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嗅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上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鼻腔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鼻腔恶性肿瘤的5%以上,过去被认为是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因其确切的组织来源不明确,曾被命名为嗅神经上皮瘤、嗅神经母细胞瘤(0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成感觉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1993年WHO肿瘤病理分类将嗅神经母细胞瘤归于神经元肿瘤,并加括号说明包括嗅神经上皮瘤.2000年新分型将嗅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上皮瘤及肾上腺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列于神经外胚层肿瘤.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以淋巴道转移多见,极小的原发灶伴巨大颈淋巴结转移在临床并不少见.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早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40例初治鼻咽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瘤周及瘤内肿瘤组织中淋巴管(D2-40)状况及微血管(CD34)状况的关系,同时分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40例标本淋巴管和微血管染色均阳性.瘤周的微血管和淋巴管腔及数量均大于瘤内(P<0.001).在颈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密度(lymph vessel density,LVD)、淋巴管面积(lymph vessel area,LVA)、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血管面积(micro-vessel ar-ea,MVA)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瘤内瘤周LVD:P=0.049,和P=0.012;LVA:P=0.04和P=0.005;MVD:P=0.004和P=0.012,MVA:P=0.038和P=0.0056).D2-40的表达与N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CD34的表达与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CD34的表达与D2-40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是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期因素.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和微血管的表达倾向呈一致性.阻断淋巴管增生的靶向治疗是否具有同抑制肿瘤内血管增生一样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理论上应用类固醇激素能减轻鼻成形术后的局部水肿及由水肿引起的并发症,但临床上缺乏对照研究。本文采用随机双盲法对鼻成形术者进行对照研究。研究组24人,术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术后第一天口服强的松50mg,每日递减10mg至第5天;对照组25人,术中及术后以相同给药方式应用安慰剂。术后第1、4、7天分别检查病人,上下睑水肿程度分4级:Ⅰ级轻度水肿;Ⅱ级水肿波及虹膜;Ⅲ级遮盖虹膜;Ⅳ级睑裂消失。眶周瘀血分4级:Ⅰ级在角膜内侧;Ⅱ级至瞳孔;Ⅲ级超过瞳孔;Ⅳ级至外眦。鼻旁水肿经触诊颊部组织  相似文献   
4.
尽管血管的缝合修补术已很普遍,但手术的技术要求很高。本文以16只猎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相容的、低温、遇热收缩的管子进行血管吻合术,技术要求低,方法可靠,且手术迅速。用两只血管钳夹住动脉,在两钳之间切断动脉,去除动脉外膜,选择适合大小的两个套圈分别套入断离的两个血管端,利用特殊设计的翻转器将断离端血管壁向外翻转到套圈上(似卷衣袖),然后将翻转后的两侧血管分别以一段热缩管的两端插入,直至两侧血管在热缩管内相遇。管上喷浇5~10秒钟温生理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后放射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中耳咽鼓管损害高峰发生在放疗后半年,并且在很多病例可持续终身,至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求放射治疗中中耳鼓室及咽鼓管更好的保护仍是放射治疗医师面临的责任,在精确放疗技术应用逐渐普遍的今天,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中耳放射损伤的研究报道极少。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分布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评价在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中中耳功能保护的可能性,同时了解放疗后时间、化疗、T分期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方法:40例80耳有完整听力学检查材料的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的患者进入此项研究。所有病例放疗前后均经耳部检查,电测听及声阻抗测听,放疗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电测听以500,1 000,2 000,4 000 Hz听阈平均值计算气骨导差,声阻抗根据鼓室图分为A、B、C 3型,A型为正常鼓室图,B型为中耳鼓室积液,C型为咽鼓管功能不良。结果:79耳符合声阻抗分析条件。放疗后62%耳与放疗前保持不变,13%耳得到改善,25%耳恶化。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分布在恶化耳与其他各组耳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0耳电测听分析结果,放疗后无变化耳58%,改善耳12%,恶化耳30%。分析剂量因素对声阻抗结果的影响,恶化组的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平均受照剂量为(5379.81±706.01)cGy,不变组的平均受照剂量为(4735.72±812.30)cGy,改善组的平均剂量为(4652.86±809.78)cGy;分析剂量因素对电测听结果的影响,恶化组的中耳及骨性咽鼓管平均受量为(5229.38±778.11)cGy,不变组的平均受量为(4719.64±744.82)cGy,改善组的平均剂量为(4702.38±922.21)cGy。统计分析发现3组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T分期变化及1年内或1年后时间分组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而化疗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鼻咽癌3-D放射治疗中,如将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控制在4700 cGy以下,则可明显减少延迟性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对中耳鼓室腔及骨性段的保护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可能性减少。