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X线胸片为主要观察指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SARS临床筛选有效的干预方案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参加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的北京地区11家医院361例确诊SARS患者的1561张X线胸片的研究,阐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肺部炎症的影响。[结果]从总体疗效来看,X线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5.85±6.5。中西医结合组为6.67±7.61;普通型西医组为4.79±5.6。中西医结合组为5.40±6.86;重型西医组为7.67±6.34,中西医结合组为8.16±7.60,以上两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但发病7d内开始干预的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6.39±6.48、中西医结合组为4.40±4.97,中西医结合组X线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 (P=0.0004);普通型西医组为4.59±5.22、中西医结合组为3.99±4.67,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P=0.12);重型西医组为9.14±7.24、中西医结合组为5.30±5.48,组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P=0.034);说 明发病7 d内对SAR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炎症的吸收明显优于西医组,总体疗效与重型患者的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对SARS肺部炎症吸收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1.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抗病毒治疗问题澳大利亚的Desmond PV等对此问题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方法 采用巢式PCR(nPCR)检测HBV、TTV、B19、和SENV DNA;用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检测HGV和HCV RNA。结果 6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单独HBVDNA阳性30例(阳性率为50.0%),HBV和TTVDNA阳性10例(16.7%),HBV和B19DNA阳性6例(10.0%),HCVRNA、HBV和SENVDNA阳性1例(1.7%),单独HCVRNA阳性1例(1.7%),HCVRNA和B19DNA阳性1例(1.7%),HGVRNA无一例阳性,单独B19DNA阳性2例(3.3%)。单独TTVDNA阳性1例(1.7%),另8例(13.3%)上述病毒核酸均为阴性。HBV合并感染TTV或B19对其血清学生化指标无影响。结论HBV是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GV、TTV、B19和SENV与非甲-戊型肝炎无关。  相似文献   
4.
动态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舌象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融冰  王玉光 《中医杂志》2004,45(11):846-846
舌诊是伤寒、温病外感病中一个重要辨证环节,更有温病重视舌象之说.为了加深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医辨证的认识,我们于2004年7月对SARS患者的舌象进行动态观察,发现与2003年我们观察的舌象本质相同,同时也有新的发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79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原学与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e抗原表达与病死率的相关性,为重型肝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0-2004年各型重型肝炎的发病率,进一步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应用微粒子方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死率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1)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83.50%,慢性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96.77%;(2)5年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拷贝/ml组,总病死率为53.25%,小于1×105拷贝/ml组,病死率为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抗原表达对病死率无影响;(3)2004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5拷贝/ml病例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病死率由2000年的54.64%下降至2004年的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肝炎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为主,病毒载量高是高病死率关键因素之一,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发现,根据HBV DNA—S区的碱基不同,HBV的基因型可分为A~H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各异,感染后临床表现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有区别,为深化研究乙型肝炎的流行、预防和治疗特点,对我院收治的北方地区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合被检测者的临床情况作简要分析,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病时胆囊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病原的关系,目前尚缺乏系统临床资料报告,为此我们采用随机序贯登记方法,对212例各型肝炎(含肝硬化)进行临床观察。通过治疗前后对照发现肝病时胆囊壁增厚十分普遍;胆囊结石和息肉在乙型肝炎中高发;胆囊的细菌感染对重症肝炎的预后密切相关,现将临  相似文献   
8.
正元宵节过后,年味逐渐散尽,大街小巷开始出现玫瑰花的身影,一年一度的情人节来临啦。玫瑰古老而神秘。据说在埃及一座金字塔的众多陪葬品中竟然发现了一个玫瑰花环,花朵虽然枯萎但是颜色却丝毫未改变。希腊神话中玫瑰是由司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从海水中诞生时,她身上的泡沫变成的,因此玫瑰成为了表达爱情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防治脂肪肝的动物试验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防治脂肪肝的效果。方法①动物试验:将1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干预组。应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与饲喂含酒精的高脂饮食3周建立混合性大鼠脂肪肝模型。干预组同时每日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灌胃。至3周末从模型组分出部分大鼠作为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治疗组,该组停止应用致脂肪肝药物,开始每日给予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灌胃持续3周;另外以部分模型组大鼠作对照,该组亦停止应用致脂肪肝饮食,与正常对照组均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3周。分别于3周末和6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②临床试验:选取54例肝功能异常的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口服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治疗12周,对照组口服护肝宁片治疗12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和肝脏B超的恢复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动物试验: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各干预组的肝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减轻不明显。模型对照组肝组织大泡性脂变较模型组减轻,但小泡性脂变较模型组更加严重,并可见明显的纤维化。治疗组大泡性脂变程度仍然较明显,但小泡性脂变与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②临床试验: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试验组有乏力、腹胀和肝区不适病人的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显著好转,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血甘油三酯没有明显变化,但试验组的血总胆固醇明显降低,而试验组没有明显变化。B超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脂肪肝好转率48.28%,而对照组仅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HBV基因型与HBV传播方式、临床疾病谱、疾病进展、病情预后、以及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HBV感染者基因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16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型分析,并对其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包括前-S1抗原)、HBVDNA定量和T细胞亚群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HBV基因型存在地域分布,北方人基因型以C型为主,南方人基因型以B型为主.在无症状携带者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展顺序中,基因型B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基因型C的比例则逐渐增多.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前白蛋白水平(前-A)、白蛋白水平(ALB)以及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较基因型B显著降低(分别为P=0.03、P=0.03、P=0.01和P=0.005、P=0.001、P<0.001),基因型C的胆碱酯酶(CHE)水平较基因型B降显著低,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球蛋白水平(GLO)较基因型B显著增加(分别为P<0.001和P=0.013);而在ALT、AST、TBil、GGT、ALP和TBA水平则差异不显著(P>0.05).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HBV感染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1.3%和66.7%),而基因型B的则低(阳性率30%);相反,基因型B的HBV感染者前-S1抗原阴性率高(66.7%),而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前-S1抗原阴性率低(分别为26.6%和25.9%).结论 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存在地域分布,基因型C较基因型B的肝功能损害严重,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比例高.基因型C的前-S1抗原阳性率较高,基因型B的前-S1抗原阴性率高,它们的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