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系统评价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资料库(Clinical 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3年3月31日,收集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镇静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总计2 7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咪达唑仑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MD=14.13,95%CI(13.75,14.52),P<0.000 01]、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MD=0.92,95%CI(0.54,1.30),P<0.000 01]较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更长;咪达唑仑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更低[OR=0.60,95%CI(0.41,0.90),P=0.01],但两组低...  相似文献   
3.
花斑是由于皮肤血流减少而引起的皮肤特征性变色, 通常出现在膝盖周围, 并可延伸到其他部位, 如手指和耳朵, 是危重患者中常见的临床体征[1]。Coudroy等[2]统计了791例ICU住院患者, 发现花斑发生率为29%,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 花斑发生率为49%;其中, 65%的人在入院当天发生了花斑, 且59%的患者花斑持续时间超过6 h。而另外两个小样本研究中,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花斑发生率与之类似, 分别为46%和70%[3,4]。虽然花斑常见, 但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 包括皮肤循环缺乏自我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介导的局部血管收缩、局部内皮功能障碍、白细胞粘附、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沉积等因素[5,6,7]。花斑优先发生在膝盖区域, 是因为在休克过程中, 微血管功能障碍存在异质性[8], 同时此区域血管的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分布更密集[2]。而Ait-Oufella等[4]则根据膝关节周围皮肤花斑的程度, 引入了花斑半定量评分系统。花斑及评分能反映器官衰竭程度, 有助于识别不良结局, 还能指导循环管理等, 已在多个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肠源性感染与肝衰竭的关系,以提高对肠源性感染的认识,及早干预该病的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肠源性感染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4~78岁。收集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肝功能情况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7例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凝血功能障碍。结论 严重的肠源性感染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肝衰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