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直径呼吸变异率指导容量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患者共36例,分别应用超声记录容量干预前、干预后颈内静脉直径随呼吸的变化(即变异率)及应用Pi CCO容量监测仪动态监测心排出量(CO)的变化,同时根据容量干预后心排出量上升≥15%和<15%定义容量有、无反应,分析颈内静脉直径随呼吸变异率与容量反应性的关系。结果 36例重症患者容量干预后其DIJVmax、DIJVmin、CO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容量有反应26例,DIJV=(63.78±14.32)%。容量无反应组6例,DIJV=(26.14±3.81)%,DIJV与容量反应性呈正相关(r=0.387,P<0.05)。结论颈内静脉直径的呼吸变异率与容量反应性呈正相关,超声技术无创、便捷,应用超声技术测量颈内静脉直径呼吸变异率,从而指导容量治疗,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床旁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 Twist)对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周以上的患者,实施Percu Twist术,观察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时间(从局部麻醉到置管成功)、手术出血量及其他并发症,并与30例导丝扩张钳法气管切开术(GWDF)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8例Percu Twist手术均操作顺利。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0.01)。除GWDF组有2例发生20ml以上的出血外,两组其余患者出血量均≤15ml,所有的出血均不需特别干预,量多者稍加压迫并置管成功后即止。另外,除GWDF组有2例发生轻微的皮下气肿外,两组未发现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 Percu Twist技术更简便、快速、安全,适合床边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86岁。2012年5月24日因 “咳嗽咯痰伴胸闷气促3 d”入院。胸部CT示两侧胸腔积液,伴相应肺组织膨胀不全;双侧肺部感染;左侧多肋走行异常,有陈旧骨折;右肩胛骨前方,第1、2肋右侧脂肪瘤。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17×109&#8226;L-1,中性粒细胞分类 94.7%,超敏C反应蛋白 99.0 mg&#8226;L-1,血红蛋白70 g&#8226;L-1,血小板计数71×109&#8226;L-1。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肾功能不全、脑外伤后遗症、脑梗死、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动脉粥样硬化。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商品名:泰能,杭州默沙东公司,批号:11K29Z96,规格:每支600 mg)0.5 g+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q8h;利奈唑胺(商品名:斯沃,Fresenius Kabi Norge,批号:110814,规格:每支600 mg)0.6 g静脉滴注,q12h,并给予盐酸氨溴索、奥美拉唑钠、还原型谷胱甘肽、依诺肝素、生脉注射液等对症支持,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微泵维持治疗。2012年5月29日,血红蛋白45 g&#8226;L-1,血小板计数53×109&#8226;L-1。考虑患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与利奈唑胺有关,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利奈唑胺,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3.75 g+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q8h。5月30日血红蛋白44 g&#8226;L-1,血小板计数45×109&#8226;L-1。诊断为重度贫血(血红蛋白<50 g&#8226;L-1),遂输O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4 U。5月31日血红蛋白69 g&#8226;L-1,血小板计数54×109 &#8226;L-1。6月1日血红蛋白 49 g&#8226;L-1,血小板计数 40×109 &#8226;L-1,遂输O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5.5 U。6月2日血红蛋白86 g&#8226;L-1,血小板计数61×109 &#8226;L-1。6月6日血红蛋白86 g&#8226;L-1,血小板计数78×109 &#8226;L-1。未再下降。6月15日血红蛋白92 g&#8226;L-1,血小板计数190×109 &#8226;L-1。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超声定位气管环预定穿刺位置和进针穿刺点、深度,避开气管穿刺切开部位的血管影、适当退出气管导管。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误穿刺及假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在经皮气管扩张切开困难实施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是一种安全、无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例48岁男性患者,因头颅外伤术后伴意识不清1个月入院。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出现发热,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头孢西丁。5 d后停用头孢西丁,改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3 d后患者出现红色皮疹,以胸背部为主,并逐步蔓延至全身,部分伴脱皮,皮肤科会诊后诊断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遂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磷霉素钠,并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抗过敏治疗,之后患者再无新发皮疹,皮损创面逐步干燥,面积也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是微创气管切开术中最新的一种类型,因其具有更简便、安全的特点.本次研究对20例ICU病人实施了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技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 CCO监测用于指导危重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住院治疗的危重患者40例,其中将应用Pi CCO监测的患者22例设立为观察组,接受上腔静脉置管监测的18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HR、MAP、CVP,GEDVI、EVLWI、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GEDVI较治疗后第1天、第2天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EVLWI分别较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2天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HR、MAP、CVP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i CCO监测危重患者的各项容量指标来指导容量管理优于CVP监测,有利于评估危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王雄雄  王明明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146-1146
肺诺卡菌病(pulmonary nocardi-osis)系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肺部机会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免疫缺陷患者。本例为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吸入含有诺卡菌的泥浆水后致肺部感染,临床较少见。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导丝扩张钳技术是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2003年9月至2009年6月,我们对21例ICU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完成PDT,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