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背景:丝素蛋白、壳聚糖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均是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理化特性,作为人体组织工程材料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3种材料在单独应用的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目的:制作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材料,分析其特性。方法:将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配制成2%的溶液后,分别按照1∶1∶0.5,1∶1∶1,1∶1∶1.5的体积比混合,采用冷冻干燥与化学交联技术制备成三维复合支架材料。检测三维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及热水溶失率,采用材料力学测验机测试干燥三维复合支架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弹性模量,采用扫描电镜检测三维复合支架的孔径。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在干燥状态下呈白色,无特殊气味,为稳定固态的圆柱体,触之有明显的抗压能力和弹性。随着复合支架材料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高,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平均孔径呈逐渐减小趋势,热水溶失率及抗压能力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结果显示以1∶1∶1体积比制作的支架更符合骨替代材料要求,其平均孔径为85.67μm、吸水膨胀率的为(135.65±4.56)%、热水溶失率为(22.84±1.06)%,支架材料内部孔隙均匀,呈现网状结构,孔隙之间交通发达,网状结构本身约10μm。  相似文献   
4.
背景:丝素蛋白、壳聚糖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均是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理化特性,作为人体组织工程材料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3种材料在单独应用的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的:制作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材料,分析其特性。 方法:将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配制成2%的溶液后,分别按照 1∶1∶0.5,1∶1∶1, 1∶1∶1.5 的体积比混合,采用冷冻干燥与化学交联技术制备成三维复合支架材料。检测三维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及热水溶失率,采用材料力学测验机测试干燥三维复合支架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弹性模量,采用扫描电镜检测三维复合支架的孔径。 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在干燥状态下呈白色,无特殊气味,为稳定固态的圆柱体,触之有明显的抗压能力和弹性。随着复合支架材料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高,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平均孔径呈逐渐减小趋势,热水溶失率及抗压能力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结果显示以1∶1∶1体积比制作的支架更符合骨替代材料要求,其平均孔径为85.67 µm、吸水膨胀率的为(135.65±4.56)%、热水溶失率为(22.84±1.06)%,支架材料内部孔隙均匀,呈现网状结构,孔隙之间交通发达,网状结构本身约10 µm。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新型骨软骨支架辅助Mosaicplasty技术和携带增强基因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面积骨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复制比格犬软骨全层缺损模型,使用多枚骨软骨支架以Mosaicplasty 术填充大部分缺损后,不用内固定,作为E 组;于骨软骨支架内及残留间隙处缓慢由深至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ADSCs 复合体作为D 组;植入丝素蛋白(SF)/ 壳聚糖(CS)/ 纳米羟基磷灰石(nHA)支架作为C组;植入SF/CS/nHA 支架和BMP-2-ADSCs复合体作为B组;植入SF/CS/nHA 支架与BMP-2-ADSCs 联合 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复合体作为A组。分别于术后4、8 及16 周各组随机取2、2 和4 只比格犬在轻度麻醉状态下,进行组织外观观察,处死16 周的比格犬,检测病变软骨部位的胶原蛋白Ⅰ和Ⅱ,体外检测病变软骨的极限应力、应变值和相应弹性模量值。结果与E 组比,A~D 组的软骨缺损表面平整,软骨愈合较好,与B~D组比较,A 组恢复最好。膝关节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Ⅱ表达、标本中心相应弹性模量值、标本交界极限应力和应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 组最低,A 组最高。结论植入SF/CS/nHA 支架与BMP-2-ADSCs联合PRP 凝胶复合体对于大面积软骨缺损修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目前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而骨折复位则多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方法[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其发生率可高达20% ~ 40% [2,3].为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降低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骨科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并对其进行长期随访,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 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骨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骨小梁或骨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骨钙化影同正常骨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骨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骨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背景: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优良的药物缓释载体。 目的: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考察其理化特性。 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进行扫描电镜、激光粒度、Zeta电位、溶胀性能检测及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率。 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球近似圆形,形态较规则,分散性较好,表面光滑。激光粒度分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平均粒径839.6 nm,Zeta电位(-32.93±3.74)mV,微球溶胀系数1.157±0.059,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为(88.943±2.878)%,(0.026±0.001)%;微球在第1天释药约10.199%,随后释药较恒定,至第19天累计释药率为54.643%。说明制备出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的粒径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0版二部关于亚微球的定义标准及包封率不低于80%的要求,并且在体外具有很好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9.
马立坤  邓江  黄文良  叶鹏  田仁元  吕雪峰 《重庆医学》2015,(8):1022-1024,1028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聚乳酸(PLA)缓释微球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相容性。方法通过复乳干燥法制备rhBMP‐2‐PLA缓释微球,并与兔BMSCs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rhBMP‐2‐PLA缓释微球对细胞的毒性及增殖,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rhBM P‐2‐PLA缓释微球各浓度浸提液与BM‐SCs培养得出对细胞无毒性。实验组与对照组4个不同时间细胞增殖光密度(OD)值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时间之间 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与对照组 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实验组 OD值高于对照组,时间与组数有显著交互效应,二者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P=0.006)。倒置显微镜观察材料组细胞增殖正常,扫描电镜发现接种7 d后细胞周边有rhBMP‐2‐PLA缓释微球,细胞生长良好,增殖分裂活跃。结论 rhBMP‐2‐PLA缓释微球对BMSCs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置换后引流可减少置换后伤口渗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仍有较多研究者认为引流不但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增加患者对伤口的恐惧,降低患者舒适度,因此,对于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一直是临床骨科医师争论的焦点。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中国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2月28日的相关文献,纳入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用RevMan5.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7个研究,共1838例患者,均为随机平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引流组患者输血人数(RR=1.36,95%CI:1.03-1.79,P=0.03)、输血量(MD=0.59,95%CI:0.14-1.05,P=0.01)、失血量(MD=355.14,95%CI:204.93-505.35,P <0.0001)和住院时间(MD=1.04,95%CI:0.62-1.47,P <0.00001)均高于不引流组,但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1,95%CI:0.64-1.30,P=0.62)。Meta分析的结果证实,髋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康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