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巧和手术体会。[方法]2004年7月~2006年4月,在前期尸体标本操作的基础上,C型臂引导下采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颈椎疾患15例。常规后路,术中显露侧块至其外侧缘,辨清上关节突关节面基底部上缘;选择侧块外缘内5 mm,上关节突关节面基底部下方3 mm处为进钉点,球磨去皮质。2 mm手钻开路并探子确认,保持与上终板平行并40°~45°内倾角。不攻丝置入3.5 mm皮质骨螺钉。[结果]除1枚C4螺钉未能成功外,共计置入C3~7下颈椎椎弓根螺钉86枚,平均螺钉长度(26±1.6)mm,CT下各钉内倾角度平均值37.9°±5.4°。术中2枚(2.9%)在开路时发生钉道活动性出血。术后CT示椎弓根壁损伤6枚(8.8%)。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相对安全,置钉成功的关键是手感。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Hoffa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Hoffa骨折的技巧及评价其疗效.[方法] 1999~2006年手术治疗12例Hoffa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8~52岁,平均34.2岁.手术中取外侧切口或后方切口,骨折复位后,以松质骨螺钉由后向前或由前向后固定,对合并股骨骨折(股骨干,髁上一髁间)的患者同期处理.术后常规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KOOS(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膝关节评分95分.[结论] Hoffa骨折需积极处理,宜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脊柱矫形内固定器械及脊柱外科矫形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此类治疗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许多拟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特别是青少年IS(adolescent IS,AIS)的患者被发现伴发有椎管内的病理变化,除了常见的Chiari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CM)和/或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外、还有神经管闭合不全、脊髓纵裂、脊膜扩张、脊髓栓系等[1]。其中脊髓空洞较为常见,引起了外科医生的重视,但目前关于脊髓空洞的发病机制以及脊髓空洞与脊柱侧凸之间的伴发关系仍不清楚,是目前的研究焦点。近年来有学者基于临床或实验研究从不同角度与方面提出新的学说,但迄今仍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能圆满解释脊髓空洞的形成机制,故对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现针对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发生、临床特点、治疗研究进展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甲环酸(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脊柱畸形患者共66例,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异常及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共7例被排除,最终5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一期PVCR,其余患者均接受一期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患者被分为TXA组和对照组。TXA组中8例接受PVCR,18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对照组中9例接受PVCR,24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TXA组患者在切皮前20min静脉输入100mg/kg剂量的TXA,随后给予维持量10mg·kg~(-1)·h~(-1)的TXA直到切口关闭;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统计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输血量等数据,并监测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同时监测药物相关并发症,包括潜在的肝、肾功能损伤,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及癫痫等。结果:TXA组中接受PVCR的患者术中失血量(4219±1386ml)、真实失血量[(134.2±36.4)%]及输血量(2986±1458ml)均少于对照组接受PVCR手术的患者[分别为9906±5251ml,(332.9±191.8)%,6255±3401ml,均P0.05]。TXA组中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及输血量也均小于对照组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P0.05)。TXA组中PVCR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PVCR减少57.4%,而非PVCR手术术中失血量减少39.8%,大剂量TXA减少术中失血的作用在PVCR术中更为明显。TXA组及对照组围手术期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TXA组中未出现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癫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大剂量TXA可有效减少脊柱矫形手术的术中失血与输血,尤其在PVCR手术中大剂量TXA的效果更为突出;大剂量TXA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人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的手术指征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5年3月,收治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28例,采用背侧外固定支架固定于功能位,掌侧入路以钢板或克氏针固定;骨皮质粉碎或松质骨压缩者予植骨。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8~54岁,中位年龄41岁。左侧4例,右侧24例。根据AO分型标准:C2型18例,C3型10例。合并月骨周围脱位1例。结果4例失访,24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8.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桡骨长度无丢失;掌倾角8~16°,平均11.2°,尺偏角19~28°,平均20.8°,均无丢失。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6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7%。结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以及闭合复位难以纠正者应手术治疗。掌侧入路固定能降低并发症,结合外固定支架可获满意复位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椎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患者颅颈交界区脑脊液动力学异常与小脑扁桃体位置及枕骨大孔前后径的关系。方法用磁共振对比检测32例AIS患者及30例正常人,计算脑脊液头端流向尾端即向下(downflow,DF)时相持续时间,尾端流向头端即向上(upflow,UF)时相持续时间,二者在脑脊液循环时间内所占比率(DF比率及UF比率),DF流动的起始时间(downflowstartpoint,DS)比率,静止期(stationary.phase,SP)比率,脑脊液向下流动最大流速(VDmax),向上流动最大流速(VDmax),绘制最大流速/时问曲线。测量小脑扁桃体相对枕骨大孔连线位置及枕骨大孔前后径。结果侧凸组与对照组相比,DS比率及SP比率明显增高,DF比率明显减低,枕骨大孔前后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F比率、VDmax、及VDmax、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侧凸组56.3%小脑扁桃体位置低于枕骨大孔连线。结论AIS患者存在颅颈交界区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考虑与脊柱脊髓生长不平衡导致脊髓牵拉,小脑扁桃体下移有关。枕骨大孔虽发生适应性增大,但仍不能完全代偿。  相似文献   
7.
背景:基于脊髓空洞常与脊柱侧凸相伴发的特点,构建具有类似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有利于脊柱侧凸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目的:构建具有类似临床特点的颈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兔模型。方法:将46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组:实验组直接于第7颈椎水平脊髓内注入白陶土构建颈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模型,假手术组仅予穿刺而不推注,生理盐水组以氯化钠溶液推注。结果与结论:实验组2周见到脊髓炎症细胞浸润,4周血管间隙扩大、淋巴细胞浸润,4~6周时开始形成空洞,MRI发现颈段脊髓空洞,约67%的动物形成空洞,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受累节段增多,组织学证实了MRI发现;X射线片出现脊柱侧凸。说明该动物模型与临床接近,具有典型的空洞及脊柱侧凸表现,且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中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74例分为2组。A组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采用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为观察组;B组38例患者伴有骨量减少,采用传统实心椎弓根镙钉技术,为对照组。2组患者减压、融合等手术方式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对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模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0±6.4)月。A组纳入患者36名,置入镙钉279枚,平均(7.8±3.8)枚,其中骨水泥强化镙钉195枚,平均(5.4±2.7)枚,强化椎体101个节段,检出各型骨水泥渗漏的椎体共53个,渗漏率为52.4%。B组纳入患者38名,置入镙钉210枚,平均(5.5±3.2)枚。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更多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 患儿,女,2岁半,因“颈、腰部活动受限1年余就诊,系第一胎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妊娠过程中无特殊职业接触史和药物服用史。产后未发现异常,开始行走后渐发现患儿头颈部和腰部活动欠灵活,随后症状加重。查体:双上肢无畸形,各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寰枢椎均获骨性融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能使上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术中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