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皮肤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诊疗中均有新进展。本综述旨在了解AI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优势、进展及不足,为AI在眼科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及推广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 1岁7个月。因家长发现其左眼斜视7个月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患儿为足月剖腹产, 否认眼病家族史和遗传病史, 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双眼视力检查不配合, 左眼内斜, 双眼眼前节正常。全身麻醉状态下行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 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后极部灰白色隆起自视盘向颞侧视网膜扇形延伸, 视盘边界欠清, 隆起灶中间基底部呈灰黑色, 表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膜附着, 牵拉形成视网膜皱褶, 累及黄斑, 其周边视网膜血管纡曲及白色颗粒弥漫分布(图1A)。眼部B型超声检查, 右眼玻璃体腔、球壁无异常回声;左眼视盘颞侧视网膜表面条状强反射, 未见明显实质性占位(图1B)。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右眼黄斑区视网膜层间结构清晰;左眼病灶处组织增厚隆起, 视网膜层间结构紊乱, 表面紧密附着的纤维膜呈强反射信号, 其下的椭圆体带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反射信号减弱(图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右眼视网膜血管发育未见异常, 无透见荧光和荧光素渗漏;左眼早期可见病灶表面及周边部视网膜血管螺旋样扭曲,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 晚期病灶内弥漫强荧光素渗漏(图1D, 1E...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探讨其相关危 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ROP筛查的出生体重不足1000 g早产儿共14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52例;平均胎龄(28.5±2.0)周,平均出生体重(923.0±85.0) g。统计时,诊断以随访过程中出现的最重ROP病情为录入标准,双眼非对称病例以发病严重侧为录入标准。以是否发生ROP将患儿分为ROP组和非ROP组,ROP组患儿再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轻症组包括1、2期ROP,未达阈值的3期ROP,以及以上各期ROP发生的瘢痕病变;重症组包括阈值前1型、阈值、急进性后部型以及4、5期ROP。将胎龄>28周或≤28周、出生体重<750 g或≥750 g、胎数单胎或多胎、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性别男或女作为危险因素,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5例出生体重不足1000 g的早产儿中,9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ROP,占66.21%。其中,重症患儿59例,重症ROP发生率为40.69%。ROP组和非ROP组胎龄(χ2=15.021, P=0.000)、胎数(χ2=4.744,P=0.029)、分娩方式(χ2=11.848,P=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胎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胎龄与ROP的发生相关[Exp(B)=0.328 07,P=0.005 197]。结论 超低出生体重儿具有ROP发生率以及重症率高的特点。胎龄≤28周、顺产、多胎是ROP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患有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小梁切除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患有闭角型青光 眼的40例患者(共52只眼睛)行小梁切除手术的治疗手段,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对患者行小梁 切除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密度降低,最小细胞面积、最大细胞面积和平均细胞面积均增大,变异系数也增大。术前、 术后数据结果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本次对比研究分析表明,对患有闭角型青光眼 患者行小梁切除手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故应在术中和术后做好患者角膜内皮的保护措施,减少角 膜内皮细胞损伤对患者带来的损害和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12年1月~2013年6
月选取进行玻璃体手术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患者33 例(33 只眼),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组(IVB组)和非玻璃体腔注
射贝伐单抗组(非IVB组)。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剥除黄斑前膜,IVB组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注入贝伐单抗
1.5 mg。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光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术后随访3~
14个月(平均6.5个月)。收集两组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黄斑前膜均经手术成功剥除,未见眼内感染、出
血等并发症。15只眼进行了玻璃体手术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贝伐单注射术,18只眼进行了玻璃体手术膜剥离。随访毕,最佳
矫正视力变化IVB组视力提高者11只眼,约占73.3%,非IVB组视力提高者13只眼,约占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27);中心凹处黄斑厚度变化,IVB组平均降低143±62 μm,非IVB组平均降低96±28 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564,P<0.01)。结论玻璃体手术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有助于黄斑形态结构恢复,但对视功能改善效果不明显,
其在临床推广运用有待于长期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1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ROP,将其分为ROP组(34例)和非ROP组(145例)。记录早产儿临床资料、临床治疗情况及其母亲围生期情况。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650,95%CI(0.460,0.918)〕、输血量〔OR=1.036,95%CI(1.009,1.063)〕、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OR=4.951,95%CI(1.493,16.413)〕是RO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产、输血、母亲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发生ROP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Bevacizumab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常继发于眼内多种缺血、缺氧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高表达.从而引起房水中VEGF含量增加,刺激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而发病.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容易出现术中出血、术后局部炎症反应重、滤过泡瘢痕化等并发症,因此属于难治性青光眼.近年来,随着VEGF抗体Bevacizumab在眼科的应用,将NVG治疗引入了新的领域.本文就Bevacizumab在NVG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1个月.因"早产、低体重"于2011年3月8日来我院早产儿门诊行眼底病筛查.患儿为双胎之一,顺产,出生胎龄为28周,体重960 9.有吸氧史,患儿母亲否认孕期疾病及服药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间接检眼镜检查显示,双眼眼底2区周边部视网膜嵴及嵴上新生血管形成并伴轻度附加病变,连续大于5个时钟位(图1).左眼视盘偏颞下方见大小约7 mm×8 mm片状黄白色脉络膜缺损区(图2).诊断:双眼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区3期伴附加病变;左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4月10日采用810 nm激光机(法国BVI光太公司),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输出系统,对双眼眼底病变区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参数:能量150~350 mW,时间0.2s,激光点数2100点.治疗后20 d后复查,双眼周边视网膜可见部分激光遗漏区(图3),给予补充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参数:右眼,能量200~250 mW,时间0.2s,激光点数50点;左眼,能量225~280mW,时间0.2s,激光点数206点.2个月后随访,双眼眼底后极部血管走行自然,大血管、视盘和黄斑等重要结构正常,周边部视网膜激光光斑清晰并融合,左眼脉络膜缺损区无明显改变(图4).  相似文献   
9.
患儿甲男,4岁半.因"自幼视力不佳,喜近视物5年"于2009年5月来诊.患儿39周剖腹产,产后无窒息、吸氧史,按时预防接种,1岁左右始学走路、说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标准方位眼底摄像技术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远程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通过我院ROP远程筛查阅片系统筛查的早产儿1402例2804眼纳入研究,男711例1422眼,女691例1382眼。所有早产儿均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和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完成眼底标准方位摄像,并将图像上传至远程阅片系统进行远程阅片。统计远程阅片系统检出ROP发病的阳性率、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以及ROP总发病率,评价标准方位眼底摄像技术在ROP远程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1402例2804眼经远程筛查系统阅片,84例168眼发病,阳性率为6.0%;因图像模糊或方位不佳导致阅片困难,可疑病变,而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确诊的ROP患者5例10眼,假阴性率为0.3%,灵敏度为94.4%;所有患儿总发病率为6.3%,需要激光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的重症ROP患儿28例56眼,占2.0%,其中急进型后极部ROP患儿5例10眼、阈值期患儿14例28眼、阈值前1型患儿9例18眼。重症ROP患儿中,26例52眼经一次激光或抗VEGF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2例4眼急进型后极部ROP患儿经抗VEGF治疗后4周病情复发,再次给予激光光凝治疗后病情稳定。所有患儿无一例漏诊、误诊、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者。结论 标准方位眼底摄像技术是ROP远程筛查的有力保障;ROP远程筛查阅片系统对ROP病变检出灵敏度高,可以有效解决目前ROP专业防治人员相对缺乏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