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3.
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极高,其致死率已超过脑瘤,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其致残率也很高[1]。脑卒中后肺炎是卒中后主要感染并发症,其与患者的致死率密切相关,而且卒中后合并肺炎增加家庭和社会医疗费用的支出[2]。由于卒中后肺炎的出现提示患者预后欠佳,因此了解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原学及其与脑卒中患者预后和住院费用的关系等,对提高卒中后肺炎的认识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院前合并症、意识水平、年龄、神经功能缺损(preadmission c omorbidities,l evel o f consciousness,age,and focal neurologic deficit,PLAN)评分对中国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的 预测能力。 方法 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中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缺血 性卒中患者,采集临床信息并应用PLAN评分法对其评分,分析PLAN评分对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 预测能力。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PLAN评分的辨别能力,应用Hosmer-Lemeshow法评价其校准能力。 结果 共纳入890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5.4±12.3)岁,女性3410例(38.3%),合并肺炎 患者共1069例(12.0%)。随着PLAN评分增高,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也逐渐增高。PLAN评分预 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0.80], 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卒中后肺炎的显著性水平为0.001(P =0.001)。在男性中,ROC曲线下面 积为0.79(95%CI 0.77~0.81),在女性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75~0.80);在70岁以下缺 血性卒中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75~0.80),在70岁及以上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为 0.73(95%CI 0.71~0.7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的实践经验。 方法  以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0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入PBL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过程中分别对两组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医学知识扩展各方面均显著提升。 结论  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患肺炎与其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中国多省市132家研究中心所有>18岁急性脑梗死入组患者有关肺炎、出院结局、发病后3、6和12个月结局,其他相关信息由纸质登记表获得.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期间肺炎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1 5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373例(11.88%)患者发生住院期间肺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2个月总病死率为14.4%(1664例),罹患肺炎患者病死率高于未患肺炎患者;住院期间肺炎是患者住院期间(OR 5.916,95% CI4.470~7.831)、发病后3个月(OR3.641,95% CI 3.035 ~4.367)、6个月(OR 3.445,95%CI 2.905~4.086)和12个月(OR 3.543,95% CI3.016 ~4.161)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期间肺炎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和目的:住院期间内科并发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在我国,很少有研究报道住院期间内科并发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影响。多中心﹑前瞻性中国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登记研究(CNSR)调查了住院期间内科并发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住院期间﹑3月﹑6月﹑和12月的死亡的影响。 方法:从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CNSR研究覆盖了全国132家医院,连续入选年龄大于18岁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由经培训的临床研究者将患者基线、内科并发症、药物应用及功能预后等资料信息登记在病例报告表中。本研究从CNRS数据库中抽取最终诊断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信息形成子数据库;对目标人群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去除可能的混杂因素,探索住院期间内科并发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影响。 结果:入选39741例患者,14526例为急性脑梗死,11560例完成12月随访, 1826(15.80%)例发生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的患者相比,有并发症的患者在住院期间﹑3月﹑6月和12月的死亡风险增加。住院期间﹑3月﹑6月和12月的死亡风险分别是: 6.946(95% 可信区间:5.181 -9.314)、3.843(95% 可信区间:3.221 -4.584)、3.492 (95%可信区间: 2.970- 4.106)、3.511(95%可信区间:3.021 - 4.080)。多发并发症患者的死亡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住院期间内科并发症与患者12月内死亡具有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均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因此,监测和管理住院期间的内科并发症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磷酸二酯酶4D(phosphodiesterase 4D,PDE4D)基因的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83(rs966221)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2009年10月~2011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736例,采用Sequenom Massyarray技术检测SNP83位点基因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遗传模型下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3个月联合终点事件(包括卒中复发、死亡和其他血管事件等)和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1]的相关性,并对卒中亚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36例患者,其中677例患者完成3个月的随访,失访率为8.02%。与未发生联合终点事件组的患者相比,发生联合终点事件组的患者年龄较大[(67.02±0.70)vs(59.98±3.35),P0.001],既往心房颤动病史比例较高(9.3%vs 3.7%,P=0.04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高[11(5~16)vs 5(2~9),P0.001],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两组的其他基线信息(如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既往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与未发生联合终点事件患者相比,发生联合终点事件患者中SNP83AG+GG基因型的比例较高(50.0%vs 36.7%,P=0.007),调整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和既往心房颤动病史,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位点在显性模型(AG+GG vs AA)下与缺血性卒中后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相关[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1.8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4~3.26],但并未发现该位点与卒中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PDE4D基因SNP83 AG/GG基因型与缺血性卒中后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8年2月~2000年10月,以纳络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24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的24例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地形图和SPECT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电地形图(BEAM)是评价脑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方法,SPECT是了解脑灌注和脑功能的方法。为探讨其对脑梗死病灶的诊断价值,对2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男50例,女16例,年龄50~72岁,平均(56-14±5-77)岁。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均为颈内动脉系统区域病变,腔隙性脑梗死2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37例。每例均在发病后3d内做颅脑CT、BEAM和SPECT检查。颅脑CT排除脑内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