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肾健脑方治疗多系统萎缩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多系统萎缩患者40例,均予温肾健脑方及相关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给药周期3个月,分别在试验前及试验3个月后进行多系统萎缩评估量表(unifie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rating scale,UMSARS)、MSA-NMSS量表、夜尿次数及尿失禁评分的测评,采用Excel软件建立实验数据库,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1)UMSARS评分:多系统萎缩患者经治疗后UMSARS评分升高(P>0.05),UMSARS-I及总分进展度低于国外研究;与其他分型相比,帕金森型(multiple system atrophy-parkinsonian type MSA-P型)和小脑型(multiple system atrophy-cerebellar type,MSA-C型),MSA-P+C型病情进展速度更快,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患者UMSARS评分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MSA-NMSS评分:治疗3个月后,40例MSA患者MSA-NMSS评分较前下降,全身症状、头部症状、排便功能、消化功能、泌汗功能、热觉适应调节、睡眠症状、心身症状、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C型非运动改善相对明显,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患者非运动症状较前略有改善,但与非首发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夜尿次数及尿失禁评分:温肾健脑方有减少MSA患者夜尿次数的趋势,但尿失禁未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多系统萎缩患者中MSA-P+C型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快,温肾健脑方可有效的延缓多系统萎缩患者病情的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系统萎缩(MSA)患者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100例MSA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26分)27例、轻度认知障碍组(22~25分)35例、重度认知障碍组(≤21分)38例。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MSA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1纳入入组年龄和其他因变量显示,认知水平与入组年龄(OR=1.109,95%CI:1.037~1.187,P=0.003)、受教育年限(OR=0.770,95%CI:0.666~0.890,P<0.001)相关,已戒酒组MSA患者(OR=0.239,95%CI:0.064~0.885,P=0.032)出现认知损害的风险较仍在饮酒组低。模型2纳入发病年龄分析显示,认知水平与发病年龄(OR=1.115,95%CI:1.043~1.192,P=0.001)、受教育年限(OR=0.782,95%CI:0.677~0.904,P=0.001)相关,已戒酒组MSA患者(OR=0.230,95%CI:0.062~0.858,P=0.029)出现认知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障碍、姿势不稳及肌肉僵直等,其病位在脑,多因肾虚、血瘀、痰浊所致,究其根源,脑髓损伤是发病的基础,肾虚是源头,但不应完全责之肾、髓.脑髓为阴,脑气为阳,脑神为用,脑髓为病,脑神无以统帅,脑气逆乱无章,影响五脏六腑、五官九窍而发病,是故帕金森病非一元一体所能述清,当从脑髓、脑神、脑气多角度论治,相互依存,共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脑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从而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Deigaard通过脑代谢、神经生化、脑电生理、脑形态学及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糖尿病性脑病的概念。糖尿病脑病以获得性认知障碍和行为缺陷为特征,以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功能减退,空间时间定向困难,语言、理解判断和复杂信息处理能力下降,重者甚至可发展为痴呆。1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主要在联想记忆和学习技能注意力方面;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主要在学习和记忆方面,可能存在记忆提取过程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近年来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及病案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探索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为信息资源,通过一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文献,对涉及中药标准化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来研究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核心中药前10味为白术、半夏、茯苓、甘草、陈皮、党参、枳壳、厚朴、黄连、黄芪,药类频数统计中最常用的药类为补气药,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方10个,功效范围基本对应糖尿病胃轻瘫常见中医证型。结论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以益气健脾,行气燥湿化痰为主,同时兼用清热、滋阴、消食、活血等药物。  相似文献   
6.
吕仁和教授根据《内经》的相关论述及临床经验,将消渴病按症状特点和病机的演变分为三期:脾瘅期、消渴期及消瘅期。脾瘅期以阴虚为主,治疗以补脾胃、滋阴为主;消渴期以阴虚化热为主,治疗以健脾益胃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热证用药;消瘅期久病入络,耗伤气阴、血瘀为主,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兼补五脏之不足。结合《内经》中对消渴病的论述,探讨吕仁和教授分期诊治消渴病思想的源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散结中药方对早期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早期糖尿病性心脏病辨证为气阴两虚夹瘀证者共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包括患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及控制血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方,疗程共8周,比较2组患者的超声心动改善情况、中医症候各项评分及症状体征总积分。结果: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方观察组改善了A/E、AO、LVDs、LVDd、LPW、EF等超声心动指标(P0.05,P0.01),改善了胸闷、胸痛、疲倦乏力、口渴喜饮、肢体麻木等症候(P0.05,P0.01),观察组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6.55 vs 23.44)。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方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了中医临床症候,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心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对七味姜黄搽剂的药理研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有研究提示该药对痤疮、脂溢性皮炎有一定疗效;探索性研究提示过敏性皮肤疾病、体癣、股癣、足癣,斑秃等也有一定疗效,并提示该药可能引起局部刺痛、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但临床研究设计及药品的风险效益评估证据有待进一步细化,建议针对产品特点,开展设计良好的上市后临床研究,针对其最优势的适应症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并加强安全性及与常见联合用药相互作用等研究,从而为优化临床用药方案、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瘀血阻滞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以灯盏细辛注射液为阳性对照,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个分中心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期瘀血阻滞证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36)。2组均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基础用药,给药周期为15 d。分别在基线点和试验终点对安全性及有效性指标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 1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 71%。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主要疗效指标: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疗效:2组试验前后患者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3) 2组间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次要疗效指标,1)单项症状疗效统计分析显示: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等症状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上肢不遂、下肢不遂、头痛、口唇紫暗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 Barthel指数疗效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后Barthel指数及基线与用药后Barthel指数差值和变化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瘀血阻滞证)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及单项症状,疗效优于灯盏细辛注射液,且本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临床使用安全,临床不良反应为轻度,无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增高、进展较快、生存期短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治疗是神经科的一大难题,目前西医方面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陈志刚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与先天不足、久病过劳、饮食不节等病因有关,病机主要为"肾精不足、阳气虚颓",治疗当注重滋阴助阳、益髓健脑,并以地黄饮子及还少丹为基础,首创多系统萎缩经验方,临证加减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