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流动小室的构架,建立一种用以研究细菌在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的体外模型.方法 以2 mg/mL牛胶原蛋白预包被流动小室后,接种1 × 105个HBE细胞,含20% 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37 ℃,5 %CO2孵箱培养24 h铺满底部后用于实验;以流动小室中细胞数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设计考察流速、流动时长和流动相成分对细胞模型的影响,筛选最优实验条件;以正交实验结果 为条件,细菌黏附量为指标,与常规用于细菌细胞黏附的培养板方法 相比较,分别于2 × 108、108、5 ×107、2.5 × 107CFU/mL接种浓度下与细胞进行黏附实验,判定流动小室是否为细菌细胞黏附研究的可靠模型;以SYTO9荧光标记细菌的方法 表征黏附于细胞的细菌量.结果 优化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影响因素主次为流速> 流动时长> 流动相组成,方差分析结果 显示,流速和流动时长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异(P< 0.05) ,流动相组成无显著差异(P> 0.05) .荧光染色后,该模型可实现细菌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黏附的荧光实时观察;细菌黏附的定量结果 显示,随着感染复数增大,流动小室模型与常规培养板方法均检测出黏附细菌的增多,且呈线性关系;但同一感染复数下常规培养板方法 所检测出的黏附菌量与流动小室模型相比显著增多(P< 0.05) .结论 在适宜的流速、流动时长下,该模型可用于研究细菌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黏附,并且较常规培养板方法 具有更贴近体内环境、准确度高、可实时观察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筛选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男女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组,分别静脉滴注40、80 mg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每日2次,连续5d),给药后监测24 h胃内pH值.用LC-MS/MS法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血药浓度,数据分别用WinNonlin 6.4软件和SA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首次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后,40、80 mg剂量组后左旋泮托拉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7±0.61)、(4.56±0.89)tg/mL;AUC(o-t)分别为(4.96±3.26)、(10.16±3.16) μg·h/mL;AUC(o-∞)分别为(5.17±3.68)、(10.34±3.35) μg·h/mL;t1/2分别为(1.67±0.76)、(1.75 ±0.57)h;Tmax分别为(0.50±0.01)、(0.53±0.08)h;连续给药5d后40、80 mg剂量组左旋泮托拉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0±0.62)、(4.50±0.71) μg/mL;AUC(0-t)分别为(5.02±3.85)、(10.75±3.82) μg·h/mL;AUC(0-∞)分别为(5.26±4.35)、(10.98±4.10) μg/mL·h;Cmin,ss分别为(0.03 ±0.08)、(0.05 ±0.07)μg/mL;t1/2分别为(1.72±0.78)、(1.80±0.64)h;Tmax分别为(0.52±0.04)、(0.50±0.00)h.用药第1天后40、80 mg剂量组胃内pH >4的时间比例分别为(38.6±20.9)%、(46.9±16.5)%;pH >6的时间比例分别为(25.5±20.6)%、(32.7±7.9)%;用药第5天后胃内pH >4的时间比例分别为(69.6±15.4)%、(80.2±16.6)%;pH >6的时间比例分别为(48.3±13.7)%、(49.7±15.7)%.结论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健康人体内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通过两剂量组药效学参数比较,80 mg剂量组的抑酸效果明显优于40 mg剂量组,且服药后较安全.建议临床使用80 mg每12小时1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单纯性和反复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毒力因子的差异,探讨临床尿路感染菌株的致病力.方法 收集本院2014-2015年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采用平板倍比稀释法检测标本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细菌平板计数法检测大肠埃希菌的黏附能力,通过细菌的泳动力实验检测大肠埃希菌的运动能力,并用血凝实验检测大肠埃希菌的溶血能力,乳酸脱氢酶实验检测细菌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毒性.结果 共分离出26株大肠埃希菌,其中15株为反复性尿路感染分离菌株(反复性组),11株为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分离菌株(急性单纯性组),毒力结果如下:反复性组黏附能力[(4.95 ×107 ±1.21×106) CFU/mL]显著强于急性单纯性组[(2.57×107 ±1.63×106)CFU/mL,P<0.001];反复性组溶血能力(7.30±0.58)也强于急性单纯性组[(6.03±0.73),P <0.001];反复性组菌株对5637细胞的毒性[(76.66±3.65)%]显著高于急性单纯性组[(64.14±8.85)%,P =0.019];但两组耐药性、运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性尿路感染菌株比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菌株致病力更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