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985—2005年安徽省某市猩红热月平均发病率和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气压、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最低气温5项气象资料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并且对2006年每个月份的发病率做一个预测。结果模型的超离散度K=0.41(95%CI:0.32-0.53),进行似然比)x2检验x2=306.42,P〈0.001,认为发现负二项回归是适合的模型。猩红热的发生与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最低气温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2006年各个月份的月发病率预测的结果表明(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Z=0.24,P=0.814),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通过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发现,对猩红热的发生和预测,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最低气温是不可忽略的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癌症病情告知对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和维普电子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20-08-31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癌症病情告知对癌症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建立大学生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设计方法,分层系统抽取某学院28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填式问卷法收集相关数据。结果 28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1.57±1.40)岁;男性65人(占23.2%),女性215人(占76.8%)。其中,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占26.8%。经单因素χ2检验,发现无偿献血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对献血体质量要求的认知、对优惠政策的认知、对献血间隔时间的认知、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对献血用具的态度、家人的态度、他人劝说。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偿献血有关的是年龄(OR=2.677,95%CI:1.394~5.142,高年龄组献血率高于低年龄组),对献血间隔时间的认知(OR=2.907,95%CI:1.367~6.184,知晓无偿献血间隔时间的献血率高于不知道的),他人劝说(OR=3.588,95%CI:1.835~7.017,易受他人的影响的献血率更高)。结论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参与率较低,建议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无偿献血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在流行病学领域中探讨疾病的危险因素时,常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以吸烟与肺癌关系为例,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基本资料可整理成表1形式。表1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山东省样本地区肺癌防控资源和能力现状,为更好开展肺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家癌症控制计划核心能力自我评估工具,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共4个方面26个条目,包括肺癌防控资源情况,烟草控制政策、法规及相关行动,肺癌筛查/早诊早治以及肺癌诊疗情况等,总分30分;在山东省范围内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层随机抽取3个地级市,每个市随机抽取3个县(市、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27个样本县(市、区)肺癌防控资源情况,烟草控制政策、法规及相关行动,肺癌筛查/早诊早治和肺癌诊疗情况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35、4.67、2.17和3.07分,占对应总分的42.35%、77.83%、43.40%和76.75%;西部地区肺癌防控能力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东、中部地区间差异则较小。[结论]山东省样本地区肺癌防控能力总体较低,肺癌防控资源配置不均衡,区域间防控能力差异大。各地应针对自身特点和薄弱环节有重点地采取措施,促进肺癌防治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国居民1990 — 2019年肺癌及其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肺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研究中1990、2005和2019年中国居民肺癌的疾病负担相关数据,采用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s)、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人群归因分值(PAF)等指标对1990 — 2019年中国居民肺癌及其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2019年中国居民肺癌的YLD率、YLL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中以 ≥ 70岁年龄组最高,分别为76.17/10万、5243.52/10万和5319.70/10万;男性居民YLD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为19.10/10万、1632.03/10万和1651.13/10万,均高于女性居民的8.73/10万、731.14/10万和739.87/10万;1990 — 2019年中国居民肺癌YLD率、YLL率和DALY率均逐渐上升,1990 — 2019年分别上升了3.61 %、2.49 %和2.50 %。在与肺癌相关的16种危险因素中,2019年DALYs、PAF和DALY率居于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1075.17万人年、62.06 %和755.91/10万)、环境颗粒物污染(385.74万人年、22.47 %和271.20/10万)、二手烟(134.85万人年、7.86 %和94.81/10万)、空腹高血糖(110.77万人年、6.47 %和77.87/10万)、固体燃料造成的家庭空气污染(84.95万人年、4.94 %和59.72/10万)。1990 — 2019年中国居民肺癌危险因素PAF上升的和下降的各有8种,其中环境颗粒物污染的PAF上升幅度最大(110.12 %),固体燃料造成的家庭空气污染的PAF下降幅度最大(– 77.74 %)。  结论  中国居民的肺癌疾病负担依然较高,YLD率、YLL率和DALY率一直呈增长趋势,而吸烟始终是造成肺癌疾病负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年癌症患者群体对待死亡态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应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DAP-R)量表(修订版),对资料完整的109例青年癌症患者对死亡态度的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量表各维度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影响死亡态度的因素。结果青年癌症患者死亡态度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23±0.87)分,其次为死亡逃避维度,为(3.17±0.81)分,逃离接受维度得分最低,为(2.84±0.77)分。不同文化程度(F死亡逃避=2.792,P=0.044)、宗教信仰(t自然接受=2.497,P=0.014)、亲人死亡史(t自然接受=2.128,P=0.036)、家庭内谈论死亡(F死亡恐惧=5.127,P=0.008;F趋近接受=4.055,P=0.020;F逃离接受=3.900,P=0.023;F自然接受=5.290,P=0.006)、参加丧葬体验(F趋近接受=2.670,P=0.036)、治疗时间(F趋近接受=3.115,P=0.029)等特征的青年癌症患者死亡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里人谈论死亡(死亡恐惧:t经常谈论vs从未谈论=-2.417,P=0.017;逃离接受:t偶尔谈论vs从未谈论=2.282,P=0.025;自然接受:t偶尔谈论vs从未谈论=-3.105,P=0.002)、文化程度(死亡逃避:t专科vs初中及以下=-2.708,P=0.017)、治疗时间(逃离接受:t≥6个月vs刚入院=-2.174,P=0.032)和比较亲近的人死亡病史(自然接受:t=2.663,P=0.009)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青年癌症患者群体的死亡态度较为矛盾,既对死亡持自然接受态度,又逃避和抵触死亡;家庭内部讨论死亡、亲人去世经历等是青年癌症患者对待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应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帮助他们认识与理解死亡,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合肥市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合肥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采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ears of potential lifelost,YP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SYPLL)、潜在减寿率(years of potential lifelost rate,YPLLR)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tandardize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rate,SYPLLR)等指标对合肥市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合肥市2009年总死亡人数18 386例,其中死于恶性肿瘤6 097例,占全部死亡原因的33.16%。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3.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91.99/10万),死亡率居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合肥市2009年居民全死因YPLL为135 316.5人年,其中恶性肿瘤YPLL为37 525人年,占全死因的27.73%。结论恶性肿瘤是影响合肥市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其中以肺癌、肝癌及消化系统癌症疾病负担最重。不同年龄段人群死因不同,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合肥市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