放射性中耳功能损伤发病高峰在1年内,在放疗前具有正常听觉功能者,放疗1年后有更多的机会从放射损伤中恢复。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耳聋现状调查及其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眼眶原发淋巴瘤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眼眶原发淋巴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44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淋巴瘤,男女之比为1.6∶1。原发在眼睑结膜的27例,中位年龄44岁,原发在眼眶的17例,中位年龄62岁。双侧同时发病4例。ⅠA期40例,ⅡA期4例。采用常规外照射放射治疗,先用60Coγ射线全眼眶区照射30~35Gy后用60Coγ射线、180kVX线或9MeV电子线进行肿瘤区照射,中位剂量46.5Gy。结果,全部病例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4.5%。眼睑结膜病例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眼眶者(96.3%∶70.6%,P=0.013)。临床分期为Ⅰ期病例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Ⅱ期者(P=0.000)。结论,眼眶淋巴瘤的复发少、长期预后佳,放射剂量一般不宜超过40Gy。结膜来源的眼睑结膜淋巴瘤与泪腺来源的眼眶淋巴瘤可能是两种临床特点与预后不同的类型。眼眶淋巴瘤是一种容易多发的疾病。放射治疗前肿块手术切除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氨磷汀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放射性中耳炎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38只豚鼠分成5组,A组2只,不加任何干预,B、C、D、E每组9只,印C07射线3GY/次,5次/周,总量45GY照射右耳,B组和D组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E组为氨磷汀组,C组照射完成后在第2天处死动物,D、E组在照射后第30天处死动物。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中耳粘膜ICAM-1,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中耳粘膜。结果 辐射对豚鼠中耳粘膜上皮有损伤作用,同时伴随ICAM-1的表达,照射前30分钟腹腔注射氨磷汀能使纤毛上皮受到保护。结论 ICAM-1的表达与中耳粘膜早期辐射损伤密切相关,氨磷汀对中耳粘膜早期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辐射产生的自由基与中耳粘膜ICAM-1表达上调相关。咽鼓管狭窄可能是粘膜ICAM-1持续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神经钙粘连素(N-Cadherin)、上皮钙粘连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Twist在鼻咽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鼻咽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的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Twist蛋白表达。通过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各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估上述标志物对鼻咽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Twist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复发、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Cadherin和Vimentin是影响鼻咽癌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作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显示,肿瘤组织内E-Cadherin、N-Cadherin、Twist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Vimentin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间生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5)。结论 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Twist蛋白与鼻咽癌转移、复发密切相关。EMT相关标志物对鼻咽癌侵袭、转移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头颈部肿瘤,由于该肿瘤的高侵袭性和沿着神经浸润生长的习性,以及鼻腔鼻窦与眼部紧邻的解剖特征,部分患者初诊时即有眼部结构的侵犯,从而造成治疗的困难。该研究总结了伴有眼部结构侵犯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探讨该类疾病的疗效及治疗策略。方法:该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了138例2005年1月—2017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过放疗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主要终点总生存期进行估计,组间比较总生存期采用时序检验,并适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男性74例(53.6%),女性64例(46.4%)。平均年龄(51.0±11.6)岁。鼻腔为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共97例(70.3%)。临床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共97例(70.2%)。术前放疗为24例(17.4%),术后放疗为86例(62.3%),单纯放疗为28例(20.3%)。放疗的平均剂量为(64.8±4.5)Gy。有眼部侵犯者为54例(39.1%),无眼部侵犯者为84例(60.9%)。有眼部侵犯的患者在治疗中保留眼球者为40例(89.9%),行眶内容物剜除者为14例(10.1%)。54例有眼部侵犯的患者中,术前放疗16例(29.6%),术后放疗24例(44.4%),单纯放疗14例(25.9%)。54例有眼部侵犯的患者的1、3、5和11年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4.4%、81.3%、71.4%和66.6%。84例无眼部侵犯的患者的1、3、5和11年的OS分别为98.8%、95.6%、93.9%和75.4%。早期患者(T1期+T2期)的OS明显优于T3、T4a及T4b期的中晚期患者。无眼部侵犯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有眼部侵犯的患者(P=0.016)。保留眼球组生存优于眶内容物剜除组(P=0.002)。对于有眼部侵犯的患者而言术前放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与术后放疗比较:P=0.081,与单纯放疗比较,P=0.096),值得进一步探讨。结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疗效与T分期明显相关。有眼部侵犯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疗效较差,术前放疗可能有助于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