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2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血清中抗BP180抗体的表达水平和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抗体指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以探讨抗BP180抗体水平在BP患者的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患者通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进行诊断,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BP180抗体的水平,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判断各指标间的关系及意义。结果23例患者血清经ELISA检测抗BP180抗体阳性18例;治疗后的抗BP180抗体指数(67.94±54.73)较治疗前(74.22±59.06)下降,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值为3.66±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抗BP180抗体指数均与病情评分有相关性(治疗前r=0.417,P<0.05;治疗后r=0.818,P<0.01)。20例正常对照组阳性1例,阴性19例。ELISA检测BP血清抗BP180抗体的灵敏度为78.26%,特异性为95%。结论BP患者血清中抗BP180抗体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BP的常规辅助诊断,并用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阴囊部暗褐色斑块2个月余。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阴囊部出现一小丘疹,逐渐增大,伴明显瘙痒,偶有疼痛。曾就诊于本院以皮炎给予乙氧苯柳胺软膏及老鹳草软膏半月余,效果欠佳,遂再次就诊,给予手术切除并作组织病理检验,随访观察至今无复发。既往体健,体格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阴囊部可见一1.0cm×1.0cm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脂溢性角化病(SK)中C-myc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66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K组皮损区C-myc基因阳性细胞数百分比(21.94±19.45)%与对照组(0%)相比增加(P <0.05);66例SK皮损中有52例C-myc基因表达阳性,对照组中均无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UNEL凋亡检测中SK组的凋亡指数(53.01±31.97)与对照组(33.50±23.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myc基因在SK皮损中阳性细胞百分比与SK皮损中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myc基因参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发展,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细胞凋亡有所增加。该结果对研究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疹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药疹的疹型、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重症药疹患者29例,其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8例;非重症患者80例,其中发疹型药疹39例,固定型药疹15例,多形红斑型药疹13例,多形态型药疹13例。重症患者与非重症患者在合并发热、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黏膜受累等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患者中88例有明确的单一的致敏药物,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癫痫药类、磺胺类及中药等。结论药疹皮疹形态多样,部分患者皮损及症状相对较重,并可累及内脏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及早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2岁。脐部结节8个月。脐部皮损组织病理诊断为皮肤转移性腺癌(Sister Mary Joseph结节),免疫组化染色:细胞角蛋白(CK)20阳性、CK7阴性、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CDX2)阳性。肺部CT示肺转移癌。诊断:Sister Mary Joseph结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节性红斑患者皮损处CD4、CD8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Max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9例结节性红斑患者皮损组织(疾病组)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CD4、CD8的表达情况.结果:疾病组CD4阳性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疾病组、对照组CD8分子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红斑患者皮损处存在T细胞亚群的失衡,考虑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结节性红斑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全身色素沉着15年在我科就诊。20年前因阵发性房颤,被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经常口服维生素B1、谷维素、地西泮等药物,15年前四肢皮肤颜色开始变黑,并逐渐累及躯干和面部,无明显自觉症状,色素沉着有时可自行减轻,但仍反复发作,患者自述在停用上述药物时皮疹可减轻。患者近5个月出现腹胀、乏力,伴间断发热,以肝硬化在消化内科住院治疗。体格检查:T 37.2℃,P 84次/分,R 18次/分,BP 120/8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感染相关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为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感染相关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相关性荨麻疹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44例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扁桃体炎。儿童比成人更易出现发热,但咽痛、呼吸不畅的比例比成人低;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升高;11例患者咽拭子培养阳性,部分患者过敏原检测阳性。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1个月后随访部分患者,皮疹无复发。结论:急性荨麻疹皮损和症状相对较重,感染是重要诱因,经积极抗过敏、抗感染治疗,明显有效,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37岁。右侧腋下黑褐色赘生物4年,表面破溃5 d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腋下出现米粒大小黑褐色增生肿物,无明显症状,未予治疗,随后皮损体积逐渐增大至蚕豆大小,基底逐渐收缩形成蒂状,5 d前皮损表面破溃,无明显疼痛,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初步诊断为纤维瘤,拟行手术切除。患者自发病来,一般情况良好,既往乙型肝炎大三阳病史,现规律口服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