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2O2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NHSF)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以及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型(LC3Ⅱ)的影响。方法 用150 μmol/L H2O2处理2 ~ 4代NHSF 2 h,构建细胞衰老模型作为H2O2组,而未处理的NHSF作为对照组。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衰老细胞比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反转录PCR(RT?PCR)检测SMP30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SMP30和LC3蛋白的表达。结果 H2O2组NHSF的SA?β?gal染色阳性率(41.70% ± 2.95%)显著高于对照组(3.03% ± 0.25%,t = 22.59,P 〈 0.05)。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2O2组NHSF LC3阳性率(12.60% ± 1.57%)明显低于对照组(23.67% ± 3.04%,t = 5.61,P 〈 0.05)。Western印迹显示,H2O2组LC3Ⅰ/GAPDH比值(0.40 ± 0.02)与对照组(0.41 ± 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H2O2组LC3Ⅱ/GAPDH比值(0.20 ± 0.02)明显低于对照组(0.80 ± 0.03,t = 29.69,P 〈 0.05),且H2O2组LC3Ⅱ/LC3Ⅰ比值(0.51 ± 0.03)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98 ± 0.23,t = 10.967,P 〈 0.05)。H2O2组SMP30 mRNA和蛋白水平(与GAPDH mRNA和蛋白的比值分别为0.16 ± 0.01和0.27 ± 0.02)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35 ± 0.01和0.63 ± 0.02),均P 〈 0.05。结论 H2O2可降低NHSF中SMP30及LC3Ⅱ的表达水平,加速NHSF衰老。  相似文献   
2.
毛囊的体外培养与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毛囊是控制毛发生长的皮肤附属器。体外毛囊培养对毛囊生物学、毛发组织工程、脱发和多毛症的临床治疗、药物实验模型的建立等有重要意义。体外培养的游离毛囊主要来源于手术后的人头皮毛囊、大小鼠触须毛囊以及猪和绵羊的毛囊,其培养基多选用无血清的William E培养基或DMEM培养基。中药筛选实验发现,熟地黄、黄芪、女贞子,白芷、白芨、荆芥等有促毛囊生长的作用,而补骨脂、白蔹、防风、大黄、丹参、白芍、槟榔、茜草等有抑制毛囊生长的作用。中药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其制剂方式、有效成分和配伍关系。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9岁。因胸部反复出现瘙痒性丘疹1年,于2005年5月2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出现米粒至黄豆大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皮损无破溃,1个月后可自行消退,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斑,皮损反复发作,逐渐融合成网状色素沉着斑。曾在多家医院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具体用药情况不详)治疗,丘疹及瘙痒可暂时缓解、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5岁,因左上臂发疹1周,泛发加重3 d,伴发热1 d于2016年5月16日入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患者诉起疹前2周因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口服泼尼松25 mg/d,发疹前10 d加服羟氯喹片200 mg,每日2次。入院前1周右上臂出现红斑,红斑持续扩大并增多,并自觉瘙痒。入院前3天,患者面部、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类似红斑,并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资料先证者,男,15岁。因头枕部断发近15年,于2015年3月就诊。患者出生后数月,头枕部毛发较头部其他部位稀释、干枯,生长长度约1 cm起开始出现断发,毛发最长可生长至2 cm左右,但易脱落;同时,枕部头皮出现针尖大小肤色丘疹及片状红斑,偶感轻度瘙痒。其他部位头发及眉毛、睫毛、腋毛等无异常。家系调查:家族中无近亲结婚。3代8人中有3人患病(图1)。先证者母亲与外祖母患病,皆  相似文献   
6.
线状和漩涡状痣样色素沉着症I临床少见,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因躯干、四肢色素斑8年,于2007年5月22日来本科就诊。患者18岁时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出现大小不等的褐色或深棕色斑点,随年龄增长,逐渐发展到躯干四肢,并排列成线状、网状或漩涡状,无自觉症状。病程发展过程中无红斑及水疱出现。平素体健,智力正常。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及遗传病病史。  相似文献   
7.
例1男,63岁。躯干、双上肢起环形红斑1年。例2男,58岁。背部起环状红斑10个月。2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诊断为巨大型环状肉芽肿。  相似文献   
8.
在2012年10月-2013年4月我科用消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白细胞升高急性荨麻疹痊愈率95%,疗效满意.因此,在临床中治疗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急性荨麻疹时,如果没有明确的感染灶及病原学依据,可以首先辨证使用消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同时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可以避免抗生素的盲目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火针及卤米松乳膏在亚急性、慢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卤米松乳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瘙痒评分、EASI评分,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瘙痒评分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EASI评分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的止痒效果、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优于卤米松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蜂毒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机制。方法筛选蜂毒肽作用于A431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用于后续干预浓度。将A43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干预)、蜂毒肽组(0.5 μmol/L蜂毒肽)、5-FU组(0.25 μmol/L 5-FU)和联合组(0.5 μmol/L蜂毒肽+0.25 μmol/L 5-FU)。检测各组A431细胞在24、48、72 h细胞活性、72 h细胞周期占比,以及细胞凋亡率及细胞线粒体凋亡蛋白(Smac)、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细胞色素C(Cyt C)、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表达量。采用裸鼠荷瘤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间点下蜂毒肽组、5-FU组、联合组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蜂毒肽组和5-FU组相比,不同时间点下联合组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蜂毒肽组、5-FU组、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Smac、cleaved Caspase-3、Cyt C、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蜂毒肽组和5-FU组相比,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Smac、cleaved Caspase-3、Cyt C、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蜂毒肽组、5-FU组、联合组的S期与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蜂毒肽组和5-FU组比较,联合组的S期与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蜂毒肽组和5-FU组比较,联合组肿瘤生长第30天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升高(P<0.05)。结论蜂毒肽可增强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对5-FU的敏感性,蜂毒肽和5-FU联合使用可将A431细胞周期有效阻滞在G0/G1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