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lumba Quigley是颐养关怀治疗领域中的一位专家,她为一个以医院为基础的支持团队(a hospital based support team)工作。同时她还服务于一所颐养关怀社团和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在那里,患者得到临终护理,延续生命并控制症状。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常常伴发疼痛。此外,疼痛还是癌症患者最令人恐惧的症状。适当应用镇痛药物(特别是阿片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绝大多数患者的癌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该模型大鼠的疼痛行为学特点和炎性水肿程度,并对该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8)、假手术组(n=16)及zymosan组(n=24)。按Meller方法制作zymosan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在左侧后足皮下注射同等容积的PBS。采用电子VonFrey压力测痛仪、热板和电子数显卡尺分别于制模后0.5h、1h、2h、4h、8h、24h和48h测定各组大鼠左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热敏缩足反射阈值和左足最大厚度。各组大鼠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后取制模侧腰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背角中COX-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zymosan组大鼠制模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和热敏缩足反射阈值显著降低(P〈0.05,P〈0.01),最大厚度显著增加(P〈0.01),提示zymosan组大鼠出现机械痛敏、热痛敏和炎性水肿。Zymosan组大鼠制模侧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Zymosan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可以产生持续的、可信的痛觉过敏,与人体损伤后情况基本一致,并诱导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增加,是研究组织损伤诱发炎性疼痛机制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并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比较。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8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4组:RF1组、RS1组、RF2组和RS2组,每组20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别采用芬太尼2μg/ml、舒芬太尼0.2μg/ml、芬太尼4μg/ml、舒芬太尼0.4μg/ml复合0.2%罗哌卡因,于术后镇痛开始前,开始后2h、4h、24h随访产妇,并评价VAS评分、Bromage改良运动评分,记录各时间点用药总量及产妇的一般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开始后2h各组VAS评分较镇痛开始前均显著下降(P﹤0.01);与其他3组比较,RS2组镇痛开始后2h时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镇痛开始后24h内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1),镇痛开始后2h、4h和24h的罗哌卡因用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与0.2%罗哌卡因复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时能获得更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显著减少罗哌卡因用量,并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本院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下行周围神经松解术的糖尿病患者53例,男26例,女27例,年龄17~78岁,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48例,ASA分级Ⅰ~Ⅲ级,30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6例既往有脑梗塞病史,4例近期有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腰丛阻滞时先注射1%利多卡因10~15 ml,再注射0.5%罗哌卡因10~15 ml;坐骨神经阻滞时先注射1%利多卡因15~20 ml,再注射0.5%罗哌卡因15~20 ml.98%(52/53)的患者阻滞效果完善,1例患者阻滞效果不完善,术中需辅助静脉麻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9.2±2.6、(12.4±2.0)min,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分别为402±102、(293±103)min.术中所有患者血压、心率平稳.术中、术后未见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患者满意率为96.2%(51/53).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嗜铬细胞的一类肿瘤,因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高血压患者中嗜铬细胞瘤发病率为0.01%~0.1%,其中约90%瘤体位于肾上腺,不到2%的瘤体位于胸腔内[1-2],而原发于心脏的嗜铬细胞瘤更为少见[3]。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是指低骨量(即单位体积骨量减少,矿盐和骨基质都减少,但两的比例正常)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大体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种。前的病因包括遗传、雌激素缺乏、降钙素储备降低和营养因素等。后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素替代以及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阿片类药物已广泛用于椎管内镇痛,但人们对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仍有待深入。很多药物被推荐做为椎管内用药,但有些药物到达脊髓时,其实际浓度并不足以产生脊髓介导的镇痛。本文就阿片类药物在椎管内的作用机制以及新型阿片类药物在椎管内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生理盐水组(氨甲环酸10 mg/kg切皮前缓慢静脉推注;随后持续输注生理盐水至术后12 h,n=30)和氨甲环酸+氨甲环酸组[氨甲环酸10 mg/kg切皮前缓慢静脉推注;随后1 mg/(kg.h)持续输注氨甲环酸至术后12 h,n=30]。在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次日晨8:00和术后24 h 4个时间点取血测定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记录术中肝素和鱼精蛋白用量、CPB期间最低鼻温和肛温、CPB期间最低红细胞压积,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异体血输血量及输液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异体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晶体及胶体输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中单次剂量氨甲环酸比较,单次剂量氨甲环酸治疗后围手术期持续输注氨甲环酸并不能进一步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出血量,也不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异体血输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卡配因在大鼠足底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6周龄,体重160~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n=8)、PBS组(n=16)和酵母多糖诱发足底炎性痛组(Z组,n=24).Z组于大鼠左侧后足足底皮下注射酵母多糖1.25 mg,制备酵母多糖诱发足底炎性痛模型,PBS组给予等容量PBS 100μl.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30 min(T1)、1 h(T2)、2 h(T3)、4 h(T4)、8 h(T5)、24 h(T6)和48 h(T7)时测定左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WT)、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和左侧后足足底最大厚度.PBS组于T4时处死8只大鼠,Z组分别于T4、T6和T7时各处死8只大鼠,取左侧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spectrin αⅡ降解产物、IκBα、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和NF-κB活性.结果 与C组比较,Z组MWT降低,PWTL缩短,足底最大厚度增厚,脊髓背角spectrin αⅡ降解产物和COX-2的表达上调,IκBα表达下调,NF-κB活性升高(P<0.05或0.01),PB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背角卡配因活化参与了大鼠足底炎性痛的形成,其机制与激活NF-κB,上调C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阿片类药物在临床麻醉镇痛中应用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阿片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与镇痛。本文对椎管内阿片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药物选择、用量、给药方式、药物的作用特点、联合用药及相关副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