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蜥蜴中脑神经通路和起源细胞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 HRP 法研究了蛤蚧(Gekko gekko)和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视顶盖、中脑深核(NPM)与峡核之间的通路和起源细胞的形态。结果指出:1.顶盖与峡核大细胞部(Imc)呈相互区域对应投射;2.同侧顶盖—Imc 投射细胞主要位于第7层,系有径向树突的梨形细胞;同侧 Imc—顶盖投射细胞为小树突域的梨形或多角形细胞;3.顶盖注射标记的 NPM细胞呈纺锤形,染色浅;峡核注射标记的 NPM 细胞,其粗树突往往伸向顶盖;4.NPM 注射标记顶盖细胞和峡核细胞,前者主要位于顶盖第7层,后者散布在峡核大细胞部(Imc)和峡核小细胞部(Ipc)内。  相似文献   
2.
不同麻醉诱导下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I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I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同时吸入3%异氟醚.所有患儿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其麻醉前以及插管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插管后P组的心率和血压最高,不仅显著高于插管前,还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PF组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虽然也高于插管前,但低于P组,而且与基础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FI组插管后的血压仅略高于插管前,但比基础值低(P<0.05),在3组中最低(P<0.05),且升幅最小(P<0.05),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幅分别为11%和26%.结论给患儿插管时联合应用硫喷妥钠、芬太尼和异氟醚,心血管反应最小,提示其可以较好地抑制插管所至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清胰承气汤。结果:中西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有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美咪定滴鼻联合低浓度七氟醚面罩吸入用于小儿增强CT扫描的镇静效果。方法 100例1~5岁行增强CT扫描检查的小儿, 性别不限,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水合氯醛组(C组, 34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 33例)和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组(DS组, 33例)。C组患儿予经直肠灌注0.5 ml/kg 10%水合氯醛;D组患儿予3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DS组患儿予3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 面罩吸入2%~3%七氟醚;给药后所有患儿Ramsay镇静评分达到4分或以上, 行增强CT扫描。记录3组患儿一次镇静成功率(未完成增强CT扫描定义为镇静失败), 记录达到预期镇静目标时间、复苏时间、镇静效果满意度, 以及整个监护期间的不良事件, 包括缺氧、呼吸抑制、心率下降、血压下降等。结果 3组患儿一次镇静成功率分别为DS组97.0%、C组73.6%、D组87.9%。DS组患儿达到预期镇静目标时间为(4.0±0.8)min, 短于C组[(21.9±7.4)min, P<0.001]和D组[(32.3±8.3)min, 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达到预期镇静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验证无菌注射用水是否可用于在外周神经阻滞操作中扩开神经外周间隙,且其在帮助神经定位及保护神经方面是否优于传统方法的5%葡萄糖溶液。方法  选取60例需在肌间沟神经阻滞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5%葡萄糖溶液组(G组)和无菌注射用水组(S组),每组30例。先记录在某一位置下获得神经冲动的最小刺激电流强度(minimal intersity of stimulation,MIS)以及人体电阻(human body resistance,HBR),然后注入5%葡萄糖溶液或者无菌注射用水5 mL,再次记录获得与注射前相同肌肉震颤下的MIS和HBR。分别比较两组患儿注射两种液体前后的MIS及HBR。结果  G组和S组在注射相应的液体后,引发神经冲动所需要的MIS较注射前均减少,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和P=0.001);而HBR较注射前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比较G组和S组之间注射液体后MIS的减少值和HBR的增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和P=0.533)。结论  无菌注射用水可减少神经刺激器所需要释放的MIS,可用于在外周神经阻滞操作中扩开神经外周间隙,其在帮助神经定位、保护神经方面与传统的5%葡萄糖溶液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焕  王炫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0):147-148
目的 观察“安氏疗法”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采用对外痔部分行“V”型切剥,对内痔部分仅结扎下2/3部位,余下部分采用2∶1芍倍注射液行分点注射。结果 经术后1~6个月的随访,在150例患者中,治愈145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100%,均未发生肛门狭窄、术后大出血、局部硬结、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结论 本疗法治疗混合痔具有安全、高效、副反应小、痛苦少、显效快等优点,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松龄教授认为诊治癫狂病应删繁就简,抓主要矛盾。痰瘀贯穿本病始末,根据病程不同,分辨患者痰与瘀的不同程度而选方择药,两种病邪尽除,方可痊愈。整个治疗过程不可一味攻伐,需培补脾胃,兼以养心宁神,才能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1例宫颈淋巴瘤样病变误诊为宫颈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误诊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28例乳腺肿块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28例患者中,良性肿块87例,其中乳腺囊肿4例,积乳囊肿3例,乳腺增生结节6例,乳腺囊型增生病变9例,乳腺纤维腺病7例,乳腺乳头状瘤3例,乳腺纤维腺瘤48例,脂肪瘤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恶性肿块41例,其中硬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导管内癌16例,髓样癌2例,原位癌2例,恶性叶状肉瘤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术后患儿发生低体温的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患儿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状况与临床特征,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年5-9月,833例全麻术后收入麻醉恢复室中的惠儿进行体温测量,并采集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全麻术后有50例肛温为32-35℃,未见肛温低于32℃的病例.低体温的发生率为6.0%.1岁以下患儿低体温发生最为常见(18.7%),开腹术后或麻醉时间>2h的患儿低体温发生率明显升高.术后低体温易出现皮肤花斑、哭吵不安、寒战等临床表现.结论 全麻术后低体温为患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表现为体温轻度降低.1岁以下、行开腹术或麻醉时间>2h的患儿均为术后低体温高发人群,应为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