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故又称秋季腹泻。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很多,目前已知轮状病毒(Rotavirus)更为常见,我国也有报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益生菌补充剂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胃肠道功能和核心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按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予以益生菌治疗,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褪黑素、维生素使用情况及治疗前后行为异常疗效指标(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社交沟通问卷评分)、生物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适应性行为指标(适应性行为量表-Ⅱ评分)、胃肠道症状疗效指标(胃肠道严重程度指数评分)。结果 (1)褪黑素、维生素使用情况:两组褪黑素、维生素补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行为异常疗效指标:治疗后两组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总分、社会影响、受限和重复行为维度评分及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社交沟通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的社会影响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其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物标记物:治疗后研究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较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鼻咽癌和非鼻咽癌患者血浆Epstein-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l(LMP1)基因存在情况及N端XhoI酶切位点变异状况,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重庆籍鼻咽癌患者外周血48例,非鼻咽癌患者外周血40例,提取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特异性地扩增LMP1基因的N端区,PCR产物经XhoI酶切后用8%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分离分析,用双脱氧终止法对部分PCR产物进行测序,用DNAssist软件对序列进行碱基缺失变异分析.结果:48例鼻咽癌外周血中,全部扩增出267bp的特异性LMP1基因条带,阳性率为100%.40例非鼻咽癌者外周血中,38例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阳性率为95%.与B95-8原型LMP1比较,全部PCR产物酶切电泳分析、测序及软件序列分析未发现一例存在XhoI酶切位点缺失变异.结论:我国重庆地区鼻咽癌和非鼻咽癌患者血浆携带的EB病毒LMP1基因XhoI酶切位点无缺失变异;LMP1基因N端XhoI酶切位点缺失变异与鼻咽癌发病的确切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室继TA 1和TA 2系小鼠之后,又培育出两系近交系小鼠,命名为TA 3和TB 1系小鼠。该两系小鼠的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纯合度很高。本文报告两系小鼠的自发瘤,供使用单位参考。材料及方法一、动物来源:TA 3系小鼠来源于天津市,1956年始按兄妹(B×S)交配繁殖。采用第83~84代。共580只((?)273,(?)307)。 TB 1系小鼠,以615×TA 3杂交系严格按兄妹交配育成。采用第26~27代。共394只((?)122,(?)272)。二、实验方法:每系小鼠设两组,即未生殖组和生殖组,每组(?)(?)兼有,分开饲养于塑料盒内,喂给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已公认为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原。国内庞其方等首先报导了北京地区轮状病毒肠炎。为了明确天津地区秋季腹泻的病原及临床象,我们于1981年9月25日至11月15日对儿科门诊及住院病儿进行了病原学及临床象观察,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鳞癌预后及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为进行综合治疗及其预后评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07例原发口腔鳞癌患者以病变部位、肿瘤厚度、临床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手术方式、术后组织学分级等指标研究与口腔鳞癌术后及复发相关的因素。结果:口腔鳞癌术后的复发率与病变部位、肿瘤厚度、临床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等因素有关,诱导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口腔鳞癌的复发率。结论:临床工作中,我们应综合分析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对与术后复发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进行仔细评估,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口腔鳞癌的手术治愈率及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在慢性致病过程中抗HVR1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利用融合HVR1抗原和多靶点HVR1抗原组合包被酶联板,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阶段慢性HCV感染者体内HVR1抗体存在情况及HVR1抗体的异质程度.结果:在42份无临床症状、41份慢性肝病变、38份肝硬化患者中HVR1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90.5%、95.1%和94.7%,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这3组患者血清中HVR1抗体异质程度分别为5.39±3.75、11.74±3.29和10.61±4.09;慢性肝病变和肝硬化患者组的抗体异质程度要显著高于急性患者组(P<0.01).结论:HCV慢性感染的严重程度与HVR1抗体的异质程度相关,但与HVR1抗体的存在情况无关.  相似文献   
8.
TR1大鼠系我国培育的第一株近交系大鼠,现已达42代。经多种遗传指标检测结果表明TR1大鼠已达国际规定的近交系标准。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肺逆行感染途径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的感染。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有文献报道,VAP的累积发病率为18%~60%,归因死亡率为24%~54%[1]。近年来,很多学者对VAP产生的原因做了许多研究,他们普遍认为除了环境微生物入侵和交叉感染这些外源性感染途径外,还存在内源性感染途径。在内源性感染途径中通常认为口咽部定植菌误吸是VAP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对于口咽部定植菌的来源研究发现[2],22%的危重患者住院前已有口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 ,ECP)和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可溶性E 选择素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鼻腔灌洗液ECP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法测定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可溶性E 选择素。结果 在变应性鼻炎组的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 (t=13 75 ,P =0 0 0 1) ,鼻腔灌洗液中E 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 (t=12 12 ,P <0 0 0 0 1)。变应性鼻炎组鼻腔灌洗液EC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t =15 19,P =0 0 0 0 1)。血清中E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存在显著性 (t =15 6 7,P <0 0 0 0 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ECP含量增高与嗜酸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有关。鼻灌洗液中ECP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嗜酸细胞脱颗粒增强所致 ,而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E 选择素升高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移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