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胰岛素抵抗和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博文  田桂玲 《天津医药》2005,33(11):688-68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脑出血的关系,为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2例脑梗死(脑梗死组)、40例脑出血(脑出血组)及3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ISI低于对照组(P〈0.05),而FINS高于对照组(P〈0.05),FB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类似物的研究进展。方法:主要根据近年文献,综述SRIF的构效关系研究及其类似物的设计,SRIF受体的研究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等。结果与结论:许多有活性的类似物已被发现,一部分已应用于临床。这类药物在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诊断及治疗肿瘤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方法:对108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48h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4h总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等参数;且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7d的血压测量。结果: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尤其在发病48h内)血压处于较高水平,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89%的患者血压两周内降至正常或发病前水平。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存在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降压药物的使用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se-1,HO-1)活性变化与急性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thromboticcerebralinfarction,ATCI)的关系。方法:选择天津渤海石油医院神经内科住院ATCI患者68例(ATCI组),男42例,女26例,年龄65~79岁,平均(73.5±8.5)岁,对照组70例,均为本院干部体检者,男47例,女23例,年龄67~82岁,平均(73.8±9.2)岁,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ATCI组和对照组血清HO-1活性。结果:ATCI组自发病后24h犤(59.61±12.09)nmol/(L·h)犦开始血清HO-1活性升高,于发病后第3天犤(147.11±38.44)nmol/(L·h)犦达到高峰(F=5.64,P<0.01),并一直持续到观察期末(第14天),ATCI发生后第24小时、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HO-1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8.656,26.041,16.965,9.473,P均<0.001),ATCI组血清HO-1活性与梗死面积(F=6.18,P<0.01)及部位(F=2.94,P<0.05)有一定关系。结论:血清HO-1活性升高与ATCI这一氧化应激的病理生理状态相关,脑缺血缺氧时HO-1表达及合成增加,其可作为反映ATCI病情发生发展的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变形性是直接影响脑微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影响红细胞变形的诸多生理、病理因素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分别测定了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39例正常健康者的红细胞变形性和膜胆固醇含量,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因素。资  料研究对象 急性脑梗塞患者36例,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38~72岁,平均5675岁,均经CT、MRI证实,并除外心、肝、肾疾患。测定前2周内未服过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于发病后3天内取血。对照组39例,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533岁,均为健康人。实验方法 1红细胞变形…  相似文献   
6.
7.
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粥样斑块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炎症在从稳定性斑块向不稳定斑块的转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和导致缺血性卒中的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血浆中ACE水平密切相关,其多态性变化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入手,主要阐述ACE的生物学特性、ACE基因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 1975年Krasek等以脑活素试验治疗窒息兔,发现其大脑重量明显增加,同时脑毛细血管网密度亦增加,揭示脑活素提供氨基酸后能促进蛋白合成,能抗缺氧及促进能量代谢。1974年Hoyer在实验动物发现脑活素能消除血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