc1-Mc2)3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骨垂直向位置测量中,H点到腭平面的距离(H-PP)、H点与后鼻棘点的距离(H-PNS)、H点到下颌平面的距离(H-MP)和H点与第三颈椎垂直距离[H-C3(V)]4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呼吸道阻塞患儿的错牙合畸形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生长发育期,上呼吸道阻塞易导致下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咽腔上部矢状间隙的减小和舌骨位置下降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FR Ⅱ型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2012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儿26例,应用FR Ⅱ型功能性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用winCeph 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儿矫治时间6~14个月,平均10.08个月。矫治后侧貌均得到明显改善,磨牙关系达中性或偏近中,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结论 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同时刺激上、下颌牙齿及牙槽骨发生有利的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侧貌。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和p5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作者用抗PCNA及p53单克隆抗体对良、恶性混合瘤及粘液表皮样癌组织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恶性混合瘤PCNA增殖指数较高,与混合瘤细胞生长活跃型及混合瘤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型(P<0.01)。p53在恶性混合瘤中阳性表达率高(60.0%),与粘液表皮样癌(20.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我们观察到p53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PCNA增殖指数较高。结论:PCNA增殖指数可以作为支持诊断恶性混合瘤的指标;是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学分级的重要参数。p53蛋白是恶性混合瘤的有效标记物;p53蛋白参与PCNA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测量分析25例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完成的前牙反(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19个相关测量项目进行Mann-Whitney 秩和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分析矫治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上、下颌骨相对矢状向位置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前牙反(牙合)解除.SNA、ANB、颌凸角、U1-SN、U1-NA角、前牙覆盖及上唇到E线的距离均增大,差异显著(P<0.05).SN-PP、SN-OP、L1-MP、L1-N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有关的2个测量项目ANS-PNS和Cd-Gn线距,治疗后男性及女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结论:舌刺能有效纠正舌不良姿势位,同时促进上颌骨发育,配合头帽颏兜纠正下颌骨前移位,是阻断性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牙合)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DO-1对恶性混瘤和粘液表皮样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抑癌基因P53在恶性混合瘤和粘液表面样癌中的作用,结果表明:P53在性混合瘤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60.0%)与粘液表皮样癌(2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者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后者。因此认为,P53抑癌基因的突变是恶性混合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恶性混合瘤的一  相似文献   
9.
作淋巴样基质的未分化癌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涎腺肿瘤组织新分类中明确提出,仍存在争议的一种类型,但它比以往其他命名如淋巴上皮癌或恶性淋巴上皮病更具有优越性。本文报告3例均为中年,男性2例,女性1例。分别发生在腮腺及硬腭。鼻咽部经查均无异常发现。该肿瘤发生在涎腺,尤其出现在耳后下区域时,其诊断应十分谨慎,必须认真排除鼻咽癌的转移。因为它们在病理组织学方面的表现极为相似,几乎不能区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dc42在纳米化种植体促进成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将纳米化种植体与成骨细胞联合培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dc42活性蛋白含量,以及荧光染色检测成骨细胞内F-actin分布,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MTT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结果 纳米化种植体使成骨细胞内Cdc42活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多,Toxin B抑制后其活性明显下降,纳米化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骨架明显,伸出较多伪足,采用Toxin B处理后细胞形态变圆,伪足减少.成骨细胞增殖功能随种植体纳米化而明显增高,在Toxin B处理后下降.结论 种植体粗化使Cdc42表达增加,可能通过Cdc42调节成骨细胞的黏附及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