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白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总结NBI手术经验。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麻醉后行TURBT。术中先在白光下寻找膀胱肿瘤并切除,完整取出病理标本。换成NBI,寻找可疑病灶并切除,将病理标本完整取出。两组术后标本区分开分别送病理科,记录白光下病灶的数目、位置及病理诊断结果,同时记录NBI下白光残留病灶的情况。计算白光下电切后膀胱肿瘤残留的比例,评估NBI的效果。后期病例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3组,统计各组的临床数据,观察NBI辅助白光下TURBT的学习曲线。结果: 参加研究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3~89岁,平均65.2岁。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及发生。术中发现9例为单发,36例为多发,肿瘤最大径0.5~4.0 cm,平均2.2 cm。白光下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另有19例白光切除后NBI辅助下再次切除标本病理诊断阳性(42.2%)。按时间顺序将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白光下切除后3组NBI的真阳性率分别为33.3%、46.7%、46.7%,假阳性率分别为60.0%、46.7%、26.7%。结论: TURBT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方式,NBI是白光的有效补充,能增加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术后复发。NBI光源有一定的学习曲线,随着病例的增加,NBI下假阳性率逐渐降低,而术者NBI经验丰富后,在白光下对扁平样肿瘤的辨识度也逐渐提高,白光下肿瘤切除后NBI辅助治疗肿瘤残留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由单一术者所行25例患者ICG标记的近红外荧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通过荧光显影,精准定位肿瘤,辨认切缘,并在实时显像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例为双肾肿瘤,共进行26例次手术。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男19例,女6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4岁,体重指数25.4(20.0~35.4) kg/m2,肿瘤位于肾上极11个(42%)、中部6个(23%)、下极9个(35%),肿瘤大小为2.75 (1.30~5.20) cm,R.E.N.A.L评分为7.5 (5.0~10.0)。肿瘤术前临床分期:T1aN0M0 23个(88.5%),T1bN0M0 2个(7.7%),T2aN0M0 1个(3.8%)。结果: 25位患者共行26例次手术,患者术中注射ICG无过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输血和中转开放者,所有手术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为136 (50~247) min,热缺血时间为14 (7~30)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为50 (10~400) mL,住院日为5.5 (3.0~31.0) d。术后出现肾周血肿1例,尿漏1例,呼吸衰竭伴下肢静脉血栓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4~10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ICG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有助于肿瘤的精准定位和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中高复杂程度(R.E.N.A.L.评分7~10分)肾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R.E.N.A.L.评分为7~10分的肾肿瘤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在完善检查后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术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范围)表示。结果:本组男128例、女58例,年龄(54.6±12.8)岁,体重指数(25.4±3.4) kg/m2;肿瘤位于左侧95例、右侧91例,肿瘤最大径(3.1±1.2) cm。患者术前血红蛋白(142.9±15.8) g/L,血肌酐78μmol/L(47~149μmol/L)。根据术前CT影像进行R.E.N.A.L.评分:7分43例,8分67例,9分53例,10分23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有1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0 min(69~403 min),热缺血时间25 min(3~60 min),术中出血量30 mL(5~1 500 mL),有9例输血,输血量800 mL(200~1 200...  相似文献   
4.
