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脊液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病因的鉴别诊断意义及脑脊液补体C3,C4与血清补体C3,C4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38例病毒性脑炎(A组)、10例化脓性脑膜炎(B组)、18例结核性脑膜炎(C组)及2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照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B组、C组、A组、对照组脑脊液C3阳性率分别为100.00%,88.88%,5.20%,0;脑脊液C4阳性率分别为80.00%,44.44%,0,0。B组、C组与A组及对照组脑脊液C3,C4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组与B组、A组及对照组脑脊液C3,C4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血清C3,C4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同组脑脊液C3,C4无正相关。3B组、C组脑脊液CRP值和血清CRP值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补体C3,C4,CRP及血清CRP值,对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脑脊液补体C3,C4与血清中补体C3,C4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患儿 男性,生后1h,彝族,因“生后面色青灰1h伴全身皮肤松弛性大泡(梅毒性天疱疮)、表皮脱落”于2008年3月28日入院。病史采集:母亲无梅毒表现,梅毒血清试验(TRUST)呈阳性(1:32),产前未治疗。父有不洁性生活史,未做梅毒血清试验。患儿系G5P5,足月儿,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羊水Ⅲ°粪染,胎盘重度老化。Apgar评分1min为5分,经清理呼吸道、皮肤刺激、复苏囊正压给氧后,Apgar评分5min为8分,窒息复苏后症状仍未改善。入院查体:T为36.8℃,P为130次/min,R为52次/min,体重为3700g,发育正常,刺激反应差,哭声低弱,呼吸急促,面色青灰,全身皮肤见散在大水泡,破溃、表皮脱落,以四肢,手、足掌最明显,破溃面呈鲜血色,少许渗出,浅表淋巴结不大,前囟平、张力不高,鼻阻,有少量分泌物,唇色淡红,口周发绀,见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  相似文献   
3.
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西蓉  王勤  杨尧 《四川医学》2009,30(1):104-106
目的纵向了解高危儿的发育情况;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在婴儿期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我院出生和院外出生收入我科新生儿病室住院的高危儿184例为研究对象。出院时按家长的意愿分为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86例。对干预组患儿实施在医生指导下的家庭干预和医院综合康复治疗,定期随访,在婴儿6、12个月时采用0-6岁儿童心理精神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估。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育儿。结果干预组患儿在6个月及12个月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能力五大能区的发育商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2.04%(2/98),而对照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19.77%(17/86),两组在预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发育,预防和减轻高危儿的脑损伤后遗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石艳  王西蓉  杨钊  苏先旭 《四川医学》2011,32(4):526-529
目的分析凉山地区小儿脓毒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培养分离出的385株阳性菌株的构成比及药敏状况。结果 385株中G+菌84.9%;G-菌15.1%。前6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66.5%)、沙门菌(6.2%)、肠球菌属(5.2%)、非发酵菌属(4.2%)、大肠埃希菌(3.1%)、金黄色葡萄球菌(3.1%)。大多数G+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敏感。G-杆菌中沙门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敏感;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结论 CNS是本地区小儿脓毒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不同病原菌的药敏状况差异大。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氨曲南、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目前仍为主要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6~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1年4至5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调查表》对西昌市6所小学和3所初级中学的6~16岁儿童进行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共计抽取学生2800例纳入本调查,其中男童为1202例,女童为1148例.根据入组儿童年龄,将其分为6~7岁组(n=399)、8~10岁组(n=958)及11~16岁组(n=993).对可疑ADHD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ADHD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ADHD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根据患儿症状、病程、严重程度将其进一步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结果 本地区6~16岁儿童的ADHD患病率为4.81%.其中,ADHD-Ⅰ型的患病率最高,为2.64%,ADHD-C型患病率次之,为1.40%,ADHD-HI型最低,为0.77%.3型ADHD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ADHD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岁组的ADHD各型的患病率最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母亲的文化程度、家族史、产伤、对儿童的教育不当、亲子关系等是ADHD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6~16岁儿童中,ADHD-Ⅰ型患病率最高,而且以6~7岁组儿童的患病率最高,男童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年龄、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家族史、产伤、对儿童的教育不当、亲子关系等是ADH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天菊  杨尧  王西蓉  王勤  陈雪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17-1518
目的 探讨西昌地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为临床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在西昌地区进行ADHD流行病学调查所检出的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各随机抽取50例,采用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检测智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ADHD组儿童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低于对照组(P<0.01);ADHD组儿童VIQ明显低于PIQ(P<0.05). 结论 ADHD儿童存在智力发育落后及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言语能力落后于操作能力,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不同病原菌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状况,为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儿科近3年经血培养分离出的310株阳性菌株的构成比及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0株检出菌中G+菌201株占64.8%;G-杆菌106株占34.2%;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链球菌属,分别占40.97%、21.61%、6.45%、4.51%、4.19%;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CNS为主(101株),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克雷伯氏菌;6个月内小婴儿败血症致病菌与新生儿近似;婴幼儿各种细菌败血症均有发生;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败血症病原菌依次为沙门菌、链球菌、金葡菌;药敏结果显示,大多数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耐药率超过60%;对万古霉素、利福平、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喹诺酮类敏感。G-杆菌中沙门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保持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超过80%,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耐药率超过50%;其他G-杆菌大多数对亚胺培南、呋南妥因、阿米卡星、奎诺酮类、头孢西丁敏感,酶抑制复合制剂的敏感率明显提高。结论:(1)CNS是新生儿及小婴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低毒力条件致病菌在该阶段小儿中感染率高;沙门菌是本地区近三年学龄期儿童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其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2)不同病原菌的药敏状况差异很大,应高度重视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查,以利于制定临床抗感染  相似文献   
8.
西昌市城区0~4岁儿童佝偻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西昌市0~4岁汉族和彝族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西昌市区随机选取来自5个幼儿园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儿保科常规保健就诊的1 235名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25-(OH)-D3骨密度,骨钙素、左手腕骨X拍片。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西昌市区0~4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为38.1%,婴儿佝偻病患病以早期、活动期为主,幼儿以恢复期、后遗症期为主。彝族儿童佝偻病患病率较高,血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汉族儿童。影响西昌城区儿童患病的因素主要有民族差异,彝族儿童患病因素有喂养及维生素AD添加方式。 【结论】 应加强婴幼儿营养性维生素D佝偻病的早期预防,尤其需加强彝族儿童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为KD的293例患儿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即入院发热时及恢复期即热退1周内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同时测定300例同期年龄相仿发热患儿(非K D及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对有和无冠状动脉异常患儿血小板参数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KD患儿PLT、PCT升高,恢复期较急性期更显著(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变化有助于KD诊断,但至少目前不能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表现为全身结缔组织病。目前认为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构成全身皮肤、肌腱、骨骼、软骨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发育不良。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个家系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