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型肉毒毒素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择偏头痛病人40例,应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内注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疼痛点注射组,药物肌内注射点包括疼痛部位和疼痛敏感区域。Ⅱ组针灸穴位点注射组,注射点选择太阳穴、率谷穴、天柱穴、风池穴、百会穴、印堂穴。两组注射总剂量均为25U。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3、4月头痛频率、强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不良反应等。测定治疗前后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Ⅰ组病人BTX-A治疗后1、2、3月头痛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发作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4月无显著差异。Ⅱ组病人治疗后1、2、3、4月头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发作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Ⅱ组与Ⅰ组相比,治疗后1、2、3、4月头痛发作频率降低、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伴随症状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经BTX-A治疗,Ⅱ组有效率高于Ⅰ组,有显著差异(P(0.01)。Ⅰ组和Ⅱ在治疗后1月血CGRP含量较发作时均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1月。Ⅱ组血CGRP含量明显低于Ⅰ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疗效好,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操作简单,同时可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急性和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大鼠红细胞内pH(pHi)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雌雄不拘.第一部分采用静脉输注HCl的方法制备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模型,模型制备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10%脂肪乳10 ml·kg·h-1组(F组)、碳酸酐酶(CA)抑制剂乙酰唑胺20 mg·kg·h-1组(Z组)、异丙酚10 mg·kg·h-1组(P1组)和异丙酚20 mg·kg·h-1组(P2组).第二部分采用管饲NH4Cl的方法制备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模型,模型制备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处理情况同第一部分.分别于给药前、给药1、3、6 h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红细胞pHi、CA活性及钠氢交换体-1(NHE-1)活性.结果 第一部分与F组比较,Z组CA活性降低(P<0.05或0.01),P1组和P2组pHi、CA活性及NHE-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与F组比较,Z组、P1组和P2组pHi和CA活性降低(P<0.05或0.01);与Z组比较,P1组和P2组pHi和CA活性降低(P<0.05或0.01),NHE-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异丙酚10、20 mg·kg-1·h-1可导致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大鼠红细胞phi降低,其机制与抑制CA活性有关;而对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大鼠红细胞pHi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疼痛区域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100mg、1次/d。均3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尺(VAS评分法)和McGILL疼痛积分法评价疗效。发现治疗2周后,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评分法、McGILL疼痛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提示局部注射BTK—A治疗PHN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滤过透析(Plasmadiafiltration,PDF)治疗肝衰竭合并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31例肝衰竭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上述患者行PDF及抗感染等内科综合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纤维蛋白原、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氨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观察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 6)、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乳酸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PDF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达61.29%,不良反应为8.21%;PDF 治疗前后PTA、纤维蛋白原、TBIL 、AST、Na+、K+、PCT、IL 6、CRP、白细胞(WBC)、乳酸、SOFA及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F结合内科治疗显著改善肝衰竭合并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同时能清除炎症因子从而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对离体细胞内毒素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内毒素诱导血清分为A、B、C、D4组:A组:对照组;B组:丙泊酚+咪达唑仑组,加入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配制成含有两药(各)10μmol/L;C组:咪达唑仑组含咪达唑仑10μmol/L;D组:丙泊酚组含丙泊酚10μmol/L.分别在给药前(T0)、给药后即刻(T1)、80min(T2)、120min(T3)、180min(T4)时间点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T0-T2时,各组间血清TNF活性无统计学差异,T3-T4时各试验组TNF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1.0±157.8和1720.0±902.0),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能较好的抑制离体细胞内毒素损伤后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佐辛及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式手术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式手术的病人,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三组,T组为舒芬太尼组,TD1组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TD2为地佐辛、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采用VAS评分及BCS评分分别评价三组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疼痛程度和舒适度,记录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2、T3、T4、T5时点VAS、BCS评分T组与TD1、TD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1与TD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 h自控镇痛按压次数T组多于TD1、TD2组(P<0.05),TD1与TD2组相比无差异(P>0.05);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TD2明显少于T、TD1组(P<0.05),T与TD1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T、TD1组相比,TD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但嗜睡发生率高(P<0.05),多汗、头晕等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可增强舒芬太尼妇科腹式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再辅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嗜睡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对大鼠红细胞外pH(pHe)和红细胞内pH(pHi)、碳酸酐酶(CA)和钠-氢交换蛋白I(NHEI)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急性组又分为急性对照组和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组,慢性组又分为慢性对照组和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组(n=6)。急性组采用静脉输注4mmol/kg^-1·h^-1HCl 4小时,慢性组采用0.28mmol/L NH4Cl喂饲7天,构建大鼠急性和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分别于急性组0小时、2小时和4小时,慢性组0天、1天、3天、5天和7天抽取鼠尾静脉血0.5ml,肝素抗凝后测定血气分析。根据Wilbur等方法测定大鼠红细胞CA活性;通过激光共聚焦镜检,应用H^+离子荧光探针(BCECF—AM)染色,观察红细胞内pH值变化;通过细胞酸化后细胞内pH值的恢复速率检测各条件下细胞膜上NHE Ⅰ功能的改变。结果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红细胞NHE Ⅰ活性下降(P〈0.05)。但pHi和CA无明显变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早期,红细胞pHi、NHE Ⅰ和CA活性无明显变化,但随着酸中毒的加重。第5天时红细胞CA和NHE Ⅰ的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红细胞pHi下降(P〈0.05)。结论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红细胞NHE Ⅰ活性下降,但红细胞pHi和CA活性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可显著影响大鼠红细胞pHi、CA和NHE Ⅰ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CNKI、SinoMed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不同形式人工肝治疗ACLF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5.1及R4.1.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141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方式交叉对比降低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排序概率图显示降低30 d病死率血浆置换(PE)最优,其他依次为体外细胞疗法(ELAD)、分级血浆分离吸附(Prometheus)、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Biologic-DT肝脏透析设备、PE+MARS。降低90 d病死率PE最优,其他依次为Prometheus、ELAD、MARS。改善肝性脑病方面,Biologic-DT最优,其他依次为MARS、PE+MARS、ELAD。出血风险最低者为ELAD,与标准医学治疗(SMT)相比Biolog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内毒素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50~300g,分为对照组(n=10)、内毒素组(n=10)、治疗组(n=10)。内毒素组给予内毒素5mg/kg,治疗组同时给予内毒素5mg/kg和乌司他丁100000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制模后即刻、1h、3h、6h后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取肺组织光镜下的组织病理形态。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肺组织学正常,内毒素组肺间质明显增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及炎性细胞,而乌司他丁治疗组上述病理表现明显减轻。三组大鼠制模后即刻、1h、3h、6h,血清hs-CRP和PCT水平增高,内毒素组分别为(35.2±12.4)mg/L和(5.75±1.31)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2.6±4.5)mg/L和(0.48±0.24)μmol/L,治疗组为(26.9±11.2)mg/L和(3.08±1.02)μmol/L,低于内毒素组。结论 hs-CRP和PCT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乌司他丁明显降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肺组织的损害,对内毒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丙泊酚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0例.试验组:硬膜外置管后,常规行硬膜外麻醉,同时以0.6 mg·Kg-1·h-1微泵静脉输注丙泊酚.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2组在麻醉起效时间、作用完全时间、术中麻醉效果、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2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麻醉作用完全时间长,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短,并发症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丙泊酚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官产手术中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