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206篇
综合类   294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在胚胎肢体发生及关节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是骨、软骨组织修复的必要成分[1],另外BMPs在其他组织的发育中亦发生作用,并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生物学行为有关[2],BMPs已广泛渗透到生物医学及组织工程研究的各个领域,它的诱导成骨特性研究最深入,并得到一致的公认.但外源性的BMPs在体内易分散,易于被蛋白酶降解,不能持久有效的发挥作用,从很大程度上限制其进一步应用.目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主要方法予以解决:一是选用适宜的载体材料,在体内起到缓释系统的作用,保持BMPs局部浓度和持久有效的发挥生物效能;二是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将编码BMPs基因转染靶细胞,使其高效表达BMPs.本文概述了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微创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研究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对膝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生物学内固定在膝关节内骨折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总结近年来根据生物学固定原则,以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O)治疗的膝关节内骨折共21例.以创伤类型及年龄等因素进行配对,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的病例资料比较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结果.[结果]MIPO组随访10~16个月(平均14.2个月),有2例进行骨移植术,平均手术时间60.0 min,术中失血量45.0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0.0周,3例有5°以上膝内、外翻畸形,HSS功能评分平均86.67分;ORIF组经过12~48个月(平均21.2个月)随访,有18例进行骨移植术,平均手术时间79.52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17.1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2例发生5°以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HSS功能评分平均82.14分.两组均获得骨愈合,没有感染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合适的膝关节内骨折病例以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植骨需求和术中失血,在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改良AO外固定器治疗,术后随访5-8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腕关节形态及功能情况,按Jakim评分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优良率为91%。结论: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能较好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和保护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年收治预激症候群8例(以下简称WPWS),并发心房纤颤11例次(以下简称房颤)。治疗上有一定特殊性,要引起重视。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WPWS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在15~67岁之间,30岁以下5例。5例为初发,3例发作两次以上。其中1例反复发作18年。 临床表现 多数有头晕、周身不适。均有心悸、气短、其中3例发生休克,心力衰竭。 A型WPWS并房颠5例次,B型WPWS并房颤3例次,发作时心电图有左室肥厚劳损,继发性ST-T改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依赖以率性L.G.L综合征并房颤3例次。发作时心室率71与150各1例次。160/分2例次,而180以上者7例次。QRS波群时间0.12秒以上者8例次,恢复窦律后,心室率均在100以下,QRS波时间7例次均在0.11秒以上。P—R间期0.10秒以下者占总例次8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通用型后路椎间盘镜枪式椎板咬骨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设计、制造通用型枪式椎板咬骨钳,将其应用于50例MED手术,随访观察疗效. 结果术中移动工作通道次数明显减少,操作简捷.41例随访平均7.6月,优良率92.7%. 结论通用型枪式椎板咬骨钳可增大镜下可操作空间,容易进入侧隐窝和椎间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丝素蛋白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系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 将多孔丝素蛋白修剪成20×10×5 mm长方体状物,置入6孔板中;将粉状bBMP用PBS液溶解制成2mg/ml混悬液,0.5ml无菌移液管滴定于多孔丝素蛋白上(0.5毫升/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07/ml接种到载体系统上,复合4小时后加入生长液继续体外培养,每1、4、8天时进行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以及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另外同时设立单纯丝素蛋白与细胞复合培养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 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生长形态、活性正常,体外培养24小时时细胞已贴附材料上,呈匍匐状伸展,以后逐渐融合生长,8天时大量细胞成片状攀附在材料表面,并分泌有大量的网状细胞外基质,实验组可见结节状基质生成;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反应,对照组阴性.结论 丝素蛋白是一种良好细胞外基质材料,也是一种良好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7.
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溶血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4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易感冒,活动后心慌、气短,生长发育无明显异常。体检:无杵状指,无紫绀,胸骨左缘2~3肋可闻及连续性杂音,P2 亢进,红细胞计数4.8×10 12 /L ,血红蛋白13 5g/L ;血清总胆红素6.8mmol/L。心脏胸部X平片示:肺血增多,主动脉结宽,肺动脉段凸,左心室增  相似文献   
8.
西比灵致眩晕加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8岁。因突然头晕、呕吐3小时于2000年4月20日上午10时入院。查体T36℃P80次/分,BP140/80mmHg。神志清,眩晕容,被动体位,双眼球水平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存在,听力正常。颈软,心肺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一)。颈椎CT示:颈椎曲度变直,颈6-9椎间隙变  相似文献   
9.
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类骨折,由于治疗结果难以预料甚至有导致严重关节功能不良的可能,早期多倾向于保守治疗。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及器械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可破坏膝关节周围封闭的软组织环境导致潜在关节不稳、关节内术野不清造成对骨折形态的误判、剥离范围过大引起皮肤软组织愈合困难,因而人们转而寻求以最小的侵入方式完成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的方法,关节镜技术即是其中之一。关节镜下手术不仅可以使骨折得到精确复位,还能避免关节周围软组织再次损伤。  相似文献   
10.
左室横纹肌肉瘤1例王黎明,祁国荣,李宏伟,张克录病儿男,10岁。体检发现心脏音2月。1992年10月来诊。查体:心前区饱满,心尖搏动增强,心界向左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触及轻度收缩期震颤,可闻及3/VI级收缩期杂音,P2轻亢,心率86次/分,律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