<正>肾细胞癌(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局部进展期的肾癌中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占4%~10%[1]。根治性肾切除及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的标准治疗方法,并能有效改善预后,其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40%~65%[2],但无论是腹腔镜或机器人等微创途径,还是传统的开放途径,根治性肾切除和静脉癌栓取出术都是泌尿外科中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随着中国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在临床工作中可见高龄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白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总结NBI手术经验。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麻醉后行TURBT。术中先在白光下寻找膀胱肿瘤并切除,完整取出病理标本。换成NBI,寻找可疑病灶并切除,将病理标本完整取出。两组术后标本区分开分别送病理科,记录白光下病灶的数目、位置及病理诊断结果,同时记录NBI下白光残留病灶的情况。计算白光下电切后膀胱肿瘤残留的比例,评估NBI的效果。后期病例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3组,统计各组的临床数据,观察NBI辅助白光下TURBT的学习曲线。结果: 参加研究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3~89岁,平均65.2岁。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及发生。术中发现9例为单发,36例为多发,肿瘤最大径0.5~4.0 cm,平均2.2 cm。白光下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另有19例白光切除后NBI辅助下再次切除标本病理诊断阳性(42.2%)。按时间顺序将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白光下切除后3组NBI的真阳性率分别为33.3%、46.7%、46.7%,假阳性率分别为60.0%、46.7%、26.7%。结论: TURBT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方式,NBI是白光的有效补充,能增加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术后复发。NBI光源有一定的学习曲线,随着病例的增加,NBI下假阳性率逐渐降低,而术者NBI经验丰富后,在白光下对扁平样肿瘤的辨识度也逐渐提高,白光下肿瘤切除后NBI辅助治疗肿瘤残留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王英亮  孟宪浩  吴业新  王滨帅 《临床荟萃》2011,26(20):1759-176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mg/d,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80mg/d,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sCRP、sVCAM-1水平,并检测其他临床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sVCAM-1浓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和B组分别为hsCRP(10.52±1.76)mg/L vs(7.79±1.53)mg/L;sVCAM-1(441.18±87.06)μg/L vs(347.91±94.25)μg/L;hsCRP、sVCAM-1下降与LDL-C、TC下降无相关性(P〉0.05)。结论强化降脂治疗能明显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sCRP和sVCAM-1水平,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由单一术者所行25例患者ICG标记的近红外荧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通过荧光显影,精准定位肿瘤,辨认切缘,并在实时显像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例为双肾肿瘤,共进行26例次手术。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男19例,女6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4岁,体重指数25.4(20.0~35.4) kg/m2,肿瘤位于肾上极11个(42%)、中部6个(23%)、下极9个(35%),肿瘤大小为2.75 (1.30~5.20) cm,R.E.N.A.L评分为7.5 (5.0~10.0)。肿瘤术前临床分期:T1aN0M0 23个(88.5%),T1bN0M0 2个(7.7%),T2aN0M0 1个(3.8%)。结果: 25位患者共行26例次手术,患者术中注射ICG无过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输血和中转开放者,所有手术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为136 (50~247) min,热缺血时间为14 (7~30)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为50 (10~400) mL,住院日为5.5 (3.0~31.0) d。术后出现肾周血肿1例,尿漏1例,呼吸衰竭伴下肢静脉血栓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4~10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ICG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有助于肿瘤的精准定位和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deficient RCC)伴瘤栓的诊治经验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6例FH-deficient RCC伴瘤栓患者的病例资料, 男4例, 女2例。年龄22~57岁, 其中<40岁2例。肿瘤位于左侧5例, 右侧1例。肿瘤最大径8(4.8, 14.0)cm。完善增强CT等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本组6例中, 1例行开放手术, 术中发现下腔静脉粘连重, 仅姑息切除左肾;余5例中, 1例行后腹腔镜根治性右肾切除术+瘤栓切除术, 1例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左肾切除术+瘤栓切除术, 3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左肾切除术+瘤栓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293(185, 366)min。2例术中需要阻断腔静脉, 阻断时间分别为13 min和28 min。肾肿瘤和瘤栓病理诊断为FH-deficient RCC。病理检查:大体标本切面为灰白、灰黄色, 实性, 常伴坏死, 局灶可见囊腔;镜下观察见肿瘤广泛累及肾实质, 肿瘤呈乳头状、筛状和管囊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检查FH(-), 2SC(+)。术后住院时间8(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原发癌合并肾癌的治疗及预后,并进行风险分层。方法: 回顾性研究两个中心的27例多原发癌合并肾癌资料,包括多原发癌的病种及具体治疗方法、各原发癌的间隔时间等,同时随访生存情况,包括复发、转移及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两种原发癌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以内为同时性多原发癌,6个月以上为异时性多原发癌。对病例进行简单的风险分层:多原发癌中只要有一种恶性肿瘤分期在Ⅲ期及以上者定义为高风险,否则为低风险。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中,男20例,女7例。第一原发癌(首发癌)年龄42~82岁,平均(61.3±11.7)岁;发现肾癌时年龄43~87岁,平均(66.0±11.3)岁。首发癌与第二原发癌中位间隔时间18个月(0~360个月)。27例患者中二重癌21例,三重癌4例,四重癌2例;异时性多原发癌17例,同时性多原发癌10例。肾癌合并的多原发癌中以累及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具体为膀胱癌、肺癌、结肠癌。从最后一种原发癌开始计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2~156个月),有14例存活,死亡的13例中有11例与肿瘤相关。肿瘤分期是预后的影响因素,有一种肿瘤分期在Ⅲ期及以上者(高风险组)预后相对较差。结论: 多原发癌合并肾癌相对少见,治疗过程中应对各肿瘤进行标准化治疗,预后主要取决于各肿瘤中分期最高者,简单风险分层显示高风险组预后更差,此种分层方法可能对预测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