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江苏地区人类白细胞抗原(HL4)-A和月出-DRBl基因频率及单倍型与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于2008至2009年在江苏省江阴市和南京市选择自发酮症急性起病、依赖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门诊或住院患者51例(1型糖尿病组),其中男27例,女24例,平均发病年龄(14±9)岁。另以2002至2006年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的汉族无关骨髓捐献志愿者HLA分型资料20248份为对照。从受试者外周血中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进行HLA—A和月似-DRBl基因分型,应用Arlequin软件分析计算单倍型频率及连锁不平衡情况,通过卡方检验等比较组间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及疾病相关性分析。结果HLA-A点频率最高的为A*02和A*24,HLA-DRBl位点频率最高的为DRBl*09。与对照组相比,1型糖尿病组HLA—A*3[6.86%(7/102)比2.43%(984/40496),X^2=8.40,P〈0.01,比值比(OR)=3.00]、A*24[27.45%(28/102)比16.79%(6799/40496),X^2=8.27,P〈0.01,OR=1.87]和DRBl*09[32.35%(33/102)比16.15%(6540/40496),X^2=19.69,P〈0.01,OR=2.47]、DRBl*03[15.69%(16/102)比4.76%(1927/40496),X^2=26.66,P〈0.01,OR=3.69]频率显著升高。A*01-DRBl*03在连锁不平衡分析中为1型糖尿病组所特有。结论检测出位点A*03、A*24及DR03、DR09对1型糖尿病的易患性,发现3个有易患作用的A—DR单倍型,观察到与1型糖尿病关联的祖先单倍型A01DR0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分为1型糖尿病组(n = 43)?2型糖尿病组(n = 16)和健康对照组(n = 19)?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自身抗体:锌转运体8蛋白抗体(zinc transporter 8 antibody,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和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ICA)?采用细胞膜打孔和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群中CD4+CD25+FOXP3+T细胞所占百分比?CD4+CD25+T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①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低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1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低于健康志愿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1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与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CD4+CD25+T细胞数量均无相关性?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下降,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下降程度与病程无关?FOXP3+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2型糖尿病无显著相关性?FOXP3是调节性T细胞的特征性标志?  相似文献   
3.
4.
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是遗传易感个体中T细胞介导的选择性破坏胰腺β细胞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反应性CD4+T辅助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在MHCⅡ和Ⅰ类分子的背景下分别识别β细胞表面肽段,作用于一个最终导致β细胞死亡的过程中。而CTLs被认为是导致β细胞破坏更为主要的原因。自身反应性CTLs在识别β细胞上的表位后随着T细胞受体的激活从而引发β细胞凋亡,因此近来涌现的研究均致力于发现并验证这些特异性CD8+T细胞表位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M)锌转运8自身抗体(ZnT8A)的关系?方法:选取初发的T1DM患者32例,10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ZnT8A抗体的检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ZnT8A抗体滴度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25(OH)D3水平[(69.4 ± 9.2)nmol/L]比较,T1DM组的血清25(OH)D3水平[(36.8 ± 6.1)nmol/L]显著降低(P < 0.01);在维生素D缺乏人群中,T1DM的患病风险增加(OR = 3.16,95%CI:3.02~3.31);②根据25(OH)D3水平由高到低分为3组,结果发现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逐渐降低(P < 0.05);与维生素D充足组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Zn8TA阳性率升高(P < 0.05);③ZnT8A阳性率与25(OH)D3水平负相关(r = -1.036,P < 0.05)?结论:①T1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T1DM的患病风险增高;②血清25(OH)D3水平可能影响ZnT8A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和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ity index,CVAI)对中国中老年人群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纳入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risk evaluation of cancers in Chinese diabetic individuals:A iongitudinal(REACTION)study]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社区40岁及以上的人群,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病史资料并行体格检查,血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胰岛素检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 523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4.4岁。VAI和CVAI均与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呈正相关(r=0.277,P < 0.001;r=0.322,P < 0.001),均与Matsuda全身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呈负相关(r=-0.400,P < 0.001;r=-0.432,P < 0.001)。VAI最高四分位组较最低四分位组发生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风险分别增加3.309倍和3.669倍,CVAI则分别增加5.095倍和5.434倍。结论:VAI和CVAI可作为中国中老年人群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评估简单易行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甲状腺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囊腔内注射聚桂醇,治疗甲状腺囊肿共78例?治疗前所有囊肿均接受甲状腺穿刺及细胞病理学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治疗时尽量将囊液抽吸净,然后注入约1/3囊腔容积量的聚桂醇进行硬化治疗,每周1次,根据囊肿的缩小情况,共治疗1~4次?结果:①78例囊肿共进行166次硬化治疗,3个月后囊肿容积平均缩小71.6% ± 35.3%,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 < 0.01);治疗总有效率84.6%(66/78),治愈率52.6%(41/78);②不同容积大小的囊肿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P < 0.01),容积>5 mL的囊肿治愈率显著高于容积<5 mL者(P < 0.01),但不同容积囊肿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③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相关抗体滴度无显著变化;④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简单易行?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甲状腺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表位多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结合力和解离率分析建立新型T淋巴细胞表位体外筛选方法.方法 采用基于矩阵算法的SYFPEITHI和BIMAS数据库预测6种胰岛细胞自身抗原[包括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胰岛素瘤相关抗原2(IA-2)、前胰岛素原(PPI)、胰岛特异性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相关蛋白(IGRP)、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位序列,根据预测的结合力指数和已有数据分析筛选并合成15个HLA-A2限制性候选表位多肽.采用HLA-A2转基因的T2细胞检测候选肽与HLA-A2的分子结合力,通过多肽/HLA复合物解离率实验分析复合物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T2细胞肽结合力分析显示,15个候选表位多肽中,IGRP152~160、IGRP215~223、IGRP228-236、PPI2~10、胰岛素B10~18、IA-2172~180、GFAP143~151与HLA-A2的分子结合力>80%.肽/HLA复合物解离率分析显示,上述结合力较强的7个表位多肽中,胰岛素B10-18、IGRP228~236、GFAP143~151、IA-2 172~180 4 h解离率低于20%.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候选多肽结合力与解离率相结合的T淋巴细胞表位体外筛选方法有助于减少研究中目标肽数量,推进1型糖尿病T淋巴细胞诊断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 348名社区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DL-C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1.26 mmol/L组、1.26~1.53 mmol/L组和≥1.53 mmol/L组,分析3组基线特征、TgAb阳性率、TPOAb阳性率以及影响社区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因素。结果 3组受检者的年龄、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线特征以及TgAb、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高滴度者与抗体正常滴度者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2),不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HDL-C水平不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HDL-C水平与部分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的阳性率无显著相关性, HDL-C的免疫调节作用在HT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可能有限。  相似文献   
10.
付麒  王知笑  唐伟  高远  杨涛 《江苏医药》2012,38(6):675-678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9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男451例,女449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将男女患者分别分为高尿酸组(HUA组)和正常尿酸组(NUA组)。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在0、30、120min分别测定血糖和胰岛素。用Matsuda胰岛素敏感性指数(Matsuda ISI)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血清尿酸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在男性和总体人群中,HUA组在OGTT各时间点的胰岛素、C-肽水平高于NUA组,而Matsuda ISI低于NUA组。在性别分组及控制了年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前、后,血清尿酸与Matsuda ISI均存在负线性关系。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独立相关,尿酸水平越高胰岛素敏感性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