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内镜下摘除结肠息肉的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使用OLYMPUSEVIS2 0 0CF - 2 0 0L电子结肠镜及PSD - 2高频电灼器 ,SD - 5U - 1 6U - 1圈套器进行结肠息肉摘除。结果 摘除了 12 6例共 198颗结肠息肉 ,成功率 10 0 %。结论 严格遵守结肠息肉摘除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能提高成功率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消化性溃疡合并胃炎及胃泌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估胃舒散联合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对消化性溃疡 (PU)患者Hp根除的效果及其对溃疡合并胃炎、血清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 :77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组 (DU ,52例 )和胃溃疡组 (GU ,2 5例 )患者 ,均服用胃舒散 2 .0g(含铋 0 .1 2g) ,呋喃唑酮0 .1g,阿莫西林 0 .5g ,各 3次 /d ,2周后再继服胃舒散 4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 1月后进行内镜检查并对胃窦、胃体胃炎予以内镜下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于治疗前及结束 1月、6月后检测胃泌素水平。结果 :DU组与GU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1 0 0 %和 92 % ,Hp根除率分别为 90 .3 %和 84.0 % ,二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将根除Hp的 47例DU和 2 1例GU患者分为 2组 ,治疗前 2组胃窦胃炎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GU组胃体胃炎的评分显著高于DU组 (P <0 .0 0 1 ) ;血浆中胃泌素含量 (DU组 39.4± 1 3 .6pg/ml;GU组38.4± 1 2 .3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值 (2 8.5± 1 0 .6pg/ml,P <0 .0 5)。Hp根除 1月后 ,2组患者胃窦胃炎与胃体胃炎的评分均显著下降 ,与治疗前自身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0 1 )。DU组Hp根除治疗 1月后 ,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到 32 .7± 1 0 .5pg/ml (P <0 .0 5)。GU组Hp根除 1月后 ,胃泌素水平有所下降 ,但与治疗前相比 ,差  相似文献   
4.
5.
胶囊内镜对结肠的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节能控制、体位调整及适时进食在胶囊内镜完成小肠检查基础上对结肠检查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内镜室2008-11/2009-05收治的7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所有病例均排除肠梗阻. 将患者分为2组: 第1组常规检查组( n = 39);第2组体位控制组( n = 37), 患者吞服胶囊后, 在胃窦反复拍照过程中通过图文系统发送命令减少拍照频率及灯光亮度以节约电能, 观察进入小肠后让患者离开, 2 h再到内镜室观察, 若胶囊进入结肠则采取平卧且臀部稍高的位体, 同时进食普通食物观察胶囊运行,进入肝曲后采用左侧卧体位, 过脾曲后改用平卧. 所有患者胶囊电源耗尽后取回记录仪, 同时作X光透视, 了解胶囊在患者体内的位置.结果: 对照组39例患者胶囊在结肠内工作时间为4±0.9 h, 4例(10.3%)胶囊到达直肠, 35例胶囊停留于回盲部处. 在回盲部处发现息肉2例(5.1%). 体位控制组胶囊在结肠工作时间5±0.7 h, 进食后结肠运动活跃, 其中19例(51.4%)于工作时间内到达升结肠以外的结肠部位. 检出结肠阳性患者7例(18.9%). 2组胶囊内镜结肠运行时间和疾病检查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结肠检查有效率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过程采用节能控制、体位调整及进食刺激方法, 有助于增加胶囊内镜有效工作时间内在结肠的运行, 提高结肠疾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MPS)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上消化道病变65例行MPS检查。结果:MPS诊断准确率95.4%(62/65);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84.6%(33/39),纵隔受侵诊断准确率52.9%(9/17),对纵隔内远处转移的淋巴结匀未探及。结论:MPS能分辨消化道壁层次结构,对了解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及肿瘤浸润消化道壁深度有重大的应用价值,但对一些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的纵隔转移等的诊断仍需结合活检及CT、MRI。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和促胃液素在胃癌前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咪唑安定、盐酸阿扎司琼用于无痛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及其优缺点。方法:80例胃镜检查,30例自愿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前先静注芬太尼0.05mg、咪唑安定2~3mg、盐酸阿扎司琼10mg,然后缓慢静推异丙酚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再进镜检查。对照组50例按常规胃镜检查,术前含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记录两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10分钟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对胃镜检查的痛苦回忆及无痛组的用药情况等资料,比较两组的优缺点及评价无痛内镜的安全性。结果:30例常规胃镜检查过程心率、血压升高,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88%有明显痛苦回忆,表示不愿再进行胃镜检查。无痛组静推异丙酚后心率、血压下降,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氧饱和度在连续吸氧情况下变化不明显,所有病人均于开始检查后6分钟内苏醒并切题对答,均无胃镜检查的痛苦回忆,100%表示必要时愿再行胃镜检查。结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咪唑安定、盐酸阿扎司琼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可控性强,异丙酚用量少,麻醉安全有效,患者舒适无痛苦。上述药物联合适合于门诊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咪唑安定、盐酸阿扎司琼用于无痛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及其优缺点.方法:80例胃镜检查,30例自愿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前先静注芬太尼0.05mg、咪唑安定2~3mg、盐酸阿扎司琼10mg,然后缓慢静推异丙酚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再进镜检查.对照组50例按常规胃镜检查,术前舍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记录两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10分钟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对胃镜检查的痛苦回忆及无痛组的用药情况等资料,比较两组的优缺点及评价无痛内镜的安全性.结果:30例常规胃镜检查过程心率、血压升高,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88%有明显痛苦回忆,表示不愿再进行胃镜检查.无痛组静推异丙酚后心率、血压下降,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氧饱和度在连续吸氧情况下变化不明显,所有病人均于开始检查后6分钟内苏醒并切题对答,均无胃镜检查的痛苦回忆,100%表示必要时愿再行胃镜检查.结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咪唑安定、盐酸阿扎司琼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可控性强,异丙酚用量少,麻醉安全有效,患者舒适无痛苦.上述药物联合适合于门诊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CagA~+幽门螺杆菌胃癌前及癌变中NF-κB的表达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毒素相关抗原A幽门螺杆菌(CagA+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34例,肠腺化生31例,不典型增生34例,胃癌5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NF-κBp65的表达,以14C-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检测Hpylori,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患者血清抗HpyloriCagAIgG抗体,分析NF-κBp65表达与CagA+Hpylori感染之间、以及与胃癌组织学分型、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中,NF-κBp6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41.9%,64.7%和78.2%,呈逐渐增高趋势,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3.98,P<0.01);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70.0%,67.7%,73.5%和54.5%,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gA+Hpylori构成比分别为53.6%,61.9%,68.0%和73.3%,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肠化组中,Hpylori阳性和CagA+Hpylori感染的患者NF-κBp6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76.9%,显著高于同组无Hpylori感染的10.0%(χ2=6.18,P<0.05)和CagA-Hpylori感染者的25.0%(χ2=5.45,P<0.05).在胃癌组中,NF-κBp65阳性表达与T分期(χ2=5.91,P<0.05)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7.47,P<0.05),但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结论:NF-κB的异常活化在胃癌前病变及癌变过程中起作用,早期的活化与CagA+Hpylori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