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克富  王燕娟 《吉林医学》1996,17(5):282-282
尖端扭转型室速8例分析陈克富,王燕娟,宋大刚,吴向军(通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心内科134003)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一种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我科自1990年10月至1996年2月共遇8例尖端扭转型室速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5...  相似文献   
2.
王燕娟  吴惧 《四川医学》2009,30(1):15-15
患儿,男,6岁。因失神发作1年^+就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目凝视,维持原有动作,持物不掉地,发作时伴咂嘴等口部自动症,持续0.5-1min,每天发作2-3次,患儿系G1P2,双胎之小,智力运动发育正常.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常规脑电图(EEG)示3Hz同步棘慢波,持续18~36s,记录中发生2次。其兄,双胎之大,因失神发作2年就诊。表现同其弟,但无自动症,持续数秒至半分钟,每天发作2—3次,智力运动发育正常。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3.
针对数字化医院的产生与发展,卫生院校应变革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管理方式,制定教学措施及管理文件,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危险因素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和低水平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是我国高血压防治面临的主要现状。在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对于自己患病并不知晓,而在知晓自己病情的人中,约有3千万没有经过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约75%未达到目标控制水平。这些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情况值得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对于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5.
潘生丁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24例临床分析王燕娟,宋大刚,程振远(通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134003)潘生丁用于治疗心绞痛及慢冠功能不全、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用已久,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在我院则刚刚开始。现将我院24例潘生丁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6.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适应证越来越宽泛.介入治疗的入路以桡动脉为主,但急性心肌梗死及较复杂的冠脉病变入路仍以股动脉为主,以便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假性动脉瘤成为较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3%~8%[1].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往多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房颤时心房率为400~600次/min,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容易形成心房内血栓.因此体动脉血栓栓塞是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胃肠炎的良性婴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伴胃肠炎的良性婴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并进行1~2年的随访.结果:大部分患儿未再发生惊厥,精神、运动及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对伴胃肠炎的良性婴儿惊厥可暂时不采取抗癫痫药物治疗,但需作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使椎动脉狭窄段恢复正常管径。结果23例病人共放置27枚支架,椎动脉狭窄率术前平均为73.2%,术后为25.7%,造影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8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8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症状复发1例。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海波  王燕娟 《吉林医学》2011,32(22):4658-4658
<正>鼻内窥镜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80年代引进我国,由于当时缺少参考资料,以及国内对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认识不足,故发展较慢,直至90年代才逐渐被国内同行接受,鼻内窥镜手术重视恢复鼻腔鼻窦功能,尽量保留无病变黏膜。自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加强术后鼻腔清理,跟踪观察93